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全球範圍內最早控制住新冠疫情的國家,我國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中國國家統計局16日公佈,今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2%。
對此,即便是時常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的美國媒體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已是最早實現經濟恢復的全球主要經濟體。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6日表示:中國避免了經濟衰退,這對全世界來說都是好訊息。
截圖:CNN
CNN報道稱,受新冠疫情衝擊,中國經濟相比過去10年,今年一季度的表現不佳。但接下來的4月到6月則實現同比正增長,這意味著中國避免了經濟衰退。
路透社14日曾對55名經濟學家進行抽樣調查,他們對中國二季度經濟增長率的預測範圍從縮減3.1%到增長4.0%,中位數是增長2.5%。而實際資料明顯高於該預測。
CNN表示,這樣的結果其實在意料之中,並認為中國早日迴歸經濟正增長,可能對全世界預示著好訊息。
6月2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進一步下調預測,認為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理由是社交隔離措施、失業與倒閉潮的衝擊將拖累全球經濟恢復速度。其中美國經濟預計今年將萎縮8%,歐盟萎縮10.2%,而中國預計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IMF認為,如果已復工地區的經濟正常化速度快於預期,那麼全球經濟萎縮的嚴重程度也許會有所減弱。
IMF最新預測,中國將是今年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圖自:IMF主頁
值得一提的是,美媒基本認可中國是全世界最早實現經濟恢復的主要經濟體,而背後原因又與中國政府採取的嚴格防疫措施是分不開的。
比如CNN表示,中國最早報告出現大規模新冠疫情,也是全球第一個採取嚴格封城措施的國家,這些措施的積極效果則透過中國最早恢復經濟反映出來。《華爾街日報》稱,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是被疫情肆虐的全球中的一個“亮點”,得益於中國政府積極主動採取措施,成功地遏制國內疫情。
這包括,中國在4月初解除了武漢持續77天的封城,強有力地應對近期北京等地的小範圍疫情反覆,並在數週時間內為數百萬人進行核酸檢測。
《華爾街日報》截圖
“福克斯新聞”也在標題中形容,中國是“新冠疫情中第一個崛起的經濟體”,認為中國採取了“史上最嚴”的抗疫措施,因此經濟恢復速度快於其他主要經濟體。
福克斯新聞截圖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則援引獨立投資研究機構TS Lombard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莊伯的分析稱,中國早於其他國家採取隔離措施,在其他國家隔離期間,中國出口已經開始“佔領大量市場份額”。而中國海關總署14日公佈,二季度進出口有所回穩,自4月份起出口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6月份當月進出口同比增長5.1%。
莊伯認為,中國未來兩個季度將實現穩定經濟復甦,實現5%的增長率是“絕對可以預期的”。
CNBC截圖
當然,美國媒體在肯定中國經濟增長之餘,也不忘提到中國經濟復甦仍然“不均衡”。不過,他們關注的原因大多集中於美國及全球疫情前景不明、外部需求疲軟可能導致國內需求無法消化庫存等不確定性。
《華爾街日報》稱,美國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該國破紀錄的新增確診數字、經濟衰退延長也會傷害到中國出口的需求。美國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7月9日的最新預測顯示,美國今年二季度的GDP環比按年率計算將下降35.5%。
花旗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Johanna Chua則表示,中國目前的經濟復甦“不均衡”,“工人復工,尤其是工廠產能相對錶現較好。但未來的問題在於,當外部需求疲軟時,國內需求能否消化累積的庫存。”
“我們依然看到,對全球主要市場無法有效遏制(新冠)病毒存在許多擔憂。”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資料,截至16日6時30分(美東時間7月15日18時30分),美國過去24小時新增新冠確診病例70219例,新增死亡854例。美國累計感染3478017例,累計死亡137106例。
對於上述擔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今天的釋出會上也有著墨。她說,總的來看,上半年我國經濟逐步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經濟執行呈恢復性增長和穩步復甦態勢,發展韌性和活力進一步彰顯。同時也要看到,一些指標仍在下降,疫情衝擊損失尚需彌補。當前全球疫情依然在蔓延擴散,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巨大沖擊將繼續發展演變,外部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國內經濟恢復仍面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