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上市,當天暴漲163%,成為本世紀以來市值2億美元以上的美國公司中最牛IPO。繼首日漲幅神話之後,短短兩個月又暴漲900%。相當於你5月份買1000萬的Beyond Meat股票,7月份就能掙一個億,2個月完成一個小目標!為什麼假肉能成為這兩年爆火的投資風口呢?100塊錢一斤的人造肉究竟好不好吃呢?天價股Beyond Meat是一家前沿生物技術公司還是驚天韭菜收割機?
今天我就來扒一扒這家超級明星公,Beyond Meat堪稱農業中的特斯拉,8月份他們的人造肉馬上就進軍中國超市了。我覺得這家公司又是一個新時代的美版賈躍亭的故事。
如今全球已經陷入到了糧食危機,在饑荒大流行這個問題上,今年聯合國已經警告了好幾次了。先是4個月前說是新冠會導致2.65億人遭遇糧食危機。上個月秘書長又說:『五十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已經在觸發的邊緣,並呼籲政府有所作為。』
而世界第一農業強國還在吃癟,一直到今天連疫情拐點都沒到,許多大型養殖場接二連三的關,超市對很多肉也限購了,拐點再不到,全世界農業都受影響。
搞農業投資的也都知道,聯合國曾經做的一個預測到2025年全世界人口將達到96億,糧食需求要比70億人時多出70%。吃肉是基本人權,未來全人類都像美國人那樣吃肉,也沒有新技術的突破,現在的環境是承載不住的。
基於這個大背景下,前兩年人造肉、人造蛋、人造牛奶都是風險投資的新熱點,這個風口基本是Beyond Meat這家公司帶動的。去年5月3日,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直接引爆點燃華爾街,又一個整條街最靚的仔。繼首日漲幅神話之後,短短2個月股價從25美元漲到239美元。期間該公司投資人比爾蓋茨揮舞了一波鐮刀,將自己的份額減持了一半。
以比爾蓋茨為代表的早期投資人完美套現了一波,股價跌到了74美金。說實話這個人造肉其實不咋好吃,他們的仿製牛肉之前也有很多人吃過,還有人拿仿製牛肉做過飯,很多人都說跟真肉差距很大,技術總結也不知道該咋整。
但是這家公司在第一波股價下跌後,為了拉昇股價再次高調宣佈要進軍亞洲市場,其中中國的市場最有前景,於是又漲到120多美元。當然緊接著又是一波資本主義鐵拳過山車一般直接割到了54美元。
近兩個月美國新冠疫情愈發嚴重,他們又開始宣傳傳統畜牧業易導致傳染病,所以將來得吃人造肉,又把股價炒到150多美元,估計第三波收割也快了,也不知道有多少美國投資者會吃上套吃土。
其中最慘的投資者應該就是那些本身經營傳統農業的小農場主,養牛場都停工後損失很大,為了對沖風險投資一點做人造牛肉餡的公司,結果又被套路了。如果迴歸到產品層面,Beyond Meat做出的產品到底行不行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做一個人造肉種類的科普。大家想象中的人造肉基本都是用動物細胞在培養皿中培養出一塊能吃的肉,但實際廣義的人造肉可以歸類成三種。
一種是我們國內的素雞一類的產品,基本是純豆製品。
第二種是把豌豆、蠶豆或大豆的蛋白分子打碎,形成可塑化的熔融體模仿肉的口感,加入植物的血紅素來模仿肉的顏色,但本質上也是複製品。為了方便理解,你要說是豆乾Plus也可以。
目前已經銷售的產品人造肉明星公司,無論是Beyond Meat還是impossible foods都是屬於這一類。
而人造肉的第三種也就是在實驗室裡慢慢長真肉的技術,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做到量產。那麼目前Beyond Meat的售價是多少呢?香港售價是118港幣450克,差不多要100人民幣左右一斤。
我姑且先叫『超越肉』吧,他們的產品現在有超越牛肉、超越雞、超越香腸、超越蝦都是人造的,但脂肪含量跟真肉差不多,鈉含量遠高於真肉,所以並不能燃燒你的卡路里。我知道這會有很多人說那為什麼不直接吃真肉呢?
