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霆,1985年11月21日,天蠍座,182CM
馬天宇,1986年7月12日,巨蟹座,180CM
井柏然,1989年4月19日,白羊座,183CM
吳亦凡,1990年11月6日,天蠍座,187CM
楊洋,1991年9月9日,處女座,180CM
歐豪,1992年10月13日,天秤座,180CM
張藝興,1991年10月7日,天秤座,178CM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帆帆”:張藝興是176,這是他自己說過的。
工薪族最愛週末,最討厭工作日。學生最愛寒暑假,最討厭開學,對不愛學習貪玩的學生來說尤其如此。更變本加厲的是,開學之初,學生們還不得不忍受在炎炎烈日下軍訓的煎熬。俗話說,一白遮百醜,一黑毀所有,而在軍訓曬黑是每個學生在劫難逃的命運。因此對膚色白皙的學生而言,開學就像是一個讓他們痛不欲生的悲劇。在白皙帥氣的王俊凱學霸眼裡,開學大約也不是一件讓他愉快的事!
入學之前王俊凱白皙的皮膚幾乎吹彈可破,男生看了嫉妒,女生看了羨慕。一塵不染,毫無瑕疵的皮膚,讓他看上去像個遺世獨立的王孫貴族。
單人照,無論是寫真,還是街拍,王俊凱都可以用陌上人如玉,君子世無雙去形容。你喜歡的樣子他都有。紅唇皓齒、粗眉細眼,眉宇間既不失帥氣,又流露出恰到好處的憂鬱。比男生多了一分帥氣,比女生多了一分美麗,我見猶憐。
跟別人合照,則可以用鶴立雞群,出類拔萃去形容小凱。當然TFBOYS的合照是例外,小凱、王源、易烊千璽三子各有千秋。論帥氣和氣質,王俊凱並沒有勝出太多。論才華,三人更是不分上下,平分秋色。
但是入學軍訓之後,一切都變了。曬黑的王俊凱在一群同學中間,不再那麼耀眼。他雖然不是最黑的那個,但跟剛入學時的白白淨淨的樣子相比,簡直判如兩人。網友的評論可以作證。
評論區的差評可謂比比皆是。“感覺他同學很多比他好看啊”、“旁邊的那個小夥比他帥多了!”、“我第一眼看到他旁邊的小哥哥白帥白帥的”、“我怎麼覺得其他同學個個都比他好看比他帥”,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當然絕大多數還是好評。“黑了也是小寶寶,終於笑了,好開心”、“只看到小凱一臉天真的健康膚色,還有,那臉是真的小啊!”、“曬黑了也是我男神”、“曬黑了也無法改變我們對你的愛,依舊我們最愛的大哥”……
不過相比河北省遵化市某中學學生的軍訓照,王俊凱的黑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就算北宋名臣包拯和宋小寶見了恐怕都要自嘆弗如。最白的那個哥們都已經黑出天際,比影子還黑。真是有些慘不忍睹,曬成這樣,即便帥如王俊凱,恐怕也會變得土的掉渣。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這群中學生之中,王俊凱絕對是最白的一個。為了防止小凱步入他們的後塵,被曬成黑色的影子,小凱的粉絲紛紛祈禱軍訓早日結束,甚至還有粉絲建議廢除讓小凱受罪的軍訓。
不過這是非常不明智、不成熟的溺愛。因為軍訓並非百害而無一利。軍訓不僅能教會學生吃苦耐勞,還能幫助學生塑造集體榮譽感,增加學生凝聚力。毫無疑問,受過軍訓洗禮的王俊凱一定會變得更加優秀,而他身上的稚氣也一定會被更加迷人的男人味取代!讓我們拭目以待。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宮丶茉丶莉丶”:其實我覺得是那劉海影響了顏值
網友“ヘ` 勞資沒心'隨你傷 づ”:像我這種人,看到他們出現在uc上我知道點進來看評論
網友“TFBOYS-王俊凱他媳婦兒”:我俊俊曬黑了也是逆天帥
網友“冷の無情”:黑了又怎麼樣?我依然喜歡
網友“曖__昧〆圥玍”:感覺整篇文章還不如那個動圖好看
網友“LYX”:就想說別鬧了,大哥都去軍訓了,兩個小弟還會遠嗎
網友“西安使用者66xxxx658”:這些粉絲腦殘嘛…
(2017-09-18)
(2017-10-04)
街邊小吃的逆襲,
時髦起來比網紅店還會玩
你能想象將 Ins里美食博主盤中的 Brunch,漢堡,甜點換成螺螄粉,熱乾麵,粿條嗎?當傳統小吃換了“新衣裳”,好吃高顏值的新單品就要誕生了!
