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8月9日電 當地時間8月上午,法國巴黎市郊發生汽車襲擊法國士兵事件,造成6名法國士兵受傷。案件發生後,嫌犯逃逸。據最新訊息,警方目前已將逃逸嫌犯拘捕歸案。
據海外網此前報道,當地時間當地時間8月9日上午8時15分左右(北京時間14時15分),一輛汽車在法國巴黎巴黎西北部的郊區勒瓦盧瓦佩雷市(Levallois-Perret)衝撞了一群法國士兵,造成6名法國士兵受傷。其中2人重傷,4人輕傷,受傷人員目前未有生命危險。事件發生後,肇事司機逃逸。警方事後表示,襲擊動機尚不明,追捕在進行中。此外,據外媒報道,反恐部門也介入了對該事件的調查。
法國勒瓦盧瓦佩雷市市長當天表示,襲擊事件是在士兵們正要離開位於市政廳附近兵營時發生的,嫌犯顯然是蓄意為之。此外,他還表示,該起汽車衝撞士兵事件是早有預謀的。
當地警方在事件發生後,進行了詳細調查,同時對於襲擊車輛及嫌犯的相關資訊也在進一步搜尋中。
據美聯社最新報道,法國警方日前在巴黎北部拘捕一名男子,該男子被認定與巴黎汽車襲擊案相關。
據英國《太陽報》報道,嫌疑人在Maquise地區的A16高速公路上被捕,反恐警察連續五次射擊嫌犯受重傷,最終得以被捕。據報道,有一名警員,在抓捕嫌犯中受傷。
據悉,受襲士兵為法國“哨兵行動”(Operation Sentinelle)巡邏任務的軍人。2015年1月《查理週刊》遇襲後,法國軍方啟動了代號為“哨兵”的本土安保任務,在法國全境部署7000多名軍人以應對持續高企的恐怖主義威脅。在發生襲擊事件或舉行重大活動期間,參與行動的軍人數量會增至一萬人。
此前,法國“哨兵行動”計程車兵就曾多次遇襲。去年以來,法國遭遇了一系列的恐怖事件,使得當地警方和政府一直處於高度警戒狀態。
文/古道君
8月4日,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盟的美總統特使佈雷特·麥格克(Brett McGurk),在美國務院新聞釋出會上稱,自2014年起,有來自110個國家的4萬名外國武裝分子加入“伊斯蘭國”,並在敘利亞、伊拉克作戰。
古道君一看硬是被嚇了一跳,姑且不論這裡的“外國”是不是包括敘利亞或者伊拉克,是不是包括雙重國籍者,若這樣的資料屬實,那意味著,在當前世界232個國家和地區中,超過47%的國家有武裝分子涉入其中;也意味著,每個涉及的國家平均輸入了364名武裝分子。根據之前有國際人權機構統計,輸入武裝分子最多的國家,包括突尼西亞、沙特等。那麼,“伊斯蘭國”武裝就是名副其實的“合眾國軍”,而敘利亞、伊拉克進行的反恐戰爭,也成為不是世界大戰的“世界大戰”。
這從反恐一方參與國家的數量和力量構成上也能得到印證。介入中東反恐的力量,至少包括三個“聯盟”,有以俄羅斯為首,包括伊朗、敘利亞及伊拉克的4國聯盟;有以美為首,包括73個成員的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盟;有以沙特為首,包括39個成員的伊斯蘭反恐聯盟。除掉其中參與多個聯盟的國家,反恐一方的國家數量當在80個以上。
敘利亞、伊拉克的反恐戰爭當然不是世界大戰。發生在20世紀上半葉的兩次世界大戰,是主權國家之間的全面的、大規模戰爭,是人類社會的兩次浩劫,對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4年零3個月,33個國家、約15億人口涉入,佔當時世界總人口的67%;第二次世界大戰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多億人口捲入,參戰總兵力超過1億人。
但是,從參與國家數量、持續時間及區域性烈度等一些指標來看,將世界打擊“伊斯蘭國”的戰爭看做是“類世界大戰”也並不為過,而且我們也看出了反恐戰爭具有了全球化和世界性的趨勢。第一,正如麥格克所稱,武裝分子來自110個國家,而參與反恐國家的數量也超過80個。第二,從2014年以美為首的西方軍事介入以來,與“伊斯蘭國”的戰爭已經3年了。第三,反恐戰爭給面積18.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400萬敘利亞帶來巨大災難,導致數十萬人死亡,上千萬人流離失所或淪為難民;摩蘇爾戰役、拉卡戰役都進行的很慘烈,在狹窄的地域敵對雙方都死傷慘重,讓我們看到猶如“一戰”絞肉機的再現。
這種苗頭,我們在菲律賓馬拉維戰事當中也看到了。據菲官方稱,馬拉維的武裝分子來自車臣、伊拉克、敘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而在反恐的過程中,菲也接受來來自俄、中、美、澳、新加坡等多個國家的幫助。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敘利亞內亂演變成內鬥、內戰,進而“伊斯蘭國”崛起並在中東蔓延,而世界打擊“伊斯蘭國”的反恐戰爭成為“類世界大戰”,古道君看來其實並非單純反恐那麼簡單,而是強權政治、大國博弈的一種折射。
