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生待遇最先訊息公佈 在崗鄉村醫生工資普遍不高
2015年鄉村醫生待遇最新訊息:村醫養老問題是關鍵
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方便幾億農民就地就近看病就醫”的表述,馬玉花代表心中充滿期待。
鄉村醫生待遇最先訊息公佈 在崗鄉村醫生工資普遍不高
馬玉花代表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王團鎮羅家河灣村衛生室的一名村醫,是最貼近“幾億農民”的醫生之一。用她的話說,就是“和130萬餘名基層村醫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網底’”。
然而,這張“網”織得並不輕鬆。“全村2000多名村民的小病診治、計劃免疫、婦女保健、計劃生育等繁雜醫務工作,都由我一個人承擔,平日裡忙得不分晝夜、辨不清週末。”馬玉花介紹。
“我年富力強,還幹得動,但是,在我們同心縣249名村醫中,60歲以上的有六七十人。王團鎮大灣村的村醫楊椒龍,75歲了每天還在忙碌工作。為什麼不退休?因為如果在村醫的崗位上,每個月還能獲得國家補助500元,退了休之後,沒有職工養老保險,缺乏收入來源。”這是她在過去一年的走訪調研中瞭解到的新情況,也是目前在崗鄉村醫生們向她反映的最大“隱憂”。
鄉村醫生目前沒有標準的准入和退出機制,醫學專業畢業生不願意從事村醫工作,村醫退出後沒有職工養老保險,造成許多村醫超齡工作,精力和知識結構越來越滿足不了基層醫療需求。
讓她期待的是,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基層醫療工作,落實了相關政策,村醫的補助由每月50元逐步提高到200元,之後又提高到了500元。而讓她擔憂的是,呼籲了兩三年的鄉村醫生“身份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因“身份問題”而得不到解決的,還有村醫的養老問題。
“將鄉村醫生納入鄉鎮衛生院管理”“妥善解決好老年鄉村醫生的養老保障和生活困難問題”“建立統一規範的鄉村醫生養老保障制度,解決鄉村醫生的後顧之憂”——馬玉花在她將要提交的建議上,鄭重寫下了這些提議。
“希望社會能像關心少年兒童那樣,關心我們這些即將步入老齡化階段的百萬村醫。”馬玉花說。
著名的“溜索醫生”、全國人大代表鄧前堆今年帶來了兩份關於村醫的建議:解決鄉村醫生養老問題、制定適合鄉村醫生的政策法規。
“這是我連續第三年建議解決村醫的身份、待遇和養老問題。”鄧前堆說。鄉村醫生是一支具有中國特色、數量龐大的農村基層醫療服務隊伍。他們長期紮根農村,行走在田間地埂上,為8億農民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
“但這個群體目前面臨從業環境差、收入待遇低、養老沒保障等問題,導致農村衛生人才十分短缺。”鄧前堆說。
他告訴編者,現在鄉村醫生的待遇雖然比以前好多了,但總體還是較低。“2010年左右我的工資是每月154元。現在固定補助有600元,再加上多勞多得部分,共有1300元。但比起外出打工每月能賺三四千元,這點收入對年輕人沒什麼吸引力。”
同樣來自雲南的全國人大代表方連英也是一名鄉村醫生,每月收入只有700多元。因為村子人少,看病的就少,收入就更低。
除了工資待遇問題,年屆半百的鄧前堆、方連英更加關心的是養老問題。方連英告訴編者,她所在縣有300多名鄉村醫生,平均年齡50歲以上,都面臨“幹不動了”的問題。但鄉村醫生工作一輩子,離崗之後卻享受不了應有的待遇。
由於養老保障不足,年輕鄉村醫生無法安心紮根農村而流失嚴重,年老鄉村醫生因無生活保障而不願退出,退崗鄉村醫生則面臨生活無著落的境況。方連英說:“希望有關部門能解決鄉村醫生養老問題,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
“溜索醫生”鄧前堆、方連英建議,建立鄉村醫生養老保險機制,將鄉村醫生納入社會保險體系,可參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辦法,所需經費由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和鄉村醫生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擔。同時在醫療體制改革中,將鄉村醫生納入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編制,統一管理。
全國人大代表、泰山市中心醫院院長劉君表示,基層醫院留不住人確實是普遍現象。“現在基層醫院的硬體沒問題,缺的就是人才。鄉鎮一級的醫院,本科畢業的人才留不住,待遇低是主要原因。”劉君說,要透過政策傾斜,增加基層醫療崗位的吸引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由35元提高到40元,增量全部用於支付村醫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這說明國家已經關注到這個群體,相信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