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大聲:舒淇曬自拍美照 臉上斑點清晰可見
新聞閣今日最大聲欄目為您提供手機鳳凰客戶端今日最大聲欄目的網頁版,讓您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今天舒淇在微博曬出一張自拍照,還寫道:怎麼減重不能像剪髮般 咔嗒喀噠的一下就輕了。
如今舒淇已經41歲了,但是皮膚還是那麼好,像少女一樣。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這麼 近距離拍照暴露了她臉上的斑點,不過這些斑點是擋住舒淇的美的。
網友看到紛紛留言“為什麼減肥?你這樣挺好的”“這麼漂亮”“18歲不能再多了”“好美哦,女神”“越來越美了”。
朱鵬
8月21日,山西運城市政府辦公廳釋出《關於成立運城市撤縣設區工作領導組的通知》,通知致鹽湖區、臨猗縣、夏縣人民政府,市直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撤縣設區推進工作,經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成立運城市撤縣設區工作領導組。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
朱鵬 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常務副組長:
陳竹琴 市政府副市長
副組長:
張保安 市政府秘書長
王雲 市委常務副秘書長
翟俊彥 市政府副秘書長
郭健平 市民政局局長
李哲 鹽湖區區委副書記、區長
李明 臨猗縣縣委副書記、縣長
樊雙全 夏縣縣委副書記、縣長
成員:
於鵬飛 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
衛武康 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張開高 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
孫道生 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王立軍 市編辦主任
潘志孝 市發改委主任
李旭生 市經信委主任
路勝利 市教育局局長
潘俊武 市科技局局長
周鑫 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
譚志民 市財政局局長
李百選 市人社局局長
王建軍 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劉景鋒 市環保局局長
陳汪利 市住建局局長
李晉學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
靳虎剛 市水務局局長
李堯林 市農委主任
李建剛 市林業局局長
黃勳會 市文化局局長
葉新龍 市衛計委主任
任永吉 市審計局局長
畢建民 市工商局局長
李國平 市質監局局長
秦愛民 市體育局局長
王平安 市統計局局長
李蘇傑 市外僑文旅局局長
解更生 市規劃勘測局局長
王紅波 市接待辦公室主任
武勝強 市地震局局長
孫玉蓮 市檔案局局長
雷英鐸 市地方誌辦公室主任
姚來義 運城公路分局局長
楊 敏 市民政局副局長
郭 強 市園林綠化局局長
雷剛 鹽湖區政府副區長
楊文斌 臨猗縣政府副縣長
楊雲英 夏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李俊民 市民政局區劃地名科科長
孫冬青 鹽湖區政府辦主任
裴穎萍 鹽湖區民政局局長
衛軍 臨猗縣政府辦主任
李世俊 臨猗縣民政局局長
張鐵栓 夏縣政府辦主任
王文秀 夏縣民政局局長
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民政局,辦公室主任郭健平(兼)。
(原題為《運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成立運城市撤縣設區工作領導組的通知》)