最早把傳統小吃發揚光大的,當屬桃園眷村。
在臺灣,每隔幾條街道便能看到通宵營業的永和豆漿。傍晚起鍋炸油條,新鮮的齋燒餅等15分鐘出爐後,方能新增培根等餡料——這些不起眼的小食,被桃園包裝成另一種時髦的“生活方式”,竟然成了當下最紅的早餐成員。
但老實說,我對豆漿油條不是特別感冒,倒是粉面討得我很歡喜。
武漢的熱乾麵、潮汕的粿條、柳州的螺螄粉,換了新姿態的傳統小食,廣州新開的這3家新晉的網紅小店你去打卡了嗎?
在巷子裡
離粿小匠不遠的另一條街——天河南一路,向來是網紅店的聚集地。小清新的裝潢,可愛的卡通人物,這間白淨的“巷子裡”嗦的是新晉網紅螺螄粉。
來自柳州螺螄粉一直飽受爭議,愛他的人為之瘋狂,吃不到時,日日想念,我便是其中之一。螺螄粉的酸辣不像重慶的酸辣粉,酸中帶有絲無法表述的“臭味”,螺螄只用來吊湯頭,湯粉裡可不見其蹤影。
剛進門就聞到了熟悉的味道,牽擾每一位螺螄粉愛好者無法愛上其他食物的味道。不大的店面小而有致,好吃的食物配得上精緻的裝潢。誰說重口味的螺螄粉就和小清新不搭?在巷子裡嗦粉,喜歡透著綠植光影的大玻璃窗,主理人希望用心做出的食物在巷子裡一定要吃的講究。
小生活便是吃最愛的食物,享最慢的時光,在巷子裡便是如此。
有著一顆廣東胃,即使再喜歡吃螺螄粉也只敢先試試微辣。少了紅油的螺螄粉看起來雖不那麼誘人,湯底的辣度剛剛好,酸臭中帶著絲絲辣味。標配的酸筍、腐竹、花生米、爽脆的木耳絲及一顆滷蛋,鋪滿於碗中,這便是我喜愛螺螄粉的原因之一,湯味重口有食慾,且佐料還多!
與以往吃過的螺螄粉相比,在巷子裡的口味整體還是稍淡了些。酸筍口感不錯,脆嫩不老,“臭”得很合胃口,滷蛋滷製得也很到位,也許點的是微辣的緣故,湯味的口感略淸。
螺螄粉搭配的小菜卻很討喜,這回見到螺螄本尊了,燒製的螺螄夾帶著微微的酸臭味,辣度中等,油豆腐也十分入味,配著螺螄粉吃,剛好能給偏淡的湯粉提提味。
螺螄粉的最佳 Couple 飲品非薄荷青瓜汁莫屬,淡淡的青瓜味很能解辣,清爽中有一絲甜,這就是重口味與小清新的跨界組合呀!
