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大聲]“中國最幸運的人:1962-1972年出生的:1. 躲過了三年自然災害,2. 避開了計劃生育,有兄弟有姐妹。3. 錯開了上山下鄉,4. 公費上了大學,畢業包了分配。5. 戀愛時相信愛情,結婚時沒花錢裸婚。6.單位分了房子。7. 生孩子奶粉沒毒。8. 用上了網際網路。9.趕上了出國。10.享受了繁榮昌盛。只是養老怎麼辦?”
——網友@安普若-外號安校長
一,“一個好演員必須首先是一個好人。在我看來,‘好人’最基本的標準之一是遵紀守法,成為一個好公民。如今,大眾對影視演員有著極高的關注度,我們的一舉一動對年輕人都產生直接的影響。記得在謝晉導演的學校讀書的時候,大師常常教導我們: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褒獎。當我被推向萬眾矚目的至高點,來自方方面面的關注與榮耀,我也有被衝昏頭腦的時候。”
——范冰冰作為電影代表參加廣播影視“十不”座談會時說。
二,“山海關外還一場雪沒下,北京已經大雪紛飛,此時東北感覺特別沒有尊嚴。“
——網友@大頭和他的朋友們。
三,“雙11來臨,幾大電商公開用極其惡俗的言語互相挑鬥,汙染的是社會空氣。”
——網友@Lifetime。
四,“(李雲迪團隊)他們應該向京劇演員學習。在京劇誕生之前,舞臺上是不流行‘喝倒彩’的。京劇誕生之後,看戲的人不再像崑曲觀眾那樣‘有文化’,戲園子裡,看戲的人魚龍混雜,演員演得好,就拼了命鼓掌,演得不好,就叫‘倒好’,這是觀眾們最樸素的反應。‘喝倒彩’簡直成了京劇演員們的成人禮。”
“還是侯寶林先生的相聲裡說得好,要想一輩子不被叫倒好,只有一個辦法—— 去電臺唱。”
——專欄作家李舒《李雲迪團隊該向京劇演員學習》。李雲迪在韓國首爾演奏自己最著名的拿手曲目《肖邦第一協奏曲》時發生了失誤,在臺上突然斷片兒,針對國內媒體的質疑,又以一顆玻璃心回應“子虛烏有,被人陷害。”
五,“網紅不該是低素質的代名詞……但提及‘網紅’,大眾最容易想起來的就是那種經常在微博上、淘寶上、微信上活躍、互相抱團和叫罵的一批紅人……她們的形象不佳,來源於幾個常見的偏見:一、整容。二、奢華。三、有被包養的嫌疑。……這些偏見,我想,主要是因為‘中式網紅’拙劣的審美和糟糕的氣質,加強了外界對她們的惡劣印象”
“在中國,這一行已經被弄壞了,一說網紅,大家就會聯想起某網紅的後宮團,想起假臉,想起賣假貨,想起她們無休止地互相謾罵互相揭短。可惜了。”
——侯虹斌《“網紅”何以變得越來越“黑”》。
六,“我可以給你支個招,今年可以讓你掙5個億,當然,我也要掙這個數。……你只需要配合我釋出公告就行了,我可以把你的股票拉到60左右。”
——據東南早報,河南一製造業上市公司老總與“私募一哥”徐翔曾有過交集。當時該上市公司發生資金困難,徐翔以能夠提供融資為誘餌接近老總,並承諾他一年賺5億元,而要求只有一條:配合釋出公告。
七,“我覺得電影最美的部分不是敘事效率,是敘事間雜著大量詩意同時無效的時間。古人聽風看雨都沒有效率,但很有詩意,《紅樓夢》寫一桌子飯能寫好幾頁,但是一種美感。我電影裡面有很多閒筆,有人把它當作一種符號或者隱喻,其實不是。就是我曾經捕捉或者幻想過的美的瞬間。”
——導演@賈樟柯在電視節目《鏘鏘三人行》中說。
“八,(賈樟柯)他所關注的小人物尤其渺小。但,人物再小,也是個人,所以值得描述,描述得有滋有味。懂得這一點,你就會懂得賈樟柯,對他而言,拍小人物和大人物力道差不多,小武的沮喪就是總統的煩惱,開羅宣言就是四個小武在商量。”
——崔永元評賈樟柯電影《山河故人》。
九,“在廣告學裡,這叫‘自我證明’:‘因為我買了一樣東西,我就要拼命證明我是對的。’好玩的是,這種消費者的常見的(愚蠢)行為,多出於男人身上。總結來看,不同性別的消費,是有傾向的:女人:‘一買來,就後悔。很少有滿意之時。’男人:‘就是買後悔了,也要拼命證明自己沒有錯。(若是滿意,他更會大聲叫嚷。)’”