(1970-01-01)
太空伊卡洛斯 1947年,在羅斯維爾地區墜毀了一個航空器,但這個問題至今沒有搞清楚,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目前有分析認為,這是個盤狀飛行器,也有人說這是一種探空氣球,美軍用來對蘇聯核試驗進行監測。從目前的分析看,可以肯定的是,羅斯維爾這裡確實在1947年墜毀了一個東西,問題在於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以及目前在哪兒。
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有兩種說法,分別是探空氣球和盤狀飛行器,這個問題爭論了數十年,也沒有一個結果,反倒是這個墜毀的飛行器失蹤六十年後再次出現,近日美媒體報道稱,羅斯維爾的飛行器
沒有在51區,與51區無關,而是在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位於俄亥俄州。
這個說法還得到一位退休的航太工程師西曼斯基證明,他在那兒工作了39年,在1947年墜毀時他們把殘骸轉移到地下倉庫中,那兒還有一具死亡的不明生物屍體。這個說法迎合了大多數陰謀者,更加讓他們堅定了羅斯維爾是一起來自地外文明的不明飛行物事件。
如果你對羅斯維爾有一定的瞭解,那麼你應該知道,在1980年代之前,羅斯維爾還沒有這麼出名,2012年,中情局特工在羅斯維爾事件60多年後透露,這確實是個不明飛行物,它真的發生了。
只不過這種說法有點自相矛盾,如果羅斯維爾是地外文明的飛行器,那麼為什麼半個世紀後人類的科技還沒有突飛猛進的進步?顯然從這個角度看,羅斯維爾只是一個編造的故事,當然掩蓋的是對蘇聯偵察的核試驗探空氣球。
瞭解更多原創宇宙真相、探索秘聞,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santi9527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U55072008”:中國幾千年歷史,美國短短兩百多年曆史,為什麼很多高科技就比中國強,不得不讓人想到他們掌握了地外文明某種能力
(2017-09-04)
【編者按】
四川瀘州可能是個不起眼的城市。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它曾經以德為師。三十年前,它制定城市的總體規劃時,借鑑了魯爾區的經驗。但三十年後,這個明智的戰略,卻未能發揮當初規劃時所期待的作用。
文章的作者是瀘州人,對這座城市有長期的親身體驗與理解。雖然是小城市,但從中能讀到重要的問題。如何引導產業發展,並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我們想,這可以作為當下的一種參照。
當前德國工業4.0戰略中,魯爾區作為核心代表區域,起著重要的作用。對魯爾區這個曾出現在中學地理教科書上的案例,中國人無論如何也不陌生——它意味著一個老工業基地轉型的成功探索。曾在二戰時期以鋼鐵產業聞名的魯爾區,經歷了諸多努力,如今在新材料、新能源、高階製造等領域領先世界。並且,它還擁有優質的自然生態環境,以其獨特的“礦工文化”每年吸引著超千萬人次的遊客量。
國人並非不曉得學習先進經驗。在80年代,中國有諸多與魯爾區條件相近的工業基地城市,試圖借鑑其轉型升級過程,但最後成效不佳。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四川瀘州。1985年,這座城市剛成為省轄地級市,就組織專業工程技術人員赴德國魯爾區考察,隨之制訂了最新的城市總體發展規劃,並試圖落實到城市實踐當中——“組團式的產業發展”成為核心戰略,延續至今。
但近30年間,瀘州的產業構成依舊是釀酒、機械與化工三分天下。尤其是釀酒業一枝獨秀,其2013年的主營業務收入(698.25億元)相當於當年全市GDP(1140.48億元)的61.2%。這座城市並未取得三十年前所期待的發展,在嚴查公款消費的形勢下,以釀酒為首的三大支柱產業面臨瓶頸,產業轉型迫在眉睫。
為何早在30年前,瀘州就把魯爾區作為樣板參照,最終卻沒能把相關先進經驗真正貫徹於城市的轉型發展過程之中?
