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檔案,明確細化2020年降成本23項重點任務。進入7月以來,包括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務院廉政工作會議、財稅部門座談會等多次高層會議均對進一步落實減稅降費,為企業紓困作出部署,釋放出下半年持續發力降成本的明確訊號。《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到,相關部門正在醞釀包括減輕小微企業稅費負擔長效機制等在內的多項制度建設,下半年企業降本減負將迎來更多紅利。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財政部、央行四部門28日聯合釋出《關於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從減稅降費、強化金融支援、降低用能用地成本等六大方面細化23項具體任務,為全年的降成本工作明確路線圖任務書。
其中,落實稅收減免政策方面,將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免徵公共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娛樂、文化體育等服務增值稅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今年年底。允許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延緩至明年繳納。對除“兩高一資”外所有未按名義稅率退稅的出口產品全部實現足額退稅。
降低企業用工成本方面,免徵中小微企業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至年底。儘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落實住房公積金階段性支援政策。
今年以來,為緩解企業發展面臨的壓力,助力企業渡過難關,“降成本”成為政策重要發力點。階段性政策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包括物流、房屋租賃、稅費等方面減負的一攬子舉措陸續落地。
進入7月之後,多次高層會議和相關部門會議更是加大了落實落細的力度。7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既立足當前,圍繞保上億市場主體,落實好已部署的財政、社保、金融等規模性紓困政策,又著眼長遠,用改革的辦法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7月10日召開的財稅部門座談會強調,要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該減的要減到位,該降的要降到位。7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第三次廉政工作會議強調,各級政府要把該減的稅堅決減到位,該降的費堅決降到位。
除了國家部委的頂層設計和政策推進,各地方政府近期也進一步加大了推進降成本在地方落地的力度。例如,河北省近期出臺政策,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力度,讓對企業的支援進一步落到實處。江西省也出臺措施,聚焦企業的用工、用能、融資、物流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政策力度,最佳化環境,推進企業降成本。包括北京、上海、雲南、海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也出臺政策,在金融、減稅降費等方面加大降成本力度。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當前落實“六穩”“六保”任務艱鉅,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依然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選單選項”,近期從國務院到多部委密集部署,釋放出減稅降費等降成本舉措將持續下去的重要訊號。
“市場主體是經濟活力的載體,在當前保市場主體是緩解經濟困難、穩定社會就業的關鍵,因此,當前,繼續貫徹落實減稅降費十分必要。減稅降費是持續性的營商環境最佳化,還有助於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有助於我國經濟克服困難持續向穩向好。”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展望下半年,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志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進一步減稅降費等助企紓困政策是為了更好地夯實二季度來之不易的增長成績,同時減輕企業的成本負擔,增強其投資信心,讓中國經濟能夠行穩致遠。下半年減稅降費重點應該是針對小微企業和服務業,推動其復甦程序,從邊際上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李旭紅也表示,下半年來看,對中小企業的減稅降費覆蓋面會更廣,力度更大;對交通運輸、服務業、電影行業等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行業,可能會進一步觀察並及時給予對應的支援。此外,對於勞動力密集型的行業需要出臺針對性的政策,穩住就業;同時,加大對於外向型經濟的扶持,需要關注以自貿港、自貿區為區域集聚的外向型經濟將會享受到更大的稅收優惠政策,發揮區域經濟的帶動效應。
值得關注的是,相關政策將從短期救急逐漸轉向長效機制的建立。日前,工信部等17個部門聯合釋出《關於健全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制度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建立減輕小微企業稅費負擔長效機制等。
王志剛認為,小微企業發展事關保市場主體、保基本民生等,疫情給其帶來的衝擊很大,長效機制的建立是為了能讓小微企業的稅負能夠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下,穩定其發展預期,同樣有利於穩定就業和社會穩定。
在李旭紅看來,相比起短期應急政策,長效機制將會進一步穩定投資者的信心及預期,產生更為長久的效應。
在黃立看來,民營企業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應該更加專注於實業,腳踏實地,不畏所難,以創新精神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企業要保持定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做實做強做優。作為企業的掌舵人,要努力弘揚企業家精神,以恆心辦恆業,帶領企業心無旁騖做實做優主業,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黃立說。
具體來看,一方面,企業家們在創新創業及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要在做好充分的政策研究、行業分析後,審慎定位好企業發展的主業,以持之以恆的專注力、發展實業的毅力和決心,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不要隨波逐流追求短時利益而放棄堅守,要大力弘揚企業“工匠精神”和“踏實做主業的企業家精神”,著力培養企業長久發展的實力以應對市場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挑戰。
另一方面,民營企業雖然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已積累了巨大優勢,但從長遠發展來看,還應進一步拓展戰略性視野、著力佈局本行業產業鏈上下游的相關領域,以形成產業生態上的規模優勢、產業化優勢,增強民營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民營企業也應成為科技創新的主戰場。”黃立說,經過多年發展,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已經集聚了創新的機制、技術、人才、管理經驗等優勢,並將高科技廣泛應用於社會經濟領域,民營企業已成為國家科技創新的生力軍,未來要以核心技術作為支撐,圍繞產業鏈上下游佈局新領域,以規模優勢、產業優勢構建企業整體競爭力。
“要加快完善國內產業鏈,掌握產業鏈主動權。”黃立指出,企業只有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才能在競爭中贏得機會,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把掌握核心技術擺在創新發展全域性的首位。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企業要主動作為,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和自主創新力度,爭取早日完成“卡脖子”等關鍵技術領域攻關,透過牢牢掌握核心技術,不斷夯實“高階”產業環節,從而真正贏得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