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其實就打算寫這個題材,考慮到必然會涉及大量劇透,會嚇退一部分還未觀影的朋友,於是想了想決定挪到這周來。
電影都上映兩週多了,如果你還沒看過的話,那就不能怪我劇透了。當然,還是要友情提醒一句:
前方高能預警,大波劇透來襲,慎點!
前方高能預警,大波劇透來襲,慎點!
前方高能預警,大波劇透來襲,慎點!
好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了,我們回到正題,來聊聊為啥滅霸和美隊其實是一類人。
絕大多數的超級英雄電影,包括漫威和DC的大部分作品,通常遵循這樣的套路:
全場開掛型:反派從頭到尾都很弱雞,分分鐘被主角秒殺,比如漫威的《鋼鐵俠3》;
欲揚先抑型:反派把超級英雄虐得半死,但因絮絮叨叨過於話癆,關鍵時刻被超級英雄給予致命一擊,比如DC的《正義聯盟》。
當然不管哪種型別,最終的結果毫無懸念,超級英雄是獲勝一方。(導演、編劇畫外音:不然你叫我咋拍?!)
這類套路,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很常見。比如別人摔下山可能渣渣都不剩了,張無忌掉下山就能大難不死,還能遇到一隻猿猴,又湊巧得到縫在它肚裡的《九陽真經》。
這件事告訴我們,“主角光環照四方”是各國影視文學作品的共性。
但《復聯3》完全沒有遵循這個套路。你有見過主角們被反派從頭到尾摁在地上摩擦摩擦的麼?印象中只有同為美帝出品的《權遊》有得一拼了。
更更更重要的是,看到滅霸蹂躪一眾超級英雄,我竟竟竟然被圈粉了,以至於我懷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在我有限的觀影體驗中,滅霸是繼灰太狼後最讓我恨不起來的反派角色。
怎麼形容滅霸這個人呢,套用一段經典文字:他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勇於去實現理想的人,一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在他的身上,散發著一股濃厚的理想主義氣息。
滅霸的理想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消滅宇宙中一半的生命。
他的動機很純粹,為了維持宇宙的平衡,為了存活的生命能擁有充足的資源。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不惜親手把摯愛的養女推下懸崖。
為了實現這一理想,滅霸入刀山跨火海,在宇宙間來回戰鬥,終於喜提6顆鑽石,成功召喚出了……哦,不對,成功打了個響指。
於是響指一揮間,宇宙中一半的生命灰飛煙滅,小蜘蛛、奇異博士、冬兵、黑豹……除了“復聯”六長老,一眾超級英雄盡化作塵土。
網上有種聲音認為,老實人滅霸吃了沒文化的虧,因為他消滅一半生命的做法,根本達不到維持宇宙平衡的目標。
他們的依據是,“馬爾薩斯陷阱”理論在現代社會並不成立。
這一理論由英國政治經濟學家在200多年前提出,其核心意思是:在沒有限制的情況下,人口會呈指數性增長,而生存資料只能呈線性增長,多增加的人口總要以某種方式消滅掉,才能維持平衡。
形象化點說,人口增長的趨勢是1、2、4、8……生存資料增長的趨勢是1、2、3、4……當人口由1增長到8時,生存資料只從1增長到了4。原來1份生產資料對應1個人,現在要養活2個人了。為了維持平衡,必須消滅掉“多餘”的4人。
當然,現代社會的發展歷程的確證明了“馬爾薩斯陷阱”並不成立:
1. 人口並不會無限制增長,現在更大的問題是都不願意生了;
2. 技術的發展伴隨生產資料手段的多樣化,也就是說,餓不死人的。
但請注意了,“馬爾薩斯陷阱”針對的是地球這一特定小環境,而滅霸放眼的是整個宇宙!在《雷神》《銀護》中我們可以看到,某些星球人口與環境承載能力確已嚴重失衡,得依靠掠奪或侵佔別的星球來生存。
而從科技發展水平來看,各星球間是極其不平衡的。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太空中隨便掉落的一塊隕石,就能讓瓦坎達成為地球上最先進的國家。由此可見,在宇宙科技水平鄙視鏈中,地球還不知道處在什麼位置。
於是這種情況就會不可避免的發生——
技術先進星球的面臨資源緊張問題時,很可能會盯上技術先對落後的星球,必將造成星球間的戰爭和動盪,屆時整個宇宙將終無寧日。
跳出漫威宇宙,在《星戰》系列電影中,這種情況不很常見麼?