難道是因為外部條件不同?事實上,論外部的產業發展條件,這兩地有諸多相似之處。在理論上,魯爾區產業的升級轉型模式,在瀘州有非常適合的土壤。
從區位、人口、資源等因素看,魯爾區位於德國西部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的地區,擁有約520萬人口。依賴豐富的煤炭資源與優越的水運優勢,魯爾區成為德國的工業中心,被認為是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發動機。1960年代,魯爾區的鋼鐵產業受到日本相關行業的挑戰(但並未衰退),開始前瞻性轉型升級。
而瀘州位於四川省東南角,緊鄰重慶、貴州與雲南,坐擁長江與沱江便利的水運條件。瀘州擁有常住人口約420萬人,中心城區人口達100.97萬人。這裡礦產資源豐富,擁有天然氣、煤等資源。但截至2011年底,天然氣可採儲量已不足4%。2013年,瀘州在《全國資源衰竭型城市名錄》中榜上有名。
到底為何瀘州未能成為中國的“魯爾區”?以下我們就來比較兩個地方的產業發展經驗,探析其緣由。
組團方式的差異
魯爾區的城市化程序曾高度依賴單一的產業結構(煤炭與鋼鐵產業)。從普魯士時代起至二戰結束前,魯爾區的發展定位是:“沒有思想,只有勞動”。到1950年代,隨著凱恩斯主義在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流行,德國聯邦政府強調中央政府對於各地發展的集中控制,著力培育高度集中的工業資本。
1980年代,以里根當選美國總統為標誌,“區域自治”被整個西方世界普遍認可。在德國,地方產業發展的“總規劃師”從聯邦政府變為地方政府。得益於權力的下放,各地逐步發展出獨具特色的產業集聚:多特蒙德以現代服務、資訊科技等產業為著;埃森以文化旅遊、機械電子為著;杜伊斯堡以尖端鋼材、現代物流等為著。同時,聯邦力量在產業領域的退出使得工業資本加速分散,中小型企業在各行各業裡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使得魯爾區的產業結構出現多元化特徵。權力的均質還帶來人口分佈的平衡。在魯爾區,三大核心城市的人口規模在50-60萬人之間:多特蒙德(58萬人)、埃森(58萬人)、杜伊斯堡(50萬人),很好地避免了“城市病”的出現。
目前,魯爾區包含11個獨立的城市與4個獨立的都市區。這15個獨立行政主體,推舉出70名議員,組成魯爾區域協會(Ruhr Regional Association),總部設於埃森。魯爾區域協會負責制定魯爾區的城市發展規劃,並直接組織領導區域商業與旅遊發展推廣。這一自下而上的權力架構,既有助於保持不同城市的多元發展,又可集中協調區域發展戰略。
魯爾區城市構成圖。
而在瀘州,儘管在當初的城市總體規劃中堅持組團發展戰略,但權力核心牢牢集中於主城。在計劃經濟年代,產業發展的組團特徵,是因政府主動投資的“三大廠”(長江起重機廠、長江液壓件廠以及長江挖掘機廠)而有所呈現。而後,隨著國企改革推進,“三大廠”顯著衰退,規劃中的城市產業組團也隨之萎縮。與此同時,主城的基礎設施建設遙遙領先於其他組團,使人口與市場資源傾向往主城集聚。每到夜裡,主城燈火璀璨,一江之隔的茜草鎮則黯淡無光。
以行政力量塑造產業組團的政府偏好,在計劃經濟年代之後仍然存在。以2010年奠基的西南商貿城為例,其開發建設帶有極強的行政集中色彩。2010年,市內各大傳統零售批發市場,都被規劃搬遷至西南商貿城。為了突出商貿城的作用,除了老市場集中搬遷至此外,瀘州還拆了六個分散的車站,在西南商貿城邊上修了一個大型汽車站,被拆車站中不乏2000年後建成者。但實際上,對一座城市而言,這樣的做法只是內部加減,難以產生新增價值。原有市場的自發更新,被強行打斷。車站合併更是把車流集中於此,不利於分離交通,製造擁堵。
同時,西南商貿城的硬體設施,遠超馳名中外的浙江永康五金城。諸多中小型零售批發商,驟然進入高大上的商貿城,其商業規模恐怕難以擔負在這裡駐紮的物業成本,生存相對更困難。要知道,聞名中外的義烏小商品市場,是歷經了五個代際(從“雞毛換糖”到“世界超市”)的穩步發展,才有今天的市場地位,這個過程當中,是商家和市場一起逐步升級,並非一蹴而就。
