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貿易進口,是滿足美好生活的必需

服貿會系列專欄之一

透過制度層面的開放,吸引外國高水平服務企業進入我國,不僅能夠直接增加國內高品質服務的供給能力,而且也有助於釋放中國機遇,實現互惠共享。

以“全球服務,互惠共享”為主題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9月4日在京開幕。因為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召開,因而今年的服貿會也具有特殊的價值。

疫情影響下,服務貿易進口大幅縮水

疫情衝擊之下,今年我國在服務貿易上的顯著特點首先是進口大幅下降,這使得我們服務貿易逆差減少,進而整體對外貿易順差逆勢上升。

2020年1-7月,我國對外貨物和服務貿易順差11647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同期增加了2299億元。其中,服務貿易逆差6119億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了4342億元。整體對外貿易順差的增加基本都是服務進口大幅下降的結果。

服務進口大幅下降,我們不應該意外。與產品貿易相比,服務貿易對物理接觸的要求相對更高。比如,去西班牙觀看巴薩和皇馬的足球比賽、去阿爾卑斯山滑雪、去法國觀光旅遊、去日本檢查身體等,都是我國的服務進口。

伴隨疫情的全球蔓延,跨國航班停運、邊界控制、旅行限制、簽證政策收緊、社群隔離和人員聚集限制等防控措施,導致很多服務的提供者和消費者無法碰面並完成交易。為此,服務進口大幅下降就是必然結果。2020年1-7月,在我國的服務貿易中,旅行服務進口就減少了4586億元,逆差也隨之減少了4014億元。

增加服務進口,可滿足國內潛在消費需求

如果僅出於宏觀經濟平衡的目的,一般認為貿易逆差減少是件好事。但在我國現階段,這種認識並不準確。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伴隨我國經濟的再平衡調整,貿易順差佔我國GDP的比重從2007年的歷史峰值8.7%降至2019年的1.5%,對外貿易在我國經濟中的作用已發生變化。

特別是,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和中等收入群體的不斷擴張,改善民生福利的要求和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越發強烈。這既需要更多更好的物質產品,也需要高品質、差異化的服務,且對後者的需求增長更快。

我國國內消費中的服務佔比已超過65%,而國內供給中的服務佔比還不到40%,國內供給不足的矛盾明顯。在教育、醫療、養老和旅遊等諸多服務的供給上存在缺口,高階服務的供給缺口更大。這樣的背景下,服務貿易進口便能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但在疫情衝擊下,服務進口大幅下降,國內居民的潛在消費需求得不到滿足,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無法實現,由此也會帶來民生和福利損失。

擴大服貿進口,要釋放更多制度紅利

必須承認,全球疫情走勢的不確定性,意味著很多服務進口短期難以恢復。加之逆全球化帶來的國際大環境變化,人員跨境流動受到限制,簽證和國外入境與短期逗留等都會受到更多限制,這會顯著降低國外服務的可獲得性。

因此,我們有必要尋找更穩定的服務獲得方式。相較而言,吸引國外企業來華建立分支機構並提供服務,是獲得所需服務的更可靠模式。

比如,為了獲得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越來越多的人定期赴發達國家做體檢。疫情衝擊下,這樣的醫療服務進口模式難以為繼。如能放寬國內投資准入,吸引國外醫療機構來華建立分支機,就能為國內居民提供更為穩定的高品質醫療服務供給。

後疫情時代,透過調整外資准入政策、完善國內投資和競爭政策以及規範國內市場秩序等,吸引國外高水平服務企業來華投資。與此同時,透過競爭效應以及與國內服務企業的直接合作,也能提升國內服務企業的服務品質。兩方作用,共同促進國內服務供給結構的調整和完善。

在我國全面建立“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全面實踐以制度型開放為核心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很好地契合了這種需求。

透過制度層面的開放和完善,吸引外國高水平服務企業進入我國,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時,也有助於推動我國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增長潛力的充分釋放,進一步完善國內市場在國民經濟迴圈中的主導作用。

而這,也是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主題的落腳點之一。

□於春海(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35 字。

轉載請註明: 服務貿易進口,是滿足美好生活的必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