“除非你的產品真的爛到把男人惹火。不然,一般世俗男性,總會不由自主地為你鼓掌兩聲。甚至,會為了一個消費產品,跟人爭的臉紅脖子粗……。別人看了再覺好笑,他也樂此不疲。世間一切的米粉、魅粉、果粉、索尼粉……,大多就是這樣來的(蠢男)。”
——有人問“為什麼知乎上總有人為了 Surface 和 MacBook 吵來吵去?”網友@ yolfilm回答。
十,“讀書女人很難嫁出去,讀的越多越難。就算勉強嫁出去也得離。比別人多認了幾個字,就放不下了。看哪兒哪兒不對,你念個錯別字她也取笑你,你要是不吱聲了她就找播音員主持人的茬,你要問她歷史上的一件啥事,她肯定是先嘆氣——咋連這也不知道?然後再回答。我有時候都很想掐死自己。一位姐姐如此說。”
——@茨岡女人
十一,“專欄作者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一樣樣拿出來,比較容易被接受。有幾分小聰明,一鳴驚人,但所認識的事物不多,也不是理想的專欄作者,有次出現了一個,寫得十分好看,但金庸先生很瞭解這個人,說:‘看他能寫多久?’果然,幾個月下來,十八般武藝已用光,自動出局。”
“為什麼好作者難於出現,這和生活範圍有關,有些人寫來寫去,都談些電視節目,那麼這個人一定是宅男宅女,不講連續劇,也只剩下電子遊戲了。有些人以飲食專家現身,一接觸某某份子料理,驚為天人,大讚特贊,也即刻露出馬腳。更糟糕的是寫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子女、親戚,甚至於家中的貓貓狗狗,一點友人的事蹟也不提到。這個作者一定很孤獨,孤獨並非不好,但必須有豐富的幻想力,不然也會遭讀者摒棄。”
——專欄作家@蔡瀾《如何成為專欄作家》。
十二,“一些國人懷念故土的感情可以理解,與此同時,這些‘標語’對中國人集體情緒所做的展示和造成的聯想卻不夠真實。絕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丟失那些土地是歷史上的事,不是新中國的責任。儘管談起那段往事很多人會感慨萬千,但大家還知道,今天的中國不具有恢復那些國土的可能性,而且這也不應成為當代中國人的目標。”
——環球時報社評《莫用翻舊賬否定今天的中俄關系》。社評稱:“中國收回4.7平方公里土地’的所謂‘新聞’有給輿論場帶來歡樂,反而勾起人們對沙俄從19世紀到20世紀初割走中國15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回憶。類似‘150萬-4.7=多少’的質問迅速在網上相關訊息的跟帖中迴盪。”
十三,“計劃生育是將人口當負擔,那麼母親就是‘負擔製造者’,是‘限制生育權’。放開全面二孩,但仍‘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是不可能出臺有利生育的各項政策和法規的。只有停止計劃生育,並將人口當成財富了,那麼母親是‘財富創造者’,才可能‘保障生育權’,才可能出臺有利生育的政策和法規。”
——人口學專家@易富賢
十四,“現在很多中國人都認為中國教育體制不好,美國教育體制好,這是錯誤的。雙方各有各的好,正確的方式是,對於大多數中國年輕人應該給他一些美國啟發式的教育,而對於美國的小孩,可以讓他適當地多做習題。”
—— 楊振寧
十五,“我看到人們對信仰的渴望,如同飢餓的人對食物一般。有人每天在抄寫金剛經,有人在背誦弟子規,有人天天在誦讀菜根譚。@任志強 在潛心研究馬克思主義。通向真理的路有無數條,但他們都會在真理的腳下相匯。”
——@潘石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