為什麼“伊斯蘭國”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和號召力,成為事實上的“合眾國軍”?第一,宗教上的因素,吸引著世界各國的狂熱分子不遠萬里加入;第二,大國及地區勢力默許、縱容乃至支援的因素;第三,各有所求、各取所需,有的被欺騙,有的被脅迫,有的尋求刺激,有的為了謀生賺錢,有的是要報西方之仇。而這些武裝分子能夠從五湖四海匯入到中東,發達、快速、便捷的各種傳媒技術對“惡之花”品牌塑造發揮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全球化的金融、交通及網路體系也是“功不可沒”。不過,“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這種構成,也決定了其興盛是由金錢、虛妄、脅迫澆鑄出來的“沙堡”,一旦世界主要國家動起真格來,很快轟然倒塌也是必然的。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入,各國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制約戰爭的因素不斷增長,因而爆發真正世界大戰的可能性越來越低。但是,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並沒有收斂,國家間的矛盾和鬥爭也並沒有減少,那就需要發洩,需要尋找突破口。而打擊“伊斯蘭國”這樣人類公敵的行動,又是在敘利亞這樣的他國境內,就成了極為“理想”的“機會”。這就像好不容易在身上發現一個“膿包”,大家都搶著去“捏”、“擠”,因為“擠膿包”既師出有名,對內外都好交代;也可以敲打對手、爭奪利益;還可以避免撕破臉而導致全面大打出手。
於是,“有怨報怨、有仇報仇”者有之,“掛羊頭,賣狗肉”者有之,“落井下石”者有之,中東反恐由此成為“類世界大戰”還奇怪嗎?(文/古道君)
(2017-08-06)
俄聯邦安全域性後貝加爾邊疆區邊防管理局發言人尤利婭·福梅科娃25日發表宣告稱,俄羅斯、中國和蒙古三國邊防人員舉行了“鞏固邊疆-2017”大型聯合反恐演習,主要演練抓捕一夥在邊境地區活動的國際恐怖分子。
俄聯邦安全域性後貝加爾邊疆區邊防管理局、蒙古國邊防軍管理局和中國內蒙古公安邊防總隊的人員參加了演習。宣告指出,這是俄中蒙三國關係史上首次舉行如此大規模的反恐演習。參加這一行動的各分隊人員由一個專門組建的司令部指揮。俄方在消滅境內“恐怖分子”行動中發揮主要作用。而中國和蒙古國的邊防人員則主要負責防止這些恐怖分子從俄羅斯境內潛入自己的領土。
為了搜尋這些恐怖分子,三方投入了最好的力量和裝置。由於使用了現代化的武器和技術裝備,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確定了恐怖分子的方位。為抓捕恐怖分子還決定動用航空兵。邊防軍人員從直升機上實施空降,成功抓獲該團伙的所有成員。三國舉行的“鞏固邊疆-2017”大型聯合反恐演習並沒有就此結束。反恐演習的下一階段將於一個月內在蒙古國和中國境內分別展開。分析人士指出,俄中蒙三國邊防人員首次舉行這樣的反恐演習具有重要意義。
(2017-07-26)
(2017-08-06)
在舉國歡慶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週年之際,首部誠意獻禮之作《反恐特戰隊之獵影》正在江蘇衛視、騰訊影片和愛奇藝同步熱播,並憑藉強氣質、懸情節、緊節奏的不俗品質,獲得口碑、收視雙豐收。其中,由牟星飾演的生化專家、反恐玫瑰趙欣尤為亮眼,更成為近年來軍旅劇中鮮有的集溫婉、英勇於一身的女性角色,深受觀眾喜歡。導演尤小剛也對牟星的表演讚賞有加,“牟星飾演趙欣同樣,本身不是職業偵察員,臨時承擔任務,家仇國恨於一身,如何拿捏準是高難度的”。
“我是一名軍人” 牟星談軍旅戲正能量滿滿
《反恐特戰隊之獵影》中,牟星飾演的趙欣是一名特戰隊家屬,同為軍人出身的她,轉業後仍時刻肩負軍人使命,在國家和軍隊需要時,義不容辭肩負起反恐任務,深入敵穴甘當臥底。面對潛伏DK公司的諸多磨難以及終極boss江寒(何晟銘飾)與其小情人菲菲的刁鑽,趙欣始終以軍人的身份和底線要求自己,不畏艱險,砥礪向前。作為一個熒屏女兵專業戶,牟星此次雖然一改以往衝鋒上陣的戰士形象,但仍葆有一顆赤誠、永恆的軍魂。
“我是一名軍人”,每當她說出這句臺詞,都令人熱血沸騰。出生于軍人世家的牟星,從小耳濡目染、深受鼓舞,軍人身上那股勁兒,是牟星非常敬仰的。牟星坦言拍攝軍旅題材的作品,也對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身上會自帶這種氣場,內心也充滿家國情懷,滿滿正能量”。牟星特別希望,能透過這些軍旅作品讓年輕人更加了解軍隊、瞭解軍人。
牟星成最美軍花狂吸睛 挑戰高難度角色獲盛讚
軍旅題材電視劇一向被認為是“男性消費品”,而《反恐特戰隊之獵影》中,牟星則透過精彩演繹,鮮活地塑造出一位性格溫婉知性,既是英勇的戰士,又是丈夫的賢內助趙欣,成為男女通吃的熒屏殺手。
劇中,趙欣由於父親和初戀情人江寒的關係,承擔著高度風險,變成了臨時潛入敵人身邊最合適的偵察員人選。牟星面臨著非常複雜的人際關係,兒女情長與家仇國恨兼具,肩負著一線反恐戰士之間的情感。尤其是她對江寒蓄意周旋,乃至整個家庭都做出了重大犧牲,非常隱忍、感人。“牟星是個認真聰明的演員,認真在於她只接她熱愛的角色,接了之後就自覺地鑽進了人物的感覺裡,聰明則在於她塑造人物不使蠻力,善於把自己的情感乃至外形的優勢投入到人物和人物關係中,因此自然真實。這次趙欣這個人物心理情感比較複雜,特殊的命運軌跡,她把握的很好。可圈可點!”導演尤小剛對牟星的表演非常滿意,堅信牟星的表演充分證明了她是有實力的演員。
(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