在巷子裡
地址:廣州市天河南一路82號104鋪
人均消費:32元
墨炎熱乾麵
比起隨處可見的重慶小麵館與川味紅油麵店,熱乾麵則顯得小家碧玉,讓人好一個難找。
熱乾麵的魅力問起武漢人也三言兩語說不清,比起打飛的去武漢吃挑季節的小龍蝦,另一大令人魂牽夢繞的平民美食,熱乾麵稱第一,沒人不服氣。
墨炎熱乾麵就開在白領聚集地珠江新城,酷黑極簡的門面很難將它和熱乾麵聯絡在一起。大海報中招牌的熱乾麵看起來有些“黑乎乎”,忍不住想要進門探一探這是何方熱乾麵。
店內的風格幾乎只由兩種簡單的黑白線條組成。半開放式的玻璃廚房佔據了一半的位置。點完餐坐在了高腳吧檯的位置。看著廚房內的師傅將一份份黑色的麵條放進湯鍋裡,迫不及待想要嚐嚐看這不一樣的“黑暗”熱乾麵。
與傳統熱乾麵使用的麵條不一樣,墨炎的“黑麵”似乎有點蕎麥麵的影子。迅速拌勻熱乾麵,埋藏在面底的麻醬香氣撲鼻而來,再搭配老搭檔甜酒蛋花湯。喝一口,還是之前街頭的味道。
墨炎選用的麻醬是純黑的芝麻醬,與老武漢印象中的蔡林記用的是同一種,黑芝麻醬價格昂貴,天生帶有的微苦並不比白芝麻的口感好,但要想熱乾麵的吃起來麻香味濃,黑芝麻醬可是裡頭的大功臣。
拌勻後的麵條還帶著麻醬的顆粒感,均勻的粘附著每一根麵條。一份好吃的熱乾麵麻醬至關重要,墨炎好吃的秘訣就在於傳統石墨的麻醬與小磨香油,讓麵條的麻香味濃郁久久留香。
不僅麻醬選用營養價值頗高的黑芝麻,在麵條上墨炎更是十分講究,選用黑豆黑芝麻黑米制作而成的黑麵是墨炎獨有的創新,五穀雜糧為原料與高筋麵粉混合,且堅持採用手工製作,讓麵條吃起來更為勁道。
遵循傳統的健康食材,由五穀雜糧演變而來的墨炎“pancake”味道像極了銅鑼燒,微甜的口感吃起來十分軟糯,不夾帶餡料也很可口。另一樣適合外帶的墨炎飯糰更是我的心頭愛,記憶中的黑米吃的是甜味,沒想到搭配微辣的筍絲也別有一番風味,下飯的辣肉筍絲口感爽脆,就著黑米飯吃,香口又飽腹。
墨炎熱乾麵
地址:廣州市珠江新城華夏路30號富力盈通大廈首層
人均消費:25元
粿小匠
比起熱乾麵,潮汕的傳統湯粉粿條則十分常見。在羊城的街頭巷尾,販賣粿條的小店不在少數,環境也都同潮汕地區的粿條店一般,裝修的漫不經心,只靠味道留人心。
這其中有一家白色玻璃房脫穎而出,每次路過體育東時都被門口的排隊人群所震驚……真的只是一家吃粿條的店嘛?
走近一看,還真是的!透過白色的玻璃便能看到店內座無虛席,而門口排隊的人氣絲毫沒有減少。
店內的風格以純淨的白色為主。就像是粿條的顏色,更是粿條的原材料米的顏色。潮汕人愛吃牛肉,愛吃鵝,更愛吃與米有關的一切,各種米粉類製品被稱作為“粿”,粿條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冗長的高腳吧檯對著鬧街,若是不碰上用餐時間,安靜的坐在粿小匠吃一碗粿條,看著來往交錯的行人,似乎已忘卻外頭的烈日高溫。
能虜獲對吃很嚴格的潮汕人,自然不是以“外表”取勝。這裡的粿條是正宗的揭陽粿條,形狀上相對更細,口感柔軟,每一根都是特地從揭陽遠道而來。
粿條表面撒上標準的炸蒜頭、芹菜粒以及潮汕南姜。這樣一份道地的牛肉粿條即使是開在市中心,粿小匠的價格依然只徘徊在25元上下。
傳統的牛肉粿條一般搭配嫩牛肉或是牛丸,在粿小匠則有了更多的選擇,如牛肉火鍋一般,食客可自由選擇加料,腳趾肉、吊龍肉、牛雜、牛腩,每一樣皆是從牛肉火鍋店新鮮運送,絕不過夜。
除了粿條外這裡還販售著潮人心中摯愛的道地小吃。像是“毋米粿”、“石榴雞”、“乒乓粿”和大家最熟悉的蠔仔烙,每一樣都帶著濃濃的潮汕特色。
沒有雞肉,只由薄薄一層雞蛋皮包裹著香菇、竹筍等素食的石榴雞,滿滿的餡料與濃郁的胡椒粉味,就著辣椒醬吃,十分鮮甜爽口。
粿小匠
地址:廣州市體育東路39-45號
人均消費:28元
(2017-09-27)
2017年9月21-22日,南寧市西鄉塘區中小學體育與健康室內教學優質課評比活動在南寧市新陽路小學舉行,此次比賽參與學校有南寧市第三十一中學等8所學校,小學有南寧市新陽路小學等21所學校.總共38名優秀體育教師參與選拔。
