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眾號越聲擒牛(ysjfh953)整理,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今年以來,股市在3月份經歷短暫劇烈調整後,便一路上漲,上證指數最高"摸"到3458.79點,大有重走2015年牛市的節奏。也許是考慮到股市上漲過快,風險太大,上漲龍頭茅臺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股市隨後迎來一波調整,現階段都在3300點附近來回震盪。這一波調整,許多股票都被打回原形,從哪裡漲又跌倒哪裡去。然而,疫苗概念股票卻絲毫未受影響,股價一路扶搖直上,特別是被稱為醫藥"老前輩"的西藏藥業。
也許是對疫苗太過於渴望,市場中但凡與疫苗沾點邊的股票都被炒翻了天,股價不漲個幾倍都不好意思稱自己屬於疫苗概念股。自從西藏藥業爆出與疫苗有關後,股價就一路上漲,從5月25日的28.51元/股漲到6月18日最高74.4元/股。經過短暫調整後,再次猛漲至最高182.07元/股,2個月時間,股價上漲6倍有餘,市值更是大增380億元,從70.68億元增加到451億元,相當於"造出"了6個原來的西藏藥業。這波上漲,很多人賺了個盆滿缽滿,尤其是期貨大佬葛衛東在蟄伏3年後收益超8億元,可謂是"血賺"。
那麼,有著如此強悍疫苗概念加持的西藏藥業是一傢什麼樣的企業呢?
1、專注醫藥領域,上市後股價表現平平
西藏藥業於1999年完成股改,並於當年就成功登陸上交所,開始進入資本市場,可以說是較早一批實現上市的藥企。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公司的主要是生產、銷售膠囊劑、生物製劑、顆粒劑、塗膜劑,產品主要涉及心腦血管、肝膽、扭挫傷及風溼、類風溼、感冒等領域。從收入結構上看,公司大部分收入都依靠心腦血管類產品新活素、依姆多、諾迪康膠囊,其營收佔公司總營收比重為91.59%。
西藏藥業產品類別
這些年來,公司的主業鮮有變化,也沒有什麼亮點值得資本市場炒作,所以股價一直表現平平,少有人問津。然而,自從6月16號西藏藥業公告稱與斯微生物合作研發疫苗,並獲得全球獨家開發、生產、使用及商業化權利,公司的股價就迎來了騰飛。儘管相關研究尚未開始,研發成功與否也不得而知,市場的資金卻不管這麼多,紛紛圍了上來,藉助這波疫苗概念行情,可盡炒作。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西藏生物股價從28.51元/股被炒到最高182.07元/股,增加了6倍有餘,令人歎為觀止!
2、營收波動不斷,利潤整體上漲
從西藏藥業公佈的歷年財務資料來看,近年來其營收經過一段時間下跌後才迎來緩慢增長,但這段時間公司的淨利潤是一直增長的。2019年,西藏藥業實現營收12.56億元,同比增長22.2%;實現淨利潤3.12億元,同比增長44.86%,這一年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上漲,而且漲幅還不算小。從最近幾年來看,公司營收在2014、2015、2016這三年連續下跌之後,於2017年止住頹勢,實現增長;淨利潤卻整體呈現上漲趨勢,從2014年的0.21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3.12億元,增加了近15倍,但也談不上優秀,畢竟2014年的淨利潤實在太少。
西藏藥業營收及淨利潤
我們再來看看西藏藥業的毛利率和淨資產收益率。毛利率方面,西藏藥業近5年的毛利率大致維持在80%左右,在醫藥企業中還算可以,這也是為什麼公司營收波動厲害而淨利潤能夠實現穩定增長的原因吧。淨資產收益率方面,西藏藥業最近5年淨資產收益率維持在13%左右。按照巴菲特的理論,淨資產收益率超過20%才考慮投資,西藏藥業顯然不是。作為最早上的公司之一,西藏藥業自從上市後股價就如無風的湖面一樣風平浪靜,一直表現的很平淡,或許是公司業務十幾年不變,沒有絲毫可以炒作的地方吧。
西藏藥業毛利率及淨資產收益率
3、銷售費用持續增加,研發嚴重不足
作為一家醫藥類的企業,公司的各項費用支出比較平穩,但總費用隨著營收的增加不斷上漲。總體來看,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比較平穩,5年時間均變化不過爾爾,而銷售費用增加較多,2019年相比於2015年增加2倍多,從3.16億元增加到6.23億元。
2015年至2019年,公司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合計數分別為3.68億元、4.09億元、4.34億元、5.47億元及6.93億元,各項費用合計數佔營收的比重大逐年上升,到2019年已經超過55%。
也許是公司業務比較穩定,西藏藥業研發投入這些年來大部分都沒超過1000萬元,近在2019年超過千萬達到1107.44萬元。2015年至2018年公司研發費用為425.9萬元、780.25萬元、661.73萬元、820.77萬元,佔營收的比重均未超過1%。可見,西藏藥業的研發並未受到公司重視,研發投入明顯不足。
4、總結
西藏藥業憑著"疫苗"概念使得股價迎來連續漲停,2個月的時間上漲了6倍有餘,市值更是增加380多億。從上市後就一直默默無聞,到如今受到追捧,真可謂印證了"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這與A股市場炒作之風盛行有關。追漲殺跌是許多投資者操作手法,這也增加了股市的風險。後續公司業績如何,我們將持續關注!
