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被子呦,剪兩半兒,一半為你禦寒風,一半陪我赴征程……”1月28日,隨著一曲《半條被子暖民心》響起來,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今年的“村晚”進入高潮階段。
在舞臺旁等候的村民何情秀心情也緊張起來,馬上就是她和同村姐妹們表演的竹竿舞。雖然平時已經在遊客面前表演過無數次竹竿舞,但登上“村晚”舞臺,她還是擔心自己表現得不夠好。“脫貧之後,我們村也奔小康了,這次‘村晚’跟往年不一樣,我們要拿出最好的表現。”
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演員在表演節目(1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陳澤國 攝
1934年11月,紅軍長征途經沙洲瑤族村,村民徐解秀把在家門口外露宿的3名女紅軍請進屋裡,同住了幾天。分別時,女紅軍看到徐解秀家床上的爛棉絮,就要把被子送給她,徐解秀執意不肯。一名女紅軍拿來剪刀,剪下半條,塞給她。徐解秀晚年常常回憶此事,並留下那句後來廣為人知的話,“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近年來,沙洲瑤族村依託紅色文化、綠色生態等資源,發展紅色旅遊、鄉村旅遊,村民的生活迎來鉅變。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4356元增長到2020年的15000元,村裡人氣旺了,村民收入高了,臉上的笑容多了。
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小朋友在“村晚”上表演節目(1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陳澤國 攝
在今年“村晚”上,村民用《沙洲的春天》《唱唱我們村裡的新生活》《歡樂瑤鄉》等節目,表達脫貧的喜悅,對小康生活的嚮往。
張美英是村廣場舞隊隊長。她說:“以前我們靠種菜為生,早上五六點鐘就要起來幹活,又忙又累,哪像現在還能天天跳舞。”她期待在這次“村晚”舞臺上一展舞姿。不過,按照“村晚”組委會的統籌考慮,她被安排了另一個同樣擅長的節目——民俗表演。在聚光燈下,張美英熟練地將糯米糰搓成條,用手指捏出花形,再放進油鍋裡炸,這是當地特產“糖圈圈”。
與張美英一起炸“糖圈圈”的,還有村裡的脫貧戶朱四信。這位65歲的老人,妻子常年患病,兒媳也動過大手術,過去一家生活貧苦。近年來,在扶貧幹部的幫扶下,朱四信一家透過在村景區擺攤、在後山種水果,收入連年增加,2020年全家純收入達到79647元。他把“糖圈圈”放進油鍋,看著它在鍋裡翻騰,變成金黃色,臉上寫滿喜悅,“等下做好了,就送給大家吃,分享我們的開心。”
精彩的節目引來陣陣叫好聲。沙洲瑤族村黨支部副書記陳娟娟說:“看到大家在‘村晚’上分享一年的喜悅,我們特別高興。脫貧之後奔小康,我們還要努力,讓大家來年更高興。”(記者周楠、崔俊傑)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