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今天(11日)上午在滬釋出《2020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報告以“疫情衝擊下的世界變局與中國經濟”為主題,分析了上半年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和世界政經格局造成重大沖擊,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執行的即期特徵與主要風險,併為疫後世界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破解之道與具體應對給出建議。
釋出會以“現場會議+雲端會議”形式進行。“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專案組總負責人田國強教授,首席專家黃曉東教授分別對報告作總體介紹和具體解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資料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許憲春,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鄒平座,財政部政策研究室二級巡視員趙則永,軟庫中華金融集團有限公司(香港)董事長曹國琪,復星全球合夥人、復星旅遊文化集團董事長兼CEO錢建農等對報告進行了點評。
年中報告指出,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和世界政經格局造成重大沖擊。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下滑,消費、投資增速出現大幅下跌。隨著我國對疫情的有效防控,二季度實現大部分復工復產,消費、投資、工業企業利潤等的降幅均出現不同程度收窄,經濟呈修復企穩態勢。同時,受全球疫情蔓延的衝擊,疫情不僅對中國對外貿易增速造成影響,也導致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重新調整及貿易保護主義疊加,進一步加劇了經濟下行壓力。報告建議,中國在應對外部挑戰的同時,應立足於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據介紹,課題組充分重視對各種風險的防範,對不同情景下的經濟走勢、短期政策應對和中長期治理,有如下主要結果和觀點。基於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預測模型(IAR-CMM)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擬結果,課題組測算,在基準情景下,2020年全年實際GDP增速約為1.2%,CPI增長2.9%,PPI增長-2.2%,GDP平減指數增長1.0%,消費增長-0.7%,投資增長1.7%,人民幣兌美元匯率(CNY/USD)將在7.05附近雙向波動。考慮到中國及其他國家疫情發展情況、基礎建設及製造業投資回暖、消費補貼政策拉動內需、貿易摩擦升級、自然災害等因素,課題組還作出了7種不同情景分析。
基於結構模型進行政策模擬,課題組表示,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對產出促進作用的逆週期性與在疫情期間不同的刺激效果對制定宏觀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當前我國經濟在疫情衝擊下面臨較大壓力並且亟待復甦,因此宏觀政策應當發力。但是,最優的經濟政策規則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相配合,這樣的政策組合要求財政政策分擔維持經濟穩定增長的任務,也符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的政策基調。與此同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應該更多關注結構性問題,更加重視對民營企業的幫扶。
課題組對中國如何從經濟、政治和國際關係方面進行綜合應對以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議指出:首先,在經濟關係上要形成更廣泛的自由貿易統一戰線,憑著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充滿活力的經濟,加快推進中歐、中英、中日韓、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等主要多邊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或升級談判,積極探討加入CPTPP的可行性。其次,在政治關係上應把握新冠疫情全球協同治理的時機,我們不僅僅要與非洲國家以及其他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國家建立良好聯絡,更要銜接西方國家以及其他發達國家,形成更廣泛的統一戰線。在世界抗疫的艱難時刻,中國應更好承擔大國責任,採取無差別救死扶傷政策提供國際支援防控。(唐奇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