此次教學比賽促進校際之間的交流,幫助青年教師在專業化發展道路上不斷進步,使得青年教師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有利於教師長遠發展。
(2017-09-25)
中原大地一路向南延伸,便到了米粉的地界;而如果將米粉比作一個帝國,那首都便是以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說起來,中國各地的商業街已不乏米粉的身影了,“桂林米粉”的招牌與“蘭州拉麵”、“沙縣小吃”一樣早已在大眾視野裡生根。人們一定知道的,是它的美味;人們不一定知道的,則是它身邊無數個朝代的王旗變幻、鐵馬兵革。
故事開幕,第一個跳出來的,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由秦至清:米粉何以緣桂林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當鞭笞天下的秦始皇終於將百越的首領“委命下吏”、於公元前214年創設桂林郡並鑿通靈渠的時候,他不會想到自己同時也催生出了後世桂林最有名的小吃——米粉。
中國的小吃常常免不了傳說與考據,而米粉的歷史線條最早便延伸在秦朝。相傳秦徵百越時因交通不便,於是派史祿在湘江與灕江之前開鑿運河以解決運輸問題,於是便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船閘式運河:靈渠。相比於中原,百越一帶山高水深坎坷崎嶇,湘江與灕江又分屬長江與珠江水系各不相連,靈渠的開鑿工作也因此變成格外漫長——而這種漫長最終催生了一個巨大的考驗,那就是飲食問題。
中國一直有“五穀”之說,《史記•天官書》中所記載:
“凡候歲美惡,謹候歲始。歲始或冬至日,產氣始萌……旦至食,為麥;食至日昳,為稷;昳至餔,為黍;餔至下餔,為菽;下餔至日入,為麻。”
這裡的“五穀”指的是麥、稷、黍、菽、麻五種農作物。在另一個版本中,“五穀”則指稻、黍、稷、麥、菽——區別在於前者有麻無稻,後者有稻無麻。這種差異的緣由,便在於稻的產地主要在南方,而古代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北方的黃河流域,所以在早期的“五穀”版本中並沒有稻。事實上,早在母系氏族時期,中國便已經出現了“南稻北慄”的格局,西漢以降,慄的地位漸漸為麥所取代,而中國南方則依然處在稻文明的薰染之下,一直延續到很遠的未來。
南北飲食文化的矛盾在此爆發出來。開鑿運河的秦軍將士來自北方,根本吃不慣南方的大米,而從北方千里迢迢運送“五穀”到“夾以深林叢竹,水道上下擊石,林中多蝮蛇猛獸”的百越顯然也不現實。於是,隨軍的廚師便將製作合落面的原理,將大米磨成粉加工成“米麵”,供給將士食用。這種“米麵”,與日後改良的湯汁滷水相合並,便最終演變成了桂林米粉,而“南稻北麥”,也便漸漸衍生出了“南粉北面”的小吃格局。
秦人發明米粉並沒有相應的文獻資料與考古支撐,可以確定的是秦朝的糧食加工技術已經頗高,杵臼、踏堆、風車、石轉磨等農業裝置均已被髮明出來,當然“米粉”一詞的誕生還遠沒有那麼悠久。東漢時期曾有“煮米為榡”的記載;北朝成書的《齊民要術》引用《隋書•食次》中的“‘粲’,一名‘亂積’”,便是早期的米粉。唐段公路《北戶錄》以“米餅”記之,此時的米粉長度尚不能與麵條相媲美;宋代飲食文化發展迅速,出現了“米線”、“米纜”、“米榡 ”、“粉”等諸多食品,這其中的“纜”取纜繩之意,其時米粉的長度已經很可觀,樓鑰《陳表道米纜》一詩中已有“江西誰將米作纜,卷送銀絲光可鑑”之句;明清時期米粉又叫“米糷”,據林志捷考證,直到明嘉靖年間,“米粉”這一名稱才最終定型,此時距史祿開靈渠已經過去了一千七百多年。