所以,別在說滅霸沒文化了,相反他是位哲學家,思考的都是宇宙終極的哲學命題,只不過手段有些過於簡單粗暴了。
為了弄清滅霸內心世界的變化,以及是否有比“打響指”更好的辦法,我回過頭複習了下漫威的前幾部電影,卻意外發現——
美隊和滅霸其實是同一類人。
首先,美隊和滅霸都是C位。
在“復仇者聯盟”中,很多人以為鋼鐵俠是C位,其實在漫威世界設定中,美隊才是絕對的C位。小羅伯特·唐尼的個人魅力,給大眾鋼鐵俠才是C位的錯覺。
美隊英文名叫CaptainAmerica,漢語直譯“美國隊長”其實並不合適。Captain這個詞有很多意思,隊長、船長、上尉、領袖等,個人覺得這裡的Captain意思更接近“領袖”,當然從傳播上來說,“美國隊長”更口語化,更容易為觀眾接受。
我們《復聯2》中有一段場景——
復仇者們將奧創的機體弄上飛機,希爾(《復聯3》中最後灰飛煙滅的女特工)走進去駕駛艙問鋼鐵俠,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鋼鐵俠扭頭轉向美隊,你問他,他才是Captain。可見在鋼鐵俠心中,美隊就是他的C位。
其實從一開始,美隊就是C位出道的。身材瘦小的他從一眾肌肉男中脫穎而出,被厄斯金博士選中,其難度不亞於那些爭奪C位出道的選秀比賽。
與其他超級英雄獲得超能力,主要靠拼基因(拼爹)、拼運氣(其實也是拼爹)相比,美隊拼的是精神力量。其他人是獲得超能力,然後行使超級英雄的責任;美隊是先有超級英雄的責任感,再獲得的超能力。
C位越穩,責任越大。
在滅霸的認知中,他的責任是維持宇宙平衡;而在美隊看來,他的責任是為人類正義戰鬥。
《美隊1》中就不用說了,美隊多次孤身深入納粹腹地,救出被困同胞,摧毀“九頭蛇”組織設在各國的秘密基地。最後又駕著載有核彈的戰機,選擇犧牲小我保全地球。
《復聯2》中,奧創將索科威亞抬上天后,鋼鐵俠建議直接炸掉索科威亞,以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但必將犧牲掉還沒來得及撤離的人。美隊堅定否決了這一提議,他認為,拯救世界不能以犧牲索科威亞人為代價。
雖然同站C位,同是認為自己肩負巨大的責任,滅霸的境界比美隊要更高些。畢竟滅霸的身世悽苦,成長道路上吃了很多苦,這促使他不斷思考、不斷超越自我,最終成為了孤獨的宇宙哲學家。而美隊雖然父母早亡,備受欺負,但自從被厄斯金博士選中C位出道起,他就已經把同齡人遠遠拋棄在後邊了。
如果說漫威宇宙存在鄙視鏈的話,這個鏈條應該是這樣的——
滅霸(整個宇宙就沒人懂我了麼?)>美隊(動誰也不能動地球上的人)>其他超級英雄(“死掉”的我還能復活麼?)>吃瓜群眾(我看《復聯4》怎麼填這個坑)
作為吃瓜群眾,我還是靜靜等待《復聯4》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