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的一塌糊塗的《戰狼II》,掀起了愛國潮和愛軍潮,這部片子好評一片,被視為全程無尿點。其中最為大家所支援和喜愛的就是吳京了。
我本人也是構思許久,最終選擇透過蹭吳京這個熱點的方式,來和大家聊聊使用者畫像的事情。
使用者畫像(persona)的概念最早由互動設計之父Alan Cooper提出:“Personas are a concrete representation of target users.” 是指真實使用者的虛擬代表,是建立在一系列屬性資料之上的目標使用者模型。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現在我們說的使用者畫像又包含了新的內涵——通常使用者畫像是根據使用者人口學特徵、網路瀏覽內容、網路社交活動和消費行為等資訊而抽象出的一個標籤化的使用者模型。構建使用者畫像的核心工作,主要是利用儲存在伺服器上的海量日誌和資料庫裡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和挖掘,給使用者貼“標籤”,而“標籤”是能表示使用者某一維度特徵的標識。具體的標籤形式可以參考下圖某網站給其中一個使用者打的標籤。
上圖就是分析了一個女性使用者的畫像,是不是資訊量有點兒大,沒關係只要掌握方法,你也是可以實現的。
以吳京為例。
1974年,吳京出生在北京一個武術世家。
家族幾代人都是當年滿族的武狀元出身,家中還懸掛著一塊牌匾,上面刻著兩個大字:“武魁”。
6歲開始被父親送去北京體校,瘦弱的吳京,在這裡度過了最苦澀的童年。
別的孩子看電視玩遊戲的時候,他在扎馬步、翻腰、側踢。
1986年,12歲的吳京從瘦弱的愛哭鬼,成長為體校中的佼佼者。
那一年他代表學校參賽,拿下全國武術比賽拳槍刀冠軍。
風光無限的時候卻遭遇傷病,14歲卻因訓練傷到腰部神經,造成下半身癱瘓,像個廢人一樣躺在醫院,醫生說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倔強的吳京不信邪,他不靠任何人,堅持自己每天活動翻身,治療了兩個月後,他能靠手臂力量,忍著劇痛站起來。
1989年他進入北京武術隊,16歲就獲得了全國武術比賽槍術、對練冠軍。
18歲時吳京再次遭遇傷病,遭遇重傷腳又斷了。
1995年,吳京拍了人生第一部電影《功夫小子闖情關》,與鍾麗緹搭檔飾演太極拳宗師楊崇武的兒子楊學文。
那時候他稚嫩青澀的臉龐,顏值不輸現在任何小鮮肉。
1998年他主演了電視劇《太極宗師》,吳京飾演清末民初的內家拳宗師楊昱乾,因為太拼,拍戲時手指曾被打斷。
1999年他是在電視劇《小李飛刀》中的阿飛,曾在拍攝過程中,不慎炸傷右眼。
後來吳京獨自去香港拍電影。2005年出演《殺破狼》一個配角。
片中吳京和甄子丹的動作戲全部真打,一個鏡頭他拍了四次才過,不是因為演得不好,而是因為打他的棍子,因為太用力每次都被打斷。
2007年他又飾演《男兒本色》中的大反派,現場打鬥中再次造成自己十字韌帶撕裂。
2008年,34歲的吳京第一次當導演,把自己當演員這麼多年學到的經驗運用進去,第一部自導自演的電影《狼牙》上映後,結果效果並不理想。
之後他把重心放到軍旅題材,特意到解放軍部隊中訓練近兩年,和士兵一起摸爬滾打、實戰學習。
離開部隊,帶著滿滿的自信,吳京又捲土重來,開始自導自演一部戰爭電影:《戰狼》。
隨後又再接再厲去非洲拍完《戰狼2》。
就是這一次,吳京徹底火了。
《戰狼2》自7月27日上映那一刻,4小時破億、72小時破6億、85個小時破10億……創下中國華語影片“破十億”的最快紀錄。上映九天,已經達到23億票房。
在別人眼裡,既是“武痴”,又是“戲痴”的吳京,幾十年來,身上的傷痕令人肅然起敬。
針對吳京身上的傷病,咱們做一個畫像來看一下。
所以概括一句話:使用者畫像其實就是給使用者打標籤!
一般完成一個使用者的畫像,基本就三個步驟:基礎資料採集,分析建模,結果呈現。
我們先對吳京的基礎資料進行了採集,這些年都拍過什麼電影,電視劇,在哪些電影中受到那些傷,這是一個很繁瑣的工作,因為收集資料需要耐心和細心。
當我們隊使用者畫像所需要的資料和基礎資料收集完畢後,就需要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和加工,提煉關鍵要素,構建視覺化模型。
最後就是畫像的呈現工作,基本的框架就是顯性特徵和隱性特徵,保持原則不要變。
當然構建使用者畫像是為了瞭解我們的使用者,就像瞭解吳京這個人一樣。
最後說一句,如果我們做出的使用者畫像無法為我們的產品設計或者運營規劃及策略制定提供參考的話,那麼這個使用者畫像一定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