帶量採購、不確定因素疊加,藥企如何破繭成蝶?大咖有話說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9月4日訊(記者朱國旺 郭文培)8月末,隨著半年報披露接近尾聲,第三批國家藥品集採落幕,醫藥企業幾家歡喜幾家愁。或產品中標入局欣喜、或帶量採購利潤承壓、或因防護物資股價漲停、或新冠疫情致經營困難……當前,醫藥企業正經歷又一番洗禮。新形勢下,創新還是仿製?重組還是出局?……在中國醫藥工業資訊中心於8月29日-31日舉辦的第37屆全國醫藥工業資訊年會上,醫藥大咖們眾說紛紜。

帶量採購、不確定因素疊加,藥企如何破繭成蝶?大咖有話說

據報道,8月24日,上海聯採辦釋出第三批國家集中帶量採購中選結果,除拉米夫定流標外,其餘55個通用名品種成功中標,產生中選企業125家,中選藥品品規191個,平均降價幅度超過70%,最高降幅高達98.7%。值得注意的是,兩個慢性病用藥二甲雙胍片、卡託普利報出低於1.5分每片的價格。

在資本市場,大部分上市企業已釋出半年報。截至目前,已有228家醫藥製造類企業公佈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其中至少139家企業營收負增長,佔比達到60%以上;利潤大跳水的企業數也達到114家。綜合來看,利潤跳水大多受新冠疫情影響。

一邊是帶量採購導致利潤承壓,一邊是新冠疫情等不確性因素帶來的經營困難。新形勢下,藥企該如何破繭成蝶?

“初期,藥企可能較激進,都會竭盡全力中標入局,(帶量採購藥品)價格出現了極端的情況。”德福資本創始人李振福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時透露,對藥企來講,帶量採購是一個重要的銷售渠道。未來,大部分藥品會逐漸納入帶量採購,這是所有藥企必須直面的現實。他表示,儘管現階段藥企不得不承受產品低價低利的壓力,但從長遠看,在有序、可持續的政策影響下,藥企會享受帶量採購帶來的紅利。

“仿製藥的帶量採購是價格重塑,本質也是藥物經濟學的問題。這不單單適用於創新藥,也適用於仿製藥。”在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林小偉看來,藥企要基於自己現有的競爭優勢尋求發展方向,而生產有藥物經濟學價值的藥物便是企業的發展方向。

同樣,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陳竹也表示,不管是帶量採購還是醫保談判,單從投資角度來看,應更加註重藥企的產品競爭力。

“帶量採購的目的不是為了低價收割,而是要高質量發展。”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鏡人表示,不管是創新藥還是仿製藥,質量永遠是第一位。仿製藥要注意工藝改制,降本增效,讓成本最低化,質量最最佳化。

林小偉補充,帶量採購已然是必然趨勢,在新壞境下,藥企要注重規模效應和原藥成本。“隨著價格大幅下降,原藥成本尤為重要,後期可能會演變成成本競爭。”

在規模效應方面,陳竹建議,藥企可嘗試透過強強聯合的途徑實現規模效應。一方面,可以豐富產品管線;另一方面,可以高質量發展特色化叢集產業。

不過,在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賀菊穎看來,企業發展,創新是第一位。“集採後,我們看的是創新。企業要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做一些有特色差異化的產品。”

談及創新,李振福同樣表示,隨著集採品種的近一步擴大,市面上小散亂的藥企會逐步淘汰,創新將是企業發展的主旋律。

【來源:中國經濟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70 字。

轉載請註明: 帶量採購、不確定因素疊加,藥企如何破繭成蝶?大咖有話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