再次,類似的商貿城在區域內層出不窮,且服務領域嚴重重複,如下表所示。
總結起來,魯爾區依照自下而上的方式促成組團式發展,既保留了各個城市發展的多元與自主,也透過魯爾區域協會,實現了產業發展能量的集聚。
瀘州則依靠自上而下的方式構建組團式發展。然而,國企改革極大削弱了“三大廠”的實力,使計劃模式下的組團缺乏活力。同時,由於行政權力的高度集中,主城發展速度顯著超越其他組團,人口與市場資源過度集中。另外,依靠行政力量促成的產業集聚(如西南商貿城)往往與市場需求有差距,不利於產業升級轉型。
產業選擇的差異
1960年代,儘管受到日本的挑戰,魯爾區的鋼鐵產業仍有一定競爭實力。但魯爾區並未牢牢抱著這一所剩無幾的優勢,而是開拓轉型。它對優勢資源說不,主動從煤炭開採與鋼鐵製造產業中掙脫,謀求產業升級轉型;對資本誘惑說不,堅持實業,杜絕“產業空心化”。
而在瀘州,以釀酒、機械與化工為支撐的產業機構,沿襲約30年。但瀘州既因“酒”而發展,更因“酒”而停滯。目前,白酒行業總體萎縮,趨勢難以阻擋。只有突破“酒”的定式思維,才能尋求新的產業增長點。
此外,瀘州房地產市場存在過熱跡象,本應用於產業轉型升級的資金,被吸引至房地產領域。城西新城的部分房價與成都、重慶新城的房價看齊(至少在公開價格上)。2012年末,瀘州新建商品房價格漲幅一度在全國排名首位。
再看魯爾區的產業升級道路。它沒有歐洲傳統大學的底蘊,卻集聚了高密度的實踐性科研力量。1963年,魯爾區第一所大學(波鴻大學)建成。此後,陸續有20所大學設立。這些大學積極與企業和社會進行合作交流,在全社會形成了一股尊重科學的風氣。基於強大的科研實力,結合1980年代的“區域自治”運動,魯爾區的產業新星,如新材料、新能源、健康工程等高附加值產業,開始嶄露頭角。
魯爾區科研機構分佈圖。
2013年,工業4.0(Industry 4.0)成為德國的國家發展戰略。魯爾區是該戰略的核心動力。工業4.0強調,利用物聯網等技術實現設計、生產、維護等環節一體化,促成機器與機器的溝通。例如,一套機器在使用過程中,向生產者實時提供執行資料。基於對資料實時分析,生產者可掌握機器執行狀態,一旦某種資料異常,生產者可立即進行判定,準備相應的修補方案與材料,安排有關技術人員出工。當用戶發現機器異常,準備聯絡生產者時,技術人員已經準備好方案與材料上門服務。如此,製造業的生產效率將進一步提升。
反觀瀘州,當前瀘州也意識到了改變路徑的迫切性,其著力從機械裝備產業尋求突破。《2014年瀘州產業發展突破實施方案》將機械裝備產業確定為抓手,力求實現“高階化、智慧化、專業化”的發展路徑。然而,該方案對先進裝備製造業的理解顯著落後於工業4.0戰略,未把資訊產業的發展作為機械裝備製造的補充。工業4.0不僅指“智慧機械”(以機器替換人力)。機器替換人力,增加的是機械效率。在工業4.0狀態下,生產效率的提升,源於實時的資訊獲取、解讀與應對,改善的是系統效率。
總結可知,魯爾區在產業升級轉型的過程中敢於對優勢資源說不。依託科技建設,注重實業發展,持續成為德國戰車的核心。目前,魯爾區積極引領工業4.0發展模式。但瀘州在產業升級轉型過程中,卻缺乏自我顛覆的魄力,名義上注重產業轉型,實質卻不斷強化對原有支柱產業的依賴。
追根溯源,這樣的依賴與行政干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瀘州白酒的繁榮,源於一度盛行的“公款吃喝”(單價超千元的白酒很難進入尋常百姓家),衰退於近來的“反腐風暴”。一些非市場因素的強大磁力影響著瀘州的產業走向,儘管已經試圖調整,但難以掙脫。
文化存續的差異
魯爾區雖放棄了傳統優勢資源,卻十分珍惜傳統文化。與倫敦、巴黎、柏林等歷史文化名城不同,魯爾區主要擁有的是下里巴人的廠房與“礦工文化”。
在魯爾區,大部分藥店、酒吧的招牌上都會標有短語:“Glück auf”(意思是好運,一路平安)。這是因為,19世紀時,煤礦開採並無嚴格的安全保障措施,礦難頻發。礦工在下井前都會祝福彼此好運。於是這些日常短語或口號,便顯示在以礦工為主要消費群體的商業環境中。