作為最後一個王朝,清朝孕育出了中國的四大菜系,同時也催生出了桂林米粉界的“三齋爭雄”。清光緒年間,桂林米粉經過漫長的發展與整合最終出現了三大經典:軒榮齋炒燴(炒粉)、會仙齋十撈(滷粉)和易榮齋湯攔(湯粉)。雖然名為“炒粉”與“湯粉”,但其實無論哪一家桂林米粉其精華都在於滷,所謂的軒榮齋炒粉其實是滷粉加上新鮮的牛肉“炒片”,而易榮齋湯粉的招牌亦不在湯而在於秘製的牛腩。而之所以會仙齋滷粉以“滷”冠名,倒確實是其過人之處,叫“碗底見白”:每一碗米粉,放滷水的份量正好拌完米粉,恰到好處,一滴不剩。滷以粉為其,粉以滷為奇,有了這“三齋爭雄”,桂林米粉終於也能在中國美食界立有一足之地了。
中華民國:半壁江山一碗粉
“我回到桂林,三餐都到處去找米粉吃,一吃三四碗,那是鄉愁引起原始性的飢渴,填不飽的。”
這一段樸素的文字出自作家兼崑曲製作人白先勇之手,而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便是國民黨高階將領、桂系軍閥白崇禧之子。
白先勇曾寫過一本《花橋榮記》的小說,以“畫餅充飢”的方式寄託他對桂林米粉的鄉愁。作為一個桂林人,白先勇生於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的第四天,童年正逢山河國難,構築其青蔥歲月的除了桂林米粉還有日復一日的國土淪陷。隨著東部沿海成為敵佔區,西南大後方成為中國民國的中心,包括美食家和廚藝高超者在內的大量外地軍政、文化、工商界人士和難民湧入桂林,反倒為桂林米粉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或是這也是美食文化意義上的“國家不幸詩家幸”吧。
桂林傳統米粉“一粉三味”,有炒片粉、滷味粉和牛菜粉三大宗,也即對應著清代的“三齋爭雄”,這三味在桂林米粉文化中對應著天地人三才。五大素食配料黃豆、椿枒、蔥花、芫荽、蒜米對應著五行,而八大葷食配料鍋燒、牛巴、叉燒、滷肝、燒腸、滷舌、滷肚、黃喉又對應著八卦——民間百姓喜歡給美食多一些傳承與彩頭,而桂林米粉的諸多講究自然也正印證了八桂大地傳承了千年的中華文化。而在民國時期,古老的桂林米粉又偶然地步入了“政局”,在白崇禧的構思下扮演了一回“說客”。
1948年,中華民國競選副總統的戰役打響,面對被蔣介石“欽定”的競選人孫科,作為桂系軍閥代表的李宗仁當然不能坐視不理。如何拉票呢?吃當然是最好的感情紐帶,於是李宗仁與白崇禧的夫人想到了“米粉交際”,宴請各個國大代表的夫人吃桂林米粉,在各位夫人大快朵頤的時候請她們回去吹吹枕邊風。最終,李宗仁以1438票戰勝孫科成為民國副總統,而桂林米粉也在這場競選中驚豔了一回首都南京。
桂林秦時設郡,其發展的淵源來自於北方人的第一次南進,抗日戰爭之前米粉又被稱為“米麵”,這個名稱便帶有濃濃的北方色彩。抗戰爆發後,大後方的半壁江山成為中華民國最後的疆土,桂林這一次迎來的是整個中國的人口流入,而桂林米粉也在此時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王叔銘將粵菜融入創制出三鮮粉,羅熾昌將湘菜融入創制出酸辣粉,最知名的要數馬肉米粉——這卻是桂林米粉與淮揚菜的融合。桂林原本便有馬肉米粉,後江浙難民用鎮江餚肉和金華火腿的製作方法來加工馬肉,促成了馬肉米粉在抗戰時期的全盛。馬肉米粉尤其受文人青睞,而對其著墨最多的,可能要數“中國武俠三大宗師”之一梁羽生。
那是一段發生在明憲宗年間的江湖故事《廣陵劍》,其中有一大段對話將馬肉米粉描繪得繪聲繪色:
“夥計看見客人來到,也不招呼,趕緊就切馬肉。雲瑚悄悄問道:‘你怎麼不吩咐他們要來幾碗?’……陳石星道:‘食量大的人可以吃到三十碗四十碗,食量小的人也要吃十多二十碗。多吃少吃幾碗,那是不算什麼一回事的。’……只見那盛米粉的碗只有茶杯大小,碗中的米粉也與他們習見的米粉不同……吃馬肉米粉的規矩,客人不叫停止,夥計就得川流不息的送來……陳石星道:‘這也是吃馬肉米粉的規矩,最初幾碗給你吃的普通的馬肉,大概要吃了五碗之後,才吃到上肉,待吃到內臟之時,那才更好吃呢。’”
