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7月,A股市場出現了較好的上漲行情。如上證指數當月上漲10.90%,深成指當月上漲13.72%,創業板指當月上漲14.65%,整個A股市場奏出11年來最強的“七翻身”樂章。
而從板塊的表現來看,消費科技仍然表現出色,圍繞著疫情防控而展開的醫療、醫藥、疫苗概念,仍然是行情的一大熱點,免稅概念一時成為市場的熱門。反倒是一些低估值板塊,在7月行情中表現不盡人意。如在金融股中,只有券商股表現相對較好,銀行股基本坐了過山車,保險股的整體漲幅明顯落後於大盤,而地產股也是從終點又回到了起點。
那麼未來的機會在哪裡呢?如何看待低估值板塊的走勢?過去一段時間,銀行股走勢低迷,一方面與金融系統全年1.5萬億元的讓利存在較大的關係,另一方面銀保監會要求各家銀行要切實補充資本,適當降低分紅,這對銀行股的走勢構成一定的遏制作用。而保險股由於受疫情影響,線下籤單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至於地產股受疫情的影響更加明顯。所以,這些低估值板塊在7月份的行情中落後於大盤並不出人意料之外。
而面向未來,券商股是行情的受益者,券商股在7月的行情中有過不錯的表現,而隨著行情的走好,券商股仍然還有表現的機會。銀行股雖然有利空當頭,但這終究並不影響銀行本身的發展,特別是銀行讓利,是一種政策性讓利,並不妨礙銀行本身的賺錢效應,銀行仍然還是目前市場環境下最賺錢的行業。而就保險股與地產股來說,隨著我國疫情受到控制,兩個行業的形勢也在好轉,效益回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所以,對於低估值板塊並不能長期看空。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作為股市裡的低估值板塊,顯然不是“野百合”可以比擬的,這些低估值板塊其實是A股市場價值投資的一根主線,它們更能擁有股市的春天。
一方面是低估值板塊股票的價效比明顯,估值優勢明顯。對價值投資者所具有的吸引力也是明顯的。以五大行為例,截止7月31日,動態市盈率最高的是工商銀行,只有5.23倍;動態市盈率最低的是交通銀行,僅為4.12倍。而且五大行的股價悉數破淨,如交通銀行的股價只有淨資產的一半。因此,這些銀行股的投資價值是相當明顯的。從價值投資的角度,銀行股等低估值板塊,是值得價值投資者所擁有的。
另一方面是機構投資者會大量買進這些低估值股票。比如,這些低估值股票大都屬於權重股,是一些指數基金所必須配置的股票。而目前指數基金的規模超過萬億,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需求。又比如,這些低估值板塊又是大盤股,適合機構資金進出,這也是機構投資者選擇“打新底倉”的首選,畢竟目前新股申購存在股票市值要求,持有這些低估值股票當然是最合適不過了。再比如,正因為這些低估值股票是權重股,因此一些機構投資者要在股指期貨市場上有所作為,就必須在股票現貨市場持有這些低估值的權重股股票。同時,作為國家隊資金來說,要維護股市的穩定,也需要持有這些低估值的權重股。
此外,這些低估值股票也是外資的喜愛。隨著A股市場對外資開放,越來越多的外資進入A股市場,這些低估值股票就是外資的一個重要選擇。一是基於價值投資的需要;二是指數基金股票配資的需要;三是防範市場風險的需要。畢竟這些低估值股票在市場上的資訊還是比較公開透明的,不少都是投資者家喻戶曉的公司,這一點是外資比較看重的。畢竟面對A股市場近4000只股票,外資不可能每一家公司都去調研。
正是基於上述分析,低估值股票是大資金尤其是機構投資者投資之必備品種,因此,從長期投資的角度,逢低買進低估值股票是價值投資者的一個明智選擇。而作為中小投資者來說,適量買進低估值股票也是分散投資風險、爭取中長期投資收益的一個較好的選擇。當然,中小投資者由於資金有限,不可能像機構投資者一樣來配置這些股票,但中小投資者可以透過購買相應的投資基金來間接配置這些低估值板塊的股票,進而賺取這些低估值板塊股票上漲時所帶來的平均收益。
實際上,在A股市場上還真有投資這些低估值板塊股票的投資基金。如天弘基金旗下的天弘中證銀行、天弘中證證券保險、天弘上證50均是以指數基金的方式投資銀行、證券保險、上證50指數為標的的基金,對於想要透過指數基金佈局這些低估值板塊的投資者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風險提示:歷史收益不代表未來業績表現。指數基金存在跟蹤誤差,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購買前請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檔案。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