說實話我吃他們產品時也同樣有種吃了海參炒麵的錯覺,只好安慰自己,咱吃的既不是美味也不是寂寞,咱吃的是科技和情懷。
之前我也看了很多券商的研報,反而是涉及到這家公司的都是無腦吹,明顯他們沒咋做功課。
經過了大量調研我覺得這家公司技術門檻和應用場景都是有限的。下面我們就聊一聊這家公司的創始人究竟是怎樣一步一步把公司搞上市的?期間又有哪些點比較可疑?又該怎麼去判斷一個食品科技公司真正的價值?
Beyond Meat的創始人叫伊森布朗,很多國內的媒體報道說他是個在農場里長大的牛仔,跟雞、鴨鵝、豬一起長大,從小就關心動物,實際人家是家裡在馬里蘭州有個農場,學校一放假偶爾去度假而已。畢竟後來布朗是在哥大讀的商科,要天天跟大鵝玩,還玩到藤校去也是神了。
畢業後布朗先是去了能源行業,後來認識了一位叫謝富弘的教授,教授表示:『我有特別的制肉技巧,宣稱在提煉植物蛋白上已經研究了10多年。於是布朗創立了Beyond Meat,倆人就開始了長期的合作,謝教授也成為了Beyond Meat的技術擔當。
早期投資他們的首先是Twitter的兩位聯合創始人,所以這家公司初期的社交媒體矩陣極其強大,但是直到今天主要宣傳的方向大多是說創始人的經歷,還有環保理念等等。對公司的技術壁壘一直沒怎麼談,關於這位謝老師的背景也一直很神秘,近幾年超越肉在媒體上明顯在逐漸淡化這位首席科學家這是為什麼呢?我就著重深扒了一下。
首先這個教授是從臺灣去美國的,另外無論是他的論文方向還是大學裡的職位,基本做的都是食品工程上的研究更偏工業界,曾經只是桂格燕麥的一位工程師,在生物圈裡可能偏鄙視鏈的下方。按理說一個百億美金的生物技術公司首席科學家應該是搞基因的才對,而且這位謝教授過去十幾年研究的其實並不是如今超越品牌的拳頭產品超越牛肉而是雞肉。
Beyond Meat內測第一款人造肉產品竟然是類似臺灣小吃鹽酥雞的一款產品。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後,我又有兩個比較驚人的發現,Beyond Meat有一個超級明顯的技術特點就是謝教授大量使用的是較冷門的豌豆蛋白,而全球豌豆蛋白原料的龍頭企業是我國煙臺的雙塔食品,龍口粉絲就是他們家做的。
Beyond Meat今年才來考察這家煙臺公司,然後確定了合作。接下來世界第一的人造肉公司85%的原料都會由這家山東企業供貨。因為在豌豆蛋白提純技術上,全世界能趕上雙塔食品的也不多。當然我不是吹這家企業,雙塔今年已經靠人造肉概念割了大家好幾波韭菜了,個人認為這也是一家暫時虛高的公司。
那我為什麼要提這家中國公司呢?因為我在百度貼吧2006年的一個帖中發現這位謝富弘教授曾在2006年來山東理工大學的食品學交流過,當時Beyond Meat這家公司根本不存在,這是我能找到唯一一次他回國交流的經歷。
而就在去年雙塔食品和山東理工大學簽訂了共建研究生工作站的協議,共同研究豌豆製品,這就相當的神奇了。我覺得哪怕不過度揣測也可以間接證明,我們國內的高校在十幾年前就已經與當今這個所謂的超前沿技術發生了一些連線。
抱著這個興趣我又閱讀了謝富弘教授大量的論文,並找到了生產人造鹽酥雞對應的那一篇論文,以及相對應的機器,從被引用次數上看個人水平還是極高的。但是我在國內82年的一篇學術論文上也發現了一些感覺比較相似的技術。
這裡直接說我自己的主觀結論。通讀兩篇論文明顯感覺在工藝流程拆分、製作框架與製作人造肉的方法上有非常多相似的地方。一些引數比如溫度範圍相差也不大。因為我不是食品工程專業的,並不能對技術做過多評判。看這篇80年的論文還是覺得很驚豔的,這是我們國內40年前的學者,可能還不太會用圖表去表達。哪怕在國內都有非常多的課題組在研究高水分擠壓技術,並能給出各種結論,這意味著它不是一個較難攻克的前沿技術。