梁羽生的文字基本點出了馬肉米粉的精髓。馬下水是“俏料”,比馬肉還貴,店家在看到你吃下幾碗以後,才會漸漸加點下水進去。桂林米粉,除了“一粉三味”之外最火的便是這馬肉米粉,前者是傳統米粉的中流砥柱,而後者可謂新型米粉的時代先鋒了。
改革開放:正待螺螄中興時
廣西米粉號稱有“四大”,其中南寧老友粉與梧州炒河粉是河粉系,與桂林米粉齊名的另一種“真米粉”是柳州螺螄粉。如果說米粉是八桂子民的文化圖騰,那螺螄粉則是圖騰上最新添的一筆。
如果說戰爭的硝煙意外地帶來了桂林米粉的黃金時代,那戰爭消逝之後桂林米粉的前景反而沾染上了一絲陰影。“反右派”運動以後,階級鬥爭成了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口號,而文革期間更是確立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基本路線。如果說抗日戰爭將廣西變成了大後方,那在祖國山河一片紅的時代背景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經盡數是前線。
和眾多地方小吃一樣,米粉的黃金時代之後是漫長的低谷。米粉依然被民眾所喜愛著,但街頭巷尾已經鮮有上檔次的店面,只能化成家家戶戶廚房中的晨炊星飯,見證著一個異樣的時代。這個低谷一起持續到文革結束,商貿終於開始復甦,而嗜食米粉與螺螄的柳州人終於在20世紀80年代讓這兩種美食走到了一起,成就了米粉界的新寵——螺螄粉。
與米粉古老的起源一樣,螺螄粉的起源很快便漫漶不清,解放南路、青雲菜市、谷埠街三處柳州當時最重要小吃市場都已經林立起螺螄粉的身影,但已經沒有人知道這種美味的發明者是誰。所謂螺螄粉,其實就是米粉配上螺螄肉再拌上相應的滷汁,在最初並不存在特別的工藝與秘方;事實上螺螄粉誕生伊始就有著濃濃的草根氣——石螺一直是柳州的主要食材之一,行走的人渴了累了,在螺螄攤上買一碗螺螄湯只要幾分錢,是為數不多窮人們能承擔得起享受。在經濟困頓的時代,螺螄湯遠比螺螄暢銷,用它來泡米粉實在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所以螺螄粉很可能是百家飯,而非某一個廚師靈機一動的產物。
桂林人吃米粉有一個習俗:吃完火鍋之後會要幾兩米粉用火鍋湯燙熟作為主食。從這個角度來看,柳州夜市多螺螄,螺螄粉的誕生也是遲早之事,不過既是新創,自然也沒有傳承,百家螺螄粉便是百家味道。20世紀90年代中期,飲食流派意義上的螺螄粉逐漸成型並確立了“酸、辣、鮮、爽、燙”五大特點,螺螄粉也成為柳州的名片進入繁榮期。不過與所有傳統小吃相似,螺螄粉店大多是小本經營,老闆也多抱有小富即安的心態,隨著經濟與交通的發展,地方小吃的“次元壁”漸漸被打破,整個柳州螺螄粉產業在代際更迭的過程中也頗有些跌跌撞撞。在柳州,螺螄粉自然是當之無愧的霸主,然而放眼中國,螺螄粉卻被同源的桂林米粉遠遠拋在了身後。當然,“文無第一”的定律在美食界也成立,螺螄粉的酸辣爽口,那是桂林米粉永遠無法企及的。
螺螄粉的歷史自然無法與桂林米粉相媲美,嚴格來講,前者本身也只是後者的一個變體。然而,隨著改革開放一步一步發展出來的螺螄粉卻的的確確是共和國美食的一個活化石,其起伏跌宕比起桂林米粉的民國歲月絕不遜色。在老桂林人的回憶中,賣米粉的小販常常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哪個吃米粉,米粉哦——”的吆喝聲伴著石板路上的腳步聲,是青春最美好的背景音。而在柳州人眼中,螺螄粉又何嘗不是一碗碗濃濃的歲月情懷。螺螄湯與米粉的相遇見證著文革尾最清貧的日子;在國企改革後下崗人員出現井噴的時代又是螺螄粉攤支撐了多少普通民眾的生計。白先勇在散文《少小離家老大回》中三番五次想起桂林米粉,而對於柳州遊子來說,一碗螺螄粉才是最能寬慰其思鄉之情的存在。
結語
