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市場幾乎所有的人,不管是個體投資者還是專家,幾乎沒有人相信會有長期牛市。2018年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時我曾說過,“A股欠投資者一次長牛”。這一次,也許這個長牛就來啦。
其實
一個完整的牛市要滿足三個條件
:經濟面,良好的經濟穩定增長,決定上市公司盈利持續向好,奠定市場估值的基礎;資金面,良好的流動效能夠給市場上行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制度面,重大市場制度性改革使投資者和股東看好股權的長期價值。能夠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其實只有一次,即2005-2007年的那次牛市,後期以及前期的任何一次市場短期繁榮都不同時具備這三個條件。
這一次,應該是滿足這三個要素的一次長牛。
首先,本次市場的繁榮有“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基礎,是建立在市場經濟要素改革、新的《證券法》修訂、《民法典》頒佈以及註冊制的推行等一系列制度基礎上。不管是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還是科技+資本形成的創新經濟熱潮,都是四中全會精神在經濟與金融領域的具體落實。2009年3月,歐洲工商管理學院,而且還有一批滿足高增長要求的新經濟群體。因此市場既滿足全球低估值的比較優勢,也具有高增長的科技企業的高估值想象力。而且,從全球經濟的大趨勢看,疫情過後,以東盟和南亞為代表的中等收入國家將開啟一輪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新週期,必將帶來全球商品的繁榮,因此,市場的接力棒已經蘊含在經濟的未來趨勢中。
第三就是流動性。
本輪行情的流動性充裕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國內市場,為了穩經濟,儘管我們沒有采取2008年的大水漫灌,但流動性系統性的改善還是能夠體現在貨幣的增長資料中,也體現在資金市場價格中。二是全球流動性的寬鬆。美聯儲無底線寬鬆和咱們2008-2009年類似,因此美國市場也能夠在流動性的推動下實現大反彈。但無論怎樣,美國疫情的糟糕態勢以及市場的高估值,決定了全球資金需要尋求未來更具價值潛力的新標的。進一步開放的中國金融和資本市場似乎就在扮演這個標的。無論是從債券市場還是滬深股票市場,越來越多的外資身影就證明了這一趨勢。
因此,本輪牛市的特點和以往確實不一樣,有許多人懷疑是否是真的牛市,也有許多人認為這僅是一個吃飯行情。但筆者在一年前就已經從經濟和市場的內在邏輯中預判了此次行情的爆發,因此在5、6月份多次提示行情的臨近,甚至在6月19日直接明示市場已經踏進牛市之門。未來的市場中,我們不僅能夠見證經濟復甦、增長的印記,而且能夠感受到5G、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高技術帶來的經濟革命,更能夠感受到晶片自主後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市場衝擊。還可以感受到傳統產業去產能和世界經濟工業化與城市化催生的商品牛市共振。
因此,未來的市場不寂寞,這也是本輪牛市能夠持續更久的幾個經濟基礎。此外,房地產市場的基本均衡也會使更多的資金親睞資本市場,而市場投資主體的進一步機構化也會使行情行的更加穩健。當下市場轉換形成的市場暴漲不是行情的全部,市場反轉成功後,會較初期穩健許多。
歷史會重演,但歷史每次都在創造新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