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寶林先生是一代相聲大師,他對相聲的貢獻無人可以取代。
在相聲存亡的關鍵時刻,侯寶林大師以及其他同仁們,對傳統相聲作品大幅度修改,剔除了很多糟粕的內容,讓相聲這門傳統藝術,沒有被時代的洪流取締掉。
這是侯寶林先生對相聲最大的貢獻,對此熟悉相聲歷史的觀眾都不存異議。
憑藉精湛的相聲藝術功底,侯寶林先生在相聲行業的威望之高,也是其他相聲演員難以比肩而立的。不過有意思的是,在講究子承父業的觀念裡,侯寶林大師卻堅決反對兒子,甚至是家族裡的人從事相聲這行。
這就有點奇怪了,後來的晚輩郭德綱曾經說過,相聲這行確實很難,但是如果父親是說相聲的,那麼兒子再來幹這行就非常容易了。
在某個作品中,郭德綱和于謙還根據這個說了一個包袱。
郭:馬志明先生為什麼相聲說的好,他父親是說相聲的。
於:馬三立大師。
郭:我的恩師侯耀文先生為什麼相聲說的好,因為他父親是說相聲的。
於:侯寶林大師。
......
郭:于謙為什麼相聲說的好?
於:我父親不是說相聲的。
郭:對,你父親是聽相聲的。
在舉出的很多例子,乃至追溯相聲的發展歷史就會發現,在相聲行業裡,子承父業成為一代相聲名家的比比皆是,為什麼侯寶林先生卻反其道而行之呢?
侯耀華的兒子侯軍曾經在節目中談到過這個問題,在年輕時候面臨職業選擇的時候,侯軍作出了讓家人瞠目結舌的決定。
雖然侯寶林先生極其反對兒子從事相聲行業,但是卻並不反對從事其他的曲藝形式。而侯軍沒有選擇父輩們的道路,而是選擇做了自己喜歡的行當,成為了一名廚師。
父親侯耀華非常反對兒子的這個職業選擇,只有侯寶林先生對孫子的決定非常支援,在侯寶林先生看來,無論自己的孩子多努力,都不可能達到自己的高度。
這樣對相聲名家的後人來講,就面臨一個尷尬,如果你相聲說的好,觀眾和同行就會認為這很正常,誰讓你爺爺是侯寶林呢。反過來,萬一相聲說的不好,那麼冷嘲熱諷是誰都很難承受的。
當然了,侯軍並沒有放棄相聲和曲藝,畢竟這些手藝和廚師一樣,都是一種安身立命的本錢。因此,這些年侯軍的生活過的很開心。
最近幾年,活明白了的侯耀華屢屢有驚人之舉,作為兒子的侯軍有時候也顯得有些無奈,“別說侯門的相聲,就是父親侯耀華的相聲我也繼承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