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股2019年年報業績變臉,商譽減值仍是“殺手”

隨著年報披露漸入尾聲,下修2019年業績表現的上市公司不斷增多,讓不幸中招的投資者瑟瑟發抖。

對他們來說,是否三十六策中只剩“走為上策”?

業內專家表示,並不盡然。

34家公司下修2019年業績

Wind資料統計顯示,當前已有34家公司下修2019年年報業績表現,僅6月以來,就有眾泰汽車、顧地科技、天成自控、*ST斯太、ST康美5家業績變臉。

“變臉”程度驚人的,不得不提*ST斯太。

公告顯示,因2017年、2018年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淨利潤為負、已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的*ST斯太下修業績,預計2019年歸母淨利潤虧損1.7億元至1.9億元。而就在2個月前,公司剛剛釋出預喜公告,預計2019年實現盈利700萬元至1000萬元。

下修幅度如此顯著,原因是什麼?公司表示:

第一,金色木棉與和合資產債務豁免收益合計9999.19萬元,出於謹慎性原則,將該債務豁免收益計入2020年;

第二,*ST斯太委託資產評估公司對部分無形資產及開發支出進行價值評估,並根據評估報告對該部分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7877萬元;

第三,根據最新情況,*ST斯太對湖北斯太爾中金產業基金投資確認了2046萬元投資損失。

綜上,公司不得不“由盈轉虧”,大幅下修業績表現。

需要注意的是,這不是*ST斯太第一次業績“變臉”。

早在2月3日,公司首次釋出2019年年報預告時,就預計歸母淨利潤會虧損8000萬元至9500萬元,後來出於將“債務減免金額計入營業外收入”的考慮,才上修業績,並在4月16日公告預盈。

如今,*ST斯太大起大落的業績“變臉”已讓投資者“心態全崩”。對此,公司證券事務部相關人士表示,業績預告反覆變化主要是審計原因,且如若2019年年報業績虧損,公司將面臨暫停上市。

商譽減值仍是業績“殺手

透過對下修業績的34家公司進行梳理,中國財富發現,計提商譽減值、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仍是2019年年報業績的主要“殺手”。

天成自控公告表示,透過年審會計師聯合英國子公司當地年審事務所進行審計,預計英國子公司2019年度經營虧損2600萬元,計提商譽減值總額約3.52億元,基於此,公司業績由此前預虧2.25億元至2.7億元,調整為預虧5.2億元至5.4億元。

眾泰汽車公告指出,疫情之下公司現金流受限,部分復產車型產量調減,使生產線的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造成部分資產減值跡象,對差額部分補提了資產減值損失約13.3億元。此外,由於市場環境原因,部分客戶報告期出現信用惡化,公司對該部分信用較差的應收客戶未來回款能力重新估計並補提壞賬準備,導致信用減值增加約3.27億元。公司業績由前次預虧60億元至90億元下修為預虧108億元至115億元。

巨豐投顧高階投資顧問丁臻宇對中國財富表示,多家公司下修2019年業績存在一次性甩包袱的嫌疑,商譽減值是對過去溢價併購的“還債”。

太平洋證券財富管理中心首席投資顧問郭樹華則指出,雖然2019年仍有上市公司計提商譽減值,但數量已較2018年大幅減少。

“按照商譽減值規律倒推3至5年看,2015年是網際網路金融和文化傳媒領域的併購高峰,因此2018年就成了防範這些板塊商譽減值的重要關口。而經過2018年科技股、文化傳媒股商譽減值的重新洗牌後,這些板塊輕裝上陣,2019年的絕大部分公司實際上都已經擺脫了商譽減值的風險拖累。”郭樹華說。

投資者只能“走為上策”?

上市公司在下修業績的同時往往還伴隨著“財報難產”。ST輔仁等多家公司表示,由於疫情影響財報審計工作,將延期披露2019年年報,讓本就突逢業績變臉的投資者處境雪上加霜。

對於惶惶不安的投資者,專家普遍建議不必過度恐慌。

“充分計提商譽減值的公司在2020年可以輕裝上陣,如果其業績好轉,投資者反而可以把握一下困境反轉帶來的估值提升機會。”丁臻宇說。

郭樹華同樣認為,投資者需要對上市公司業績下滑的原因仔細甄別,不要急於賣出。

他表示,首先,不同行業所選取的營收週期不同,對某些行業來說的營收旺季恰好是另一些行業的營收淡季,投資者需要對此注意;其次,投資者需要關注導致業績下滑的直接原因是否是管理、運營等經常性損益,如果是疫情、意外政策等非經常性損益所導致的業績下修,公司後期業績將迎來快速修正。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22 字。

轉載請註明: 34股2019年年報業績變臉,商譽減值仍是“殺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