魯爾區的街角報亭。
礦工生活節奏很快,促進了街角報亭的繁榮。但凡下工休息,礦工就聚集到報亭周圍,購買食物與飲料,瞭解新聞,與工友抽菸聊天,很快再下井工作。魯爾區的報亭文化至今仍得到很好的存續,超過18000家街角報亭正常營業,面對超級購物中心的競爭而不倒(這極好地印證了一條道理:殺死傳統商業的往往不是新的商業模式,反倒是政府力量更容易導致傳統商業消亡)。
礦工的報酬往往較低,難以養家餬口,於是工廠主會在礦工聚居地劃出“社群農園”(Allotment Garden),讓礦工種植蔬菜、飼養牲畜。及於今日,這些社群農園成為了天然的社群綠地。魯爾區區域協會對其進行了最低限度的規劃限制,鼓勵各個社群創新利用,以此吸引年輕家庭入住(年輕即活力,即創新)。
憑藉著真實且多元的“礦工文化”,魯爾區每年可吸引遊客上千萬人,不輸我們熟知的倫敦、巴黎、柏林等歐洲歷史文化名城。
再看瀘州呢?近年來,它在各大主流媒介推出系列城市品牌,如“酒城”、“醉美瀘州”等。然而,這些城市定位是“空殼”,不足以吸引遊客造訪。
瀘州真正擁有的是“碼頭文化”與“三線建設烙印”。歷史上,瀘州發達的水運吸引了大量船工。這些從事重體力工作的人群,需要酒精與辣味的強烈刺激。於是,在鄰近碼頭區域,逐步衍生出繁榮的釀酒與餐飲行業集聚,形成“碼頭文化”。而自1949年至1985年,瀘州的城市與產業發展,主要得益於“三線建設”。一批實力雄厚的機械、化工、軍工等國有企業搬遷至瀘州,也帶來了大量隨遷人員。在與主城隔江而望的茜草鎮,常能聽見標準的東北口音,還能品嚐到正宗的北方大饅頭。與魯爾區的“礦工文化”類似,上述兩種文化絕不高雅,其物質表達(比如建築)多是出於生活的“無賴”,而非精緻的規劃,常被認為是“落後的”、“醜陋的”。
2013年,擁有800年曆史的“寶來橋輪渡”停運;昔日熱鬧的寶來橋碼頭處於廢棄狀態。官方認為:首先,國窖大橋的通車,使這座碼頭的物理意義降低;其次,“兩江四岸”的整治工程需對相關區域進行平整。
最後一班輪渡(作者:“捨得攝影”工作室)。
但實際上,這座碼頭及其輪渡承載著瀘州兩大核心文化。一座因碼頭水運而生的城市,不應讓子孫後代到博物館裡認識碼頭與輪渡。此外,寶來橋輪渡還連線著主城與茜草鎮。當初三線建設展開後,茜草鎮成為隨遷人員工作與生活的家園,他們來往主城的主要方式便是輪渡。透過這班輪渡,瀘州人與外地人相識相知,結成家庭。這艘輪渡也是親情的紐帶。更令人遺憾的是,2013年,茜草鎮開啟瞭如火如荼的新區建設,大量舊廠房與集體宿舍被推倒。一些特別的歷史彷彿從來沒有發生過。
茜草鎮待遷社群裡曬太陽的老人。
在近30年的快速城市化程序中,瀘州還“潛移默化”地造就了兩種別緻的新“城市文化”:自由藝術表現與樓頂花園設計。它們深深融入市民生活當中,成為極具瀘州個性的文化標識,但並未被主流規劃所認可。
瀘州主城受到沱江與長江包圍,用地面積相對緊缺,形成了相對較高的商業與住宅容積率。較高的商業密度提升了主城的思想自由度。2010年,瀘州市中心商業區水井溝公車站出現一位神秘舞者。他造型獨特,舞姿詭譎,獲得“水井溝舞王”的名號(民間授予)。有人質疑他精神有問題;有人讚揚他勇於表現。不管怎樣,舞王的獨特行為得到了城市的包容。後來,舞王開始接受本地商家代言;本地攝影家王偉先生還專程為其拍攝寫真;《華西都市報》專訪舞王;百度百科也出現專門的詞條“水井溝舞王”。
瀘州“水井溝舞王”(作者:王偉)。
較高的住宅容積率使居民十分珍惜任何一塊可以開發綠地的空間。於是,內城中幾乎每幢住宅樓樓頂都有私家綠化工程(一般是“一間棋牌室+花園”的佈局)。從傳統城市規劃的角度,這樣的樓頂綠化屬違章搭建。但從最新的城市規劃理念來看,樓頂綠化是綠色建築的一個重要指標。在一定高度俯瞰瀘州內城,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色的“都市森林”。