另外Beyond Meat這兩年也沒少吃律師函,也有一些訴訟記錄可查詢美國的一個家庭食品公司lyft宣稱超越肉濫用了他們家族食品公司的商業秘密,用於製造超越漢堡。經過以上列舉的種種我覺得至少可以得出Beyond Meat技術大機率沒有像宣傳的那樣具有巨大的創新性、革命性,有新瓶裝舊酒的嫌疑,哪怕有微小的創新也很難撐起百億美金市值的體量。Beyond Meat公司價值是虛高的,或者說它們一開始就是個局出道就是巔峰。
比爾蓋茨吃了謝教授的雞之後,立刻表示這專案我投了,於是又拉到了麥當勞前CEO的投資,所以公司立刻就跟麥當勞合作推出酥肉堡了。話說巴菲特最喜歡吃的就是麥當勞漢堡,每週三頓請蓋茨吃飯都是請吃漢堡,按理說應該讓他也投點兒,再推出一款老巴秘製小漢堡說不定能火。
接下來Beyond Meat引入了更多明星投資人,可口可樂CFO、通用電氣前CEO,泰森食品、凱鵬華盈、臺灣蔡氏家族、好萊塢影星萊昂納多,如果算上17年的的可轉債融資,IPO前都融到了H輪。
像萊昂納多基本就是為了讓他給產品宣傳站臺才讓他投進來的,更諷刺的是這個人造肉現在主講的故事是接下來拓展中國市場,他們的拳頭產品超越漢堡,價格是麥當勞巨無霸的近2倍,在中國根本就不能打。
美國每年消費的所有肉類裡,光碎牛肉就能佔60%。他們對肉的種類與做法沒太多要求,但我們除了吃碎牛肉,還吃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滷煮鹹鴨、醬雞、臘肉、香腸,如果是假肉多數人可能會嚐鮮幾次後就不吃了。
還有一點就是因為我們歷史上有齋戒文化,如何把素菜做得比肉好吃上千年,一直有人琢磨外加實踐,無論是傳統素菜還是新派素菜,亦或是摘菜師傅把菜做得和肉一個味兒這只是基礎的基本功。
那為什麼即便如此,還有那麼多風險投資人要投呢?還是要回到開頭那個話題,過去一個世紀工業化的影響,能源危機和糧食危機始終是懸在我們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全球石油儲量可開採量只有50年,化肥、大型農業機械都得以石油能源為基礎。糧食安全不是一個現狀,而是一種能力。
大家小學的時候一定都學過食物鏈,每一級食物鏈都伴隨著能量的消耗,產出1000克牛肉要消耗25千克穀物和15000千升的水。全球每年有超過40%的小麥、黑麥、燕麥、玉米是給動物吃的,全球有四分之三的耕地被用來製造動物的飼料。美國人的人均吃肉量是我們的2倍,全球的城鎮化率又持續上漲,這個問題實在太急迫了。
這時如果有誰站出來說我要嘗試解決這一問題,哪怕為了買一個可能性,有錢人也是樂意出錢的。根據Visual capitalist我們可以看到,世界上1%的人口掌握著50%左右的財富,而今年各種資產回報率又這麼低,哪怕只提供一種可能性大家還是樂意小賭一下,畢竟連柯達都去做藥了,李嘉誠更是在這個產業最早期的時候就開始佈局,植入自己的勢力。這邊一塊磚,那邊一片瓦,慢慢蠶食打造屬於自己的壁壘,最終也會再次成就這個行業內任何人都無法撼動的商業帝國。
當然當下再高尚的話術,再多的技術粉飾,也不能掩蓋人造肉的風險。投資本質還是一場資本遊戲的真相。為一個專案暫時性的搖旗吶喊並不意味著這個專案就是適合普羅大眾的遊戲。前一天它還可以花團錦簇、如日中天,轉眼間也許就會走投無路,山窮水盡。
最後也希望大家能意識到,其實在更看重科研細分評價能力的今天,並不會有從天而降的技術。作為世界第一耕地面積的國家美國極度追求技術、效率、利益,外加無限消耗外部資源的模式,也未必適用於新世界。
中國的耕地資源一直是極其有限的,所以一直面臨壓力,但還是以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養活了14億人口,這本身也是一個奇蹟。如今我們在基因工程、太空農業、農業資訊領域更是強手如林,也會有更多的前沿佈局。一邊收購先正達形成全球農化行業三足鼎立態勢,一邊年復一年的幫第三世界國家進行雜交水稻的援外培訓,讓他們可以靠自己就把飯碗端牢。中國農業更高的歷史使命應該是去輸出,僅用半個世紀的探索,就實現糧安天下的特色發展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