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2021年真的是中國“主旋律”影視劇回春的一年,特別是主旋律劇上出了好幾部質量,口碑和市場三位一體爆款的劇集,年初的扶貧劇《山海情》,跟著就是近代革命劇《覺醒年代》,再然後是雖然也是市場爆款,但是口碑和質量差些的《掃黑風暴》。
我個人本來以為在《人生若如初見》開播之前,今年已經不會再有爆款主旋律劇的時候,沒有想到這麼快就啪啪打臉了,相信不少人都猜到了,那就是《功勳》。
這部劇分別講述了共和國8位功勳人物的故事,於是就有了八個單元。分別是《李延年》《于敏》《申紀蘭》《孫家棟》《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目前已經播出李延年篇,于敏篇,張富清篇,黃旭華篇和申紀蘭篇。
10月12日將播出《孫家棟篇》,前五個單元除了公認的黃旭華篇有一些失了水準,其它四個單元質量都非常高,幾乎都是國產劇天花板的水準了,為此也得到豆瓣9.1的超高評分,甚至有些單元如果單獨拎出來能拿到9.5分以上的水平。
比如李延年篇,于敏篇是真的質量超高,申紀蘭篇和張富清篇質量也很高但略略遜色些。中國觀眾已經經歷了《山海情》《覺醒年代》兩部高質量的洗禮,為何還會被《功勳》打動呢?《功勳》這部劇又好在哪裡呢?
沒有流量明星,沒有粗製濫造,《功勳》又讓觀眾看到主旋律劇才是“良心”國產影視劇的問題有很多,但其中“流量經濟”帶來的種種亂象,可以說絕對是讓中國觀眾深惡痛絕的東西,任何影視劇只要沾上了這個東西,可以說每個環節都非常的糟糕。
比如製作水平上面,由於一部影視劇把投資都給了流量。什麼阿寶色,磨皮摳圖,服化道不走心,再到五毛特效比比皆是。流量明星的問題自然就不用講了,演技爛還放不下身段,根本塑造不好一個角色。
另外就是因為流量經濟的關係,各種背後資本會插手過多。除了製作的粗製濫造和流量演技不行之外,各種資本導致的廣告植入,為了能多賣錢故事劇情各種各樣注水,配角加戲等等操作更是屢見不鮮。
主旋律劇因為有官方部門在背後站臺,這就搞得那些資本不敢插手過度,於是主旋律劇幾乎就沒有上面那些亂象。最終我們就會發現大多數主旋律劇頂多爛在劇本上,但是製作水平,演員表演等方面一直都非常有水準。
《功勳》毫無疑問是頂級資源的國產主旋律劇,無論製作水平還是演員表演都是頂級團隊那種,同時也沒有惡意的廣告植入,故事劇情注水和各種小配角加戲等等東西。而《功勳》其它方面除了製作水平和演員表演,其它方面倒是很難分析。
因為廣告植入和故事劇情注水它不存在,觀眾也就沒有感覺到它存在。
《功勳》最好的除了劇本,我個人覺得就是製作水平。演員當然也很好,但放在頂級主旋律劇裡是常規操作了。《功勳》的製作有多硬呢?以第一個故事《能文能武李延年》而言,它一不小心成了這20年最真實、最還原歷史的國產戰爭劇。
一是美術,服化道和武器道具等方面面面俱到。
這個就不用細講了,主角團開始的時候衣服都還算乾淨,但打仗的過程中被泥土掩埋,受傷的血跡,再加上缺少食物,飲水臉上的泥土痕跡,乾裂的嘴唇等等,這些細節可以說是主旋律劇的一貫優點。
當然這點《于敏篇》《張富清篇》同樣都做到了。
但其中表現落後,貧窮的中國農村的壯麗風景與貧困景象,與當時中國窮人的精神面貌。《申紀蘭篇》和《張富清篇》就太難得了,我個人覺得比《山海情》還要還原一些,顯得還要困苦。
《張富清篇》張富清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爬山涉水,和農民一起幹活。而他自己的家常年漏水沒有修葺,妻子和幾個孩子擠在漏雨的屋子裡,衣食住行的簡陋讓人看了心酸。
《申紀蘭篇》蔣欣為了貼近申紀蘭把自己曬黑了五度,她身材本來就比較壯實。這個膚色和裝扮加上一往無前地幹著農活,把一個樸實而又勇敢的農村婦女演得很好,大家看著她才會相信她是農村人,而不是明星下凡演的。
二是戰爭場面的還原,從各種武器制式的沒有什麼錯誤,簡直是國產戰爭劇教科書。
