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芒果季風劇場熱播的都市話題劇《我在他鄉挺好的》(以下簡稱《他鄉》)中,任素汐飾演了一位在異鄉打拼,事業有成的30歲+女性紀南嘉。她性格通透豁達、處世周全而有原則,但依然逃不開很多職場的困境和生活上的困擾,引發了眾多“職場打工人”的共鳴。
首次主演電視劇的任素汐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她跟角色最共通的一點是同樣在北京漂泊多年,很多經歷都能感同身受。面對現實世界的壓力紀南嘉猶豫過,但終究沒有妥協,任素汐也如此。“我也還沒有向生活妥協。我是比較軸的人,要做和不要做的事挺明確的,不太有什麼東西能讓我搖擺。”
任素汐在《他鄉》中的表演很受觀眾認可。
角色:紀南嘉的看透生死影響了我
任素汐和紀南嘉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當初決定接下《他鄉》這部戲,是因為她看過劇本之後,找到了與紀南嘉最共通的一點——大家都在北京漂泊多年,在生活經歷和情感上能共通共情。“不管我本人跟紀南嘉,在職業、經歷等諸多方面都不一樣,但就衝這一點(“北漂”經歷),我覺得我跟角色是一定能打通的,我就有信心能演,所以才決定來演。”
劇中,紀南嘉跟喬夕辰(周雨彤飾)說起自己剛來北京工作時住燕郊,每天要花兩三個小時到國貿的公司上班,還遇到過進京口查車堵了幾小時動不了,快下班才趕到公司的情況。這個情節讓很多住燕郊的打工人感慨“過於真實”、“就是我自己了”。任素汐也深有同感,因為她姐姐一家就住在燕郊,經常聽到姐