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跟選秀節目是這個快節奏時代裡很多人的下飯必備,李誠儒在上期的《戲儒人生》裡談到了當下娛樂圈花錢買流量,砸錢造星的現象,在本期直接把矛頭對準的綜藝和選秀節目。
他在拍戲時遇到一些不太相熟的年輕演員,好奇的問為什麼沒拍過幾部戲,沒什麼經驗就可以直接接下很大的戲。對方回答說"我欄目上的多呀",這裡的欄目指的就是綜藝節目。因為綜藝節目本身就需要流量明星來帶動收視率,而明星藝人也需要比較火的綜藝在觀眾面前混個眼熟,演員在電視劇中出現的時候,常常是隱藏在角色之下的,觀眾很難將喜愛的感情帶入到演員本人身上,自然也就無法吸引到更多的粉絲。而綜藝不同,在綜藝節目裡,演員只代表他們自己,有個性的會在節目裡表現自己的個性,腕不夠大的年輕演員則常常選擇默默做事博一個溫柔懂事。
演員與綜藝,是互惠互利的雙方。但是,一個人人緣好,難道就工作能力強嗎?顯然未必。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見到一些不善言表但業務能力很強的人,演藝圈也是一樣,一個人因為個人魅力受到很多粉絲的喜愛,並不代表他演技好。
舉個例子,歐陽娜娜就因為在影片平臺釋出自己的vlog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在各種綜藝上的表現,無論是性格還是拉大提琴的技能都很是吸粉,但娜娜的演技也確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演職人員把過多的精力放在綜藝上,那用來思考角色、打磨演技的時間必然也就被壓縮了。同樣,職位也是有限的,一共就那麼多平臺,一共就那麼多影視作品,需要的演員是有限的,如果流量大但業務能力遜色的演員佔據了這個位置,那業務能力突出但沒有流量的演員就很難被觀眾看到了。
一樣的道理,職位有限也代表了市場的有限,更多的綜藝節目的出現,也會擠佔影視劇的市場和受眾。當觀眾的閒餘時間被綜藝節目填滿,影視劇的市場自然也就變小了,這也會導致影視劇更難獲得大投資,更難拍出質量高的作品,形成惡性迴圈。
這裡李誠儒老師對如何改變這樣的事實大膽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直接說出應當整頓某家電視臺,並且直言這裡的"某一家"是有所指的。具體指的是哪一家,相信大家心裡也有自己的猜測與判斷。
而且這個改變似乎比想象中要更快一些,就在最近,湖南衛視啟用"青春中國"口號,創新再升級,多檔品牌綜藝節目升級,就連週六晚的黃金檔欄目《快樂大本營》也將在升級改版後再播出。
在這次改版升級中,湖南衛視特意強調,新的《快樂大本營》要打造成主題積極健康、價值導向鮮明的精品綜藝節目。看來對娛樂圈亂象的整治已經成為了共識,並且已經在大刀闊斧的進行了。亂象發展到今天,不是短時間能夠造成的,唯有刮骨療毒,才能從根源決絕問題。
李誠儒又拿曾參加過的《我就是演員》舉例,認為該節目應當請一些具有豐富的演藝經驗,但是如今卻不是大流量的演員來,將其做成一個"有真正內涵的、有藝術探討的、能夠增進演員表演提高"的欄目。這確實才應該是一個綜藝節目應該做到的。
至於層出不窮的選秀類節目,更是粉絲效應、資本力量的集中體現,選秀節目太過於頻繁,導致很多娛樂公司根本沒有培養練習生的時間,為了迎合這類節目,很多年輕人只經過短短几個月的集訓就上臺了,業務能力可想而知,在節目中全靠粉絲打投和公司買資料來獲得名次,出道後代表作了了,繼續靠上綜藝保持人氣和圈錢,這樣的娛樂環境實在是太不健康了。
還是那句話,娛樂圈亂象由來已久,人們對於熱搜的接受閾值都提高了,之前掛上熱搜頭條的娛樂新聞都是某明星戀愛、某明星疑似出軌,現在乾脆變成了某明星坐牢、某明星代孕,實在是太過離譜。如果長期讓業務能力不過關、個人作風有問題甚至於違法的劣跡藝人活躍在熒屏上,對於青少年的價值觀導向會帶來大問題。整治升級勢在必行,娛樂圈中也不乏演技形象都過關的年輕演員,希望他們可以靠自己的實力走到觀眾面前,更希望娛樂圈能給他們提供這樣的公平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