總結可知,魯爾區依靠下里巴人的“礦工文化”,哪怕在高貴典雅的歐洲,也贏得了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獲得極大成功。而瀘州主推內涵空泛的“酒城概念”,忽視了歷史上形成的“碼頭文化”與“三線建設烙印”,以及新近形成的“城市文化”,使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緩慢,制約了第三產業份額的增加,這也就拖後了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2013年,其第三產業在GDP構成中僅佔26.4%。
最後的總結
早在30年前,具備遠見卓識的規劃師們便為瀘州確定了以魯爾模式為參考的產業升級轉型的發展路徑。精緻的規劃充分吸收了魯爾模式的形態:“組團發展”,卻並未觸及魯爾模式的核心。
瀘州只不過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其現狀或許也反映著其他中國城市的某種慣性。由此可見,一個以工業轉型升級為目標的城市,需要賦予各個規劃組團以更大的權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敢於自我顛覆,積極擁抱工業4.0發展戰略;實實在在地延續本地文化(如瀘州的碼頭文化、三線建設烙印與城市文化)。如此,這個城市方才可能取得早前所期望的進展。
(作者系城市戰略規劃師)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pangxiegao”:長沙的澎友,您好。對於您的評價,實不敢當。如果您是原文作者,更是令學生我有班門弄斧之嫌。能在這裡與您交流,十分高興。對您的文章,雖有些許保留意見,但更多的是贊同。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他是金融、地產、服務等行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佈局城市,更是一個系統工程。最後,感謝有澎湃這樣一個較理性的媒體。
網友“湖南長沙澎友”:樓上評論的很好。城市的發展面臨著種種複雜的因素,遠不是文字可以簡單表述的。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未來。我們無法左右明天中未知的因素,但我們可以總結過往的知識與經驗。好比瀘州的文化定位,過去無法突破的視野隨著改革的推進已經可以逐步實現。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一些回顧,找到建設美好生活的一些線索。成敗不是回顧的目的;成敗都已經過去。再次感謝您的評論,成熟睿智,值得學習。
網友“pangxiegao”:文章寫的很好,分析的很到位。但是是否真正的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還要有兩個必要的條件。第一,根據問題提出一整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第二,實施該套解決方案,並在較長一段時間後用事實來檢驗方案的效果。我無意揣測作者的用意,更不懷疑作者的專業能力。只是我們在回顧歷史的時候,總是有意無意的把自己放到上帝的位置上。須知要把自己放到歷史人物的位置上思考,才能更好的理解當事人的選擇與做法。況且德國魯爾不僅僅是地區性的問題,更是整個歐洲一體化,世界冷戰結束等一系列的政治經濟大背景旳產物。瀘州的努力,何嘗不是被中國漸進式改革,分稅制,金融改革,國企改革,能源改革,甚至國際化等瀘州政府甚至四川政府都無法預見掌控的事情而左右了。舉個例子,電子商務是現今的主流趨勢,但三十年前發展電子商務是犯投機倒把罪的,二十年前是腦子壞掉的,十年前是賠錢並且看不到希望的,十年後回顧,可能是個夕陽產業需要轉型升級的。最後,依然謝謝作者出了如此的有深度的文章。
網友“上海澎友”:32個贊啊,每天做國外案例,自己都覺得不靠譜,真想把這篇文章退送給大boss看看
(1970-01-01)