如同面一樣,米粉在中國南方稱得上遍地開花。除了廣西的桂林米粉和柳州螺螄粉,西到四川綿陽東到福建莆田,以米粉聞名的城市實在不在少數。然而,從人文歷史的角度來看,米粉卻不能不與八桂大地聯絡在一起。從秦朝的摸索到清朝的成熟,從民國的黃金時代到共和國的波折中興,米粉彷彿一位歷盡滄桑的老者,而在其眉宇之間,流淌著的是說不完的傳聞軼事。
米粉的未來如何呢?歷史的印記,沒有人能猜得透。灕江岸上粉店不下百家,答案或許應在它們的碗中吧……旅遊攻略上寫了太多“人生不可不去”的地方,如果有機會,也去廣西嘗一嘗米粉吧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禪武@煩塵”:螺絲粉怎麼能跟桂林米粉比,現在一碗螺絲粉就幾根青菜,幾夾粉,又沒有肉,湯水沒有同骨和螺絲味,不要跟我說你有配菜,你有的配菜人家桂林米粉免費送,重要的是桂林米粉有肉,各種的肉,要說螺絲粉比得過桂林米粉的就是價格貴,年年漲價,桂林米粉價格一直都很穩定。我是正宗柳州人,我知道柳州需要一種飲食名片,但是不能由得一些無良商販乖機哄抬物價。
(2017-09-29)
主料:
幹米粉適量;
輔料:
酸筍隨意,木耳隨意,花生隨意,油炸腐竹隨意,黃花菜隨意,鮮嫩青菜隨意,煮螺的湯水適量,八角大料,小茴香,香葉,草果適量,香菇兩朵,蝦米2公斤水,香料放2兩的比例就ok,調料:鹽適量,醬油適量,雞精少許,南腐乳適量,糖少許,幹辣椒適量,小蔥適量,蒜米適量,姜適量;
配方:
泡幹米粉。
酸筍,花生,各種配料切好,炸好,準備好。
鍋裡放油,熱油放幹辣椒,小蔥,蒜米,姜爆香,接著放八角大料,小茴香,香葉,草果香菇,蝦米,翻炒爆香。(十三香根本不需要齊全,家裡有啥放啥)。放螺螄進去翻炒,放鹽,白酒,醬油,雞精,南腐乳,糖等調料。(鹽多放,放很多。因為一會會加水,那時候就不需要放鹽了,放了也不入味了) 繼續翻炒。
加清水蓋過螺螄,加蓋煮滾(如果有筒骨湯效果是最好的,高湯也行)。 喜歡吃炒螺的,水開以後,可以把2/3的螺螄盛出來,只留下1/3的繼續加水熬湯)。
第二次加水,加蓋小火慢燉30分鐘以上。
湯熬好後,可以放雞蛋,油豆腐,鴨腳(喜歡什麼放什麼,做成滷菜也非常非常好吃)。
米粉青菜清水煮熟一會,撈出來擱碗裡。
將酸筍、木耳、花生、油炸腐竹、黃花菜、鮮嫩青菜等配料各種配料小菜放進去一會,就可以加前面熬好的湯。
一碗好吃的柳州螺螄粉,搞定了。
喜歡辣的,多放辣椒油。
原創不易,請點贊。
(2017-09-13)
螺螄粉是廣西柳州市的小吃米粉,具有辣、爽、鮮、酸、燙的獨特風味。
螺螄粉的味美還因為它有著獨特的湯料。湯料由螺螄肉、山奈、八角、肉桂、丁香、多種辣椒、等天然香料和味素配製而成。
很多人想自己做螺螄粉又不知道如何下手,下面做了多年螺螄粉老師傅分享原價18800元的酸辣粉配方。
螺螄:250g
豬骨頭:150g
螺螄粉:150g
筍:100g
黃花菜:20g
腐竹:50g
黑木耳:50g
蘿蔔乾:50g
花生:50g
酸豆角:50g
1、泡酸筍:準備一個可嚴格密封的器皿,確保其無油無水狀態下,放入切好塊的竹筍,加入涼白開沒過,醃製至少兩週。
2、田螺處理:
(1)、準備一塊吸鐵石,和田螺一起放入淨水中浸泡2天,利於讓田螺吐沙祛蟲,期間可換水至少4-5次。(2)、泡乾淨的田螺用鉗子夾去尾部,洗淨,入清水鍋稍煮,去除雜質,撈出備用。
3、豬骨入冷水鍋焯水後,另起一鍋清水放入,中火燒開後,撈出豬骨,高湯備用。
4、炒鍋熱油,放入蒜末薑片爆香,接著倒入腐乳、香料煸炒片刻,加入田螺,依次倒入生抽、蠔油、鹽和料酒,蓋上鍋蓋燜3分鐘。
5、挑出炒好的田螺,放入到豬骨湯裡,小火燉煮2小時左右,倒入辣椒油,再燉20分鐘。
6、配菜起鍋熱油,酸豆角、酸筍、黃花菜(需提前泡開)、木耳絲、都分別入鍋,加鹽略做翻炒,出鍋備用。
7、小鍋加入大量食用油,將腐竹、花生倒入炸至金黃,撈出備用。
8、螺螄粉事先用冷水泡軟,和蔬菜一同入鍋煮熟,撈出裝碗,碼上所有配菜、花生、腐竹,最後倒入煮好到螺螄湯底,完成!