從志願軍戰士三三制的戰術,後面有部隊佯攻,潛伏到對方陣地前摸清火力點,剪鐵絲網,排雷,戰士們“疏散式衝鋒”,奪取陣地後第一時間打掃戰場,運送傷員,挖戰壕修防禦工事,交待山體反斜面躲炮擊,一分鐘炮擊三分鐘間歇時利用彈坑逐坑躍進的戰術等硬核劇情……
還有士兵用布包著手電筒給炮兵打訊號,炮擊過後越來越黑的臉和衣服,捨不得喝水後嘴巴起皮,嗓子越來越啞,手指甲裡的黑泥等細節。
這個單元對於我軍的戰略的安排,戰術的佈置,指導員和士兵在戰場上的隨機應變;再到各種武器的使用和還原,從營、連、排、班到每個戰士的排兵佈陣和戰鬥結合都達到新高,國產戰爭劇的“天花板”絕非虛言。
《功勳》到底有多優秀?除了其中一個單元,已播每個單元都是部9分劇除了製作水平好,演員表演好當然都是重要的,但是一部影視劇最重要的還是劇本,這種主旋律劇還要加上表達的精神核心,《功勳》目前除了黃曉明那個單元遜色一些,另外四個單元都太棒了。
《李延年篇》除了李延年我還記住了劉家龍、羅厚財、陳衍宗、李源、小安東、滕桂橋、張紹傑、韓冬年、王毓文這些可愛的志願軍戰士。就群像塑造這一方面,近期上映的電影也差了一大截。
更別提志願軍戰略戰術、志願軍戰士卓越的戰術素養、強悍的軍令如山的執行力等方面的表現,電影就沒有。劇裡第1集有指導員政工水平的體現,讓“解放戰士”們明白了自己打仗目的是為了什麼,相當於組織了一場戰前動員會。
這個單元讓觀眾看到了什麼叫“黨指揮槍”,什麼叫“支部建在連上”,明白了什麼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為什麼要打仗怎麼能打勝仗,也能深切體會到在哪個年代聽到衝鋒號是什麼樣的心情。
《于敏篇》最大的優點是接地氣和文戲細膩,還有工作中,生活中各種中國式的奉獻和幽默感。比如於敏因為有腸炎要吃蘿蔔乾墊肚子,被當時有點針鋒相對的同事陸傑的批評,後來同事得知這事後,于敏回到辦公室轉眼發現抽屜裡全是食物的片段。
于敏的奉獻和家庭生活的接地氣,最後一集一家四口在街上聽見氫彈爆炸實驗成功了,于敏想買烤鴨,妻子說算了吧家裡錢不太夠。深夜裡他一個人面對著國旗流淚,妻子默默看著他。這段劇情可以說是他們夫妻關係的縮影,妻子一直不知道丈夫在做什麼,所以她不懂丈夫為什麼突然想吃烤鴨,想喝酒,但是她不問,就默默地看著丈夫,陪著丈夫。
這個故事裡的于敏不是高高在上的大科學家,而是有血有肉的一個人,他們的不容易是實實在在的,也切實讓我體會到了那一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張富清篇》比第二個更多展現了大家與小家,也知道打仗不易,建設好祖國也不容易。從這個角度看《黃旭華篇》和《于敏篇》類似,而《申紀蘭篇》就和《張富清篇》類似。這兩篇看完除了感動與感激沒有別的想法。
尾聲一部優秀的影視劇帶給觀眾的是什麼?我以為王雷就是李延年,我以為雷佳音就是于敏,我以為郭濤就是張富清,我以為蔣欣就是申紀蘭。在這些演員的演繹下,這就是本劇演技的水準,我以為這根本就是發生在身邊的生活,那麼自然,那麼能讓我輕鬆的代入場景和角色。
影視劇帶給觀眾的情緒是自然的堆積,而非刻意的煽情,讓觀眾感覺到了這些功勳人物的真實故事,受到影響。
王雷,雷佳音,郭濤,蔣欣讓表演淡化於無形,大音希聲大道至簡,黃曉明終究還不能成為很多觀眾心裡的黃總師,但陳好卻可以成為李世英……
最後,《功勳》這部劇絕對值得滿分,每一個故事都拍得很好,李延年的故事拍出了中國軍人的勇敢與信仰,張富清的故事感動的哭了好多次,申紀蘭的故事讓人一會哭一會笑,選的演員簡直太棒了。
還有于敏和黃旭華這些在背後默默奉獻的英雄,都會讓人有不同的感動與體會,目前還有三個故事沒有看,覺得沒有一集是多餘的,劇本寫的非常好,每天都在追。
希望《功勳》越來越好,這樣優秀的主旋律劇越來越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