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阿凡達》將在國內院線重映。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3月10日從阿里影業獲悉,《阿凡達》將在3月12日正式重映,這也是該片時隔11年後首次在國內重映。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為此發影片問候中國影迷,他表示,“11年前,我們帶領觀眾體驗了一場前所未見的震撼冒險,感謝你們的支援,讓《阿凡達》成為中國最賣座的影片之一,期待你們回到潘多拉星球,重溫它的傳奇”。
《阿凡達》主要講述人類穿上阿凡達的軀殼,飛到遙遠的星球潘多拉開採資源。受傷後以輪椅代步的前海軍傑克,自願接受實驗來到潘多拉。在結識了當地納美族人公主涅提妮之後,傑克在一場人類與潘多拉軍民的戰爭中陷入兩難。
《阿凡達》的英文片名為“Avatar”,源自梵文,指的是降臨人間的神之化身。如果將這個詞拆分成兩部分,AVA的意思是“從上降下”;而TARA的意思是“橫越”或是“透過”。
卡梅隆和他的製作團隊為《阿凡達》打造了一個腦洞大開、別開生面的外星世界。納美人所在的潘多拉星位於波呂菲莫斯星球,大小與地球相差無幾。星球表面有色彩斑斕、充滿奇特植物的茂密雨林,但人類必須戴上呼吸面罩才能暴露在其大氣之中。卡梅隆和他的製作團隊為納美人制定了一套語言體系,擁有非常規的語法規則和語言結構。據悉,納美語已經被開發出1000多個詞彙,在問候影片中,卡梅隆就使用了納美語和觀眾打招呼,“Oel ngati kameie”,意為“我看到你”。
2010年上映時,《阿凡達》曾在國內掀起觀影高潮,不少觀眾正是衝著3D特效的新鮮感去觀看這部電影。其實,《阿凡達》並不是首部3D電影,卻是將3D觀影徹底普及的一部電影。它區別於以往電影拍攝的最大一點是採用了卡梅隆團隊自主研發的3D攝影系統,改進後的攝影機所獲取的銀幕呈現效果將更具深度。
據報道,其實早在1995年卡梅隆就已經想拍攝《阿凡達》了,但以當時的技術水平根本無法制作出來;即使製作出來,也沒有幾家影院和大銀幕可以支援放映。在2010年上映時,《阿凡達》曾以兩個載體(膠片載體和數字載體)、五種格式(膠片載體有35MM格式和70MM格式,數字載體有2D、3D、IMAX3D)、八個版本(IMAX格式只有原聲字幕版本,其他格式均加入配音版)登陸內地大銀幕,此次重映中同樣有IMAX版本可供選擇。
《阿凡達》是有史以來最複雜的一次電影製作,據稱其初始預算高達2.3億美元,最終成本更是超過3億美元,《紐約時報》稱其總耗資已超過5億美元。該片2個半小時的電影有1600個鏡頭,其中40%的畫面由真實場景拍攝,60%完全由電腦動畫生成,一大部分成本都花在了技術上。
據悉,《阿凡達2》將於2022年上映,該片採用了裸眼3D效果,有望帶來新的視覺震撼。
《阿凡達》於2009年12月18日在北美首次上映,2010年1月4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並以13.82億元成為2010年中國票房冠軍。在全球範圍內,《阿凡達》打破《泰坦尼克號》保持了12年的歷史紀錄,成為有史以來第一部跨過全球20億美元大關的電影,以總票房27.9億美元長期位列影史全球票房冠軍,直到2019年才被《復仇者聯盟4》以微弱的優勢打破。業內預計,此次在中國重映,有望使其重回全球影史票房榜首。
欄目主編:李君娜 文字編輯:李君娜 題圖來源:阿里影業提供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鍾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