大家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在評論裡面提問哦~
(2017-09-19)
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班級凝聚力,我校高三年級一部舉行早操評比活動。透過為期兩週的早操完成情況,由年級部組織協調體育老師、班主任綜合打分量化,從24個班級中評選出前16名,並對獲獎班級頒發錦旗進行表彰。在評比總結會上,吳主任強調,早操出勤在鍛鍊身體素質的同時,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向心力,希望全體同學每天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新的學習和生活,讓自己的高中生活過得更加充實,更加有意義,勇敢地迎接挑戰,迎接2018高考!
(2017-09-18)
柳州的城市空氣裡,常常瀰漫著一股獨特的味道,似鮮似臭,濃郁霸道。站在街頭巷尾,深吸一口氣,只覺這味道有些奇異,又讓人慾罷不能。
這味道,便是螺螄粉的味道,它令漂泊異鄉的柳州人魂牽夢繞,也讓很多外地人一見鍾情。有人怨它臭,但更多人贊它奇香,這待遇倒是與傳統名吃臭豆腐、水果之王榴蓮頗為相似。
柳州本地青螺與辣椒、大蒜、紫蘇等13種天然香料一起爆炒,再加入用豬骨、雞骨、牛骨熬製的高湯,一起慢熬,熬出飽含螺螄鮮味的螺螄湯。舀一碗湯,挑入爽滑Q彈的柳州圓米粉,壘上酸筍、炸腐竹、酸豆角和花生,熱辣鮮美的螺螄粉便做好了。
無論冬夏暑寒,都可以來碗螺螄粉,酸筍裹著米粉挑起來,舌尖一陣辛辣的刺激,眼淚、鼻涕也開始不聽話,用過的餐巾逐漸堆成小山……於是血液變得滾燙,全身開始出汗,暢快淋漓。
下廚房為你帶來螺螄粉先生的泡發版DIY套餐,無論你是在北京、上海,還是在貴州、雲南,螺螄粉先生一路飛奔,只是為了讓你停下腳步,在家中吃到鮮、酸、辣絲毫不減的螺螄粉。
螺螄粉先生被很多老饕稱為“北京最好吃的螺螄粉”。起初,它只是青年作家馬中才在小區裡開的一個不起眼小店面,為了力求味道“最正宗”,師傅是從柳州找的,所需的小螺螄、酸青筍、酸豆角等食材,也都從廣西運來。
多年後的今天,螺螄粉先生早已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創造了13天狂銷1萬碗的銷售奇蹟,還成為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新京報、青年文摘等多家媒體爭相報道的特色餐飲標杆。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咆哮女郎柏邦妮、幸福大街樂隊主唱吳虹飛等,也都是螺螄粉先生的常客。其中,陳曉卿導演正是從螺螄粉先生,瞭解到柳州螺螄粉,並將之拍攝入《舌尖上的中國》的。
DIY螺螄粉套餐,能讓你吃到原汁原味的柳州螺螄粉。食用時將幹米粉用開水泡10至20分鐘,加點自備的新鮮蔬菜,和現煮一樣鮮美。
(2017-09-22)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連結,不保留本文連結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