在近期媒體聚焦ICO專案各種亂象之後,終於有國內ICO專案平臺主動暫停ICO業務。
8月30日晚間,ICO專案平臺ICOINFO釋出公告稱,為防範風險,從即日起,主動暫停一切ICO業務,待相關部門監管政策出臺後,按照政策規範開展業務。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簡稱,改編自證券界的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首次公開發行)一詞,是一種透過發行代幣的方式進行眾籌融資的行為。但多數ICO專案所融的“資”,不是人民幣、美元等法定貨幣,而是比特幣等虛擬數字資產。
ICOINFO還在公告中列了四項具體事項:
一、暫時停止新專案的 ICO;
二、已經成功參與專案的使用者可按照相應專案方的既定進度如期獲得代幣,並於專案方允許代幣轉移的時間之後轉移獲得的代幣;
三、提幣功能將按照原定開發進度於9月5日10:00準時上線,在此之後可正常進行提幣;
四、業務暫停期間,充值功能將會暫停,請不要向您的ICOINFO 賬戶充值。
據其官網介紹,ICOINFO成立於2017年7月,是一個提供區塊鏈ICO專案的平臺。其業務為從世界各地尋找優質ICO專案,讓使用者可以參與到區塊鏈行業中來。
隨著各種亂象層出不窮,ICO正在快速異化為荒謬的遊戲。不少ICO專案退出的目的甚至直接異化成了“圈錢”“割韭菜”,而不是真正地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相關專案。中國政法大學網際網路金融法律研究院近日釋出的《虛擬貨幣發行、交易與融資法律問題》研究報告顯示,ICO模式有非法集資風險。同時,監管部門也已開始關注ICO亂象問題。
8月24日,銀監會發布的《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徵求意見稿)》中,其列舉的一系列處置非法集資職能部門應當啟動行政調查的情形,就包括以虛擬貨幣等名義違規籌集資金的行為。
8月21日晚,上海浦東市場監管局在認證微博上釋出訊息稱,近日“突擊檢查疑似虛假宣傳的某全球區塊鏈峰會”,主辦方為“上海某軟體技術有限公司”。澎湃新聞記者瞭解到,“某全球區塊鏈峰會”是指7月底在上海召開的“紛智全球區塊鏈峰會”,主辦方為“上海若靈軟體技術有限公司”。案發事由是這家公司參考比特幣技術發行了一款數字加密貨幣ETP(熵),並在該公司平臺上進行交易。
8月16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召集數家比特幣交易平臺、北京市網貸協會和中國金融博物館人士召開ICO監管為議題的會議。一位與會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會上監管方面並沒有明確表態,只是聽取各方意見。
ICO監管也是個世界難題。8月28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第二次針對ICO發預警公告,稱與ICO相關的上市公司股票,或者進行ICO的公司存在欺詐可能,利用門檻較高的新興技術說服投資者進入騙局,欺詐行為還包括讓投資者接觸這一技術的主動方的一系列股票操縱行為。
7月,美國表態將ICO作為發行證券模式,考慮納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監管。根據SEC在7月釋出的調查報告,一個叫做DAO的ICO專案代幣構成證券,應符合聯邦證券法律,進行註冊或者取得豁免。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秋風落葉”:下一步就是混淆法定數字貨幣和虛擬貨幣的概念,呵呵
(1970-01-0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連結,不保留本文連結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