復星醫藥
在中國的企業家裡面的,有一位風雲人物,長期以來時不時就會霸佔商業財經頭條。人們說他很低調,可這麼低調的企業家,確天天都在新聞頭條上啊,難不成大家對“低調”有什麼誤解?想必大家已經猜到了:他就是復星集團掌門人——郭廣昌。
2020年8月3日,福布斯中國發布醫療健康富豪TOP50榜,郭廣昌名列第12位,排到前三名的分別是:瀚森製藥的鐘慧娟,邁瑞醫療的李西廷和恆瑞醫藥的孫飄揚。
(福布斯中國醫療健康富豪TOP10,來源於福布斯中文官網)
不過,今天要說的事情和低不低調也沒有任何關係,只是最近復星醫藥股票大漲,你想低調,也低調不起來是吧。
我們先看看近期復星醫藥的走勢吧:
看看這成交量,再看看這移動平均線,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完美
復星醫藥,上海復星醫藥集團所屬的上市公司,1994年成立,98年上市,實際控制人就是上面說到的低調人物,幾次霸佔中國首富榜(怎麼每件事都跟低調這麼違和呢,老是跟低調過不去),國內醫藥企業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企業之一。
復星醫藥是復星集團旗下的醫藥板塊主要上市公司,作為一家專業的實業投資機構,復星醫藥是復星集團在醫療板塊的重點佈局。在1998年復星醫藥在上交所上市,2007年復星國際在香港上市,是復星集團發展過程中兩個標誌性節點。
郭廣昌先生出生於1967年,89年畢業於上海大學哲學系(據說學哲學的人都很聰明),後獲得復旦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傳說中含金量很高的MBA),1992年郭與好友梁信軍等人,受到鄧公講話的鼓舞,用3.8萬元資本(92年的3.8萬,4個萬元戶—有錢起點高就是好),創立“上海廣信科技有限公司”,和大多數創業前輩一樣,郭廣昌帶領團隊先後從事過市場調查,食品、電子及化工產品的生產等工作。
轉機發生在1993年,這年,臺灣食品企業“元祖”食品公司進軍上海,想找專業諮詢公司出謀劃策。看到相關招標書後,郭廣昌蹬著腳踏車回到公司傳達了這個訊息,經過全體努力,公司獲得了元祖一百萬的大合同,這對成立剛滿一年的公司來講,無疑是最大的肯定。
賺到第一桶金後,廣信也由此改名為復星,外界解讀為“復旦之星”,諧音“復星”。
收穫了第一桶金的復星,並沒有固守既有的業務。反而在1993年6月,決定退出市場調查業務,轉而主攻房地產銷售和生物製藥。
大佬之所以是大佬,人家確實有不同於常人的眼光,很多人之所以企業做不大,並不是因為起點問題,而是在企業發展勢頭很好的時候固守現成業務而看不到新的幾乎,如果郭廣昌領導的復星當年一直做諮詢,可以想象一定會有現在的復星商業帝國,就更不用說成為中國首富了。
一方面,當時郭廣昌認為,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房產必然會成為未來中產階級的必需品,蘊藏著無限的可能。由此,復星成為上海第一批房地產銷售公司之一。
而另一方面,生物醫藥的板塊在復星的業務中成為了絕對明星。由於“復旦五虎”中三個人畢業於遺傳工程學,復星做生物製藥有天然的優勢。
這次,復星有些像了。依靠著市場諮詢和房產積累的資本,郭廣昌幾乎把累積的資產全部投入到了生物製藥上。事後證明,這些獨到的眼光成就了後來的復星帝國。
