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盼望中國能夠繼續放寬市場準入標準,以便歐洲企業能加大對華投資之後,我國重要人士也就相關問題作出了回應。
據外媒6月12日最新報道,德國決定性人士希望中國能夠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標準,並指出德國將於7月接任歐盟為期六個月的輪值主席,因此呼籲能借此機會在歐盟與中國之間達成“雄心勃勃”的投資協議。德國有類似的訴求不難理解——受疫情衝擊,德國經濟持續低迷,4月工業訂單數環比下降25.8%,降幅為1991年1月有記錄以來最大。
不過,從更長的時間範圍來看,2019年德國GDP增長0.6%,這是德國經濟連續第10年實現增長,但增速為2013年以來新低。經濟增速放緩的背後,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因其對海外投資設限導致中資流入大幅放緩。
資料顯示,2019年中企對28個歐盟國家的直接投資額下降33%,減少59億歐元(約473億元人民幣)至120億歐元;其中,2019年上半年“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吸引中資投資僅為5.05億美元,而2018年全年則達到100億美元,縮水幅度相當明顯。
不僅如此,今年4月,有歐盟競爭專員在受訪時表示,歐盟成員國應該購入國內企業的股份,以應對中企的併購行動。上述人士強調,不排除有中企在疫情期間對歐洲重要企業實施收購,因此歐盟要對此作出回應,而購入企業股份的策略則是重要的應對舉措。
面對經濟面臨的壓力,德國如今也盼望中國能進一步開放市場。對此,人民日報6月12日援引我國重要人士指出,中國正在進一步擴大開放,願為包括德國在內的各國企業提供良好營商環境;中德要擴大雙向開放,用好已開通的人員往來“快捷通道”,為企業合作和復工復產提供便利,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