昨天(8月5日),復星醫藥(600196.SH,02196.HK)在釋出文章《復星醫藥和BioNTech宣佈已在中國開始基於mRNA的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表示和BioNTech(BNTX.US)宣佈,在獲得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批准後,截至目前,已有72名受試者接種BNT162b1疫苗。復星醫藥和BioNtech正在中國共同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產品,該試驗是BioNTech全球開發計劃的一部分。
因為事件推動,復星近半年來股價已經上已經達到3倍,最近幾年由於公司業績增長放緩,淨利潤增長有限,導致公司股價從2015年開始一直徘徊不前,2018年經過短暫上漲之後又回到原點,公司股價基本上與業績同步,市盈率估值也長期徘徊在十幾二十倍的水平。
但儘管業績增長有限,公司研發投入並沒有放緩,研發投入逐年增加,是一家不折不扣創新企業,並且公司研發方向緊跟國際趨勢,是國內國際化合作最多範圍最大的藥企之一。
如果要挑點毛病的話,就是公司那個研發投入的資本化率實在是有點過於高了,導致每年利潤的含水量較多。而這些積累起來的無形資產,需要用未來的空間來消化逐步。
智飛生物
年初至今,民營疫苗第一股智飛生物(300122.SZ)股價暴漲,七月底時市值最高突破3000億元,為重慶第一高價股。智飛生物背後的蔣仁生家族更是幾度超過控制龍湖地產的吳亞軍成為重慶首富。
現年67歲的蔣仁生在1999年,46歲的蔣仁生辭職下海,進入成都疫苗藥企負責銷售,在此期間結識了此後共同創業的夥伴。三年後,蔣仁生與四名合作伙伴一起買下了智飛生物的前身重慶金鑫生物製品公司,開始了疫苗領域的創業。
認購時,蔣仁生出資17.85萬元,是持股35.75%的第一大股東,其餘四名合作伙伴持有剩餘股權。經過數次股權更迭,上市前,蔣仁生持有智飛生物62%股權,其子蔣凌峰持股6%。
2010年,智飛生物登陸創業板,成為“國內民營疫苗企業第一股”,蔣仁生的身家達到96億元,成為創業板首富。次年,智飛生物透過與美國製藥巨頭默沙東合作,拿下了後者疫苗在國內的代理權。
但直到2017年,智飛生物才迎來發展的轉折。在此之前,由於疫苗安全問題時有發生,智飛生物業績增速十分平緩,在2015年和2016年連續兩年出現營收負增長,2016年淨利潤更是下滑了83.53%。
2017年,智飛生物自主研發AC-Hib三聯疫苗成功,並迅速成為公司的主力產品,其代表的自主疫苗板塊當年銷售收入9.89億元,佔總收入的73.69%。同時,智飛生物也獲得了四價HPV疫苗的代理權,以其為代表的代理疫苗產品收入2.74億元。
自主疫苗和代理疫苗同時發力,帶動智飛生物當年營收同比增長201.06%至13.43億元,淨利潤更是暴漲1229.25%至4.32億元。
受益於自主疫苗的成功,智飛生物在2018-2019年期間保持高速增長。兩年裡,營收分別為52.28億元、105.87億元,同比增長289.43%和102.5%;淨利潤分別為14.51億元、23.66億元,同比增長235.75%和63.05%。
今年以來由於疫情影響,疫苗板塊整體走高,保持著亮眼業績的智飛生物也享受到了“黑天鵝”紅利,智飛生物年初至今暴漲230%,目前市值2622億。
目前,蔣仁生持有智飛生物50.94%的股權,蔣凌峰持股5.4%,蔣喜生持股0.76%,蔣氏家族三人合計持股57.1%,對應的股權價值約為1497億元。在福布斯最近釋出的中國醫療健康富豪榜TOP50中,蔣仁生家族排名第五。
若本文對你有幫助,可關注公眾號越聲擒牛(ysjfh953),更多財經知識和股票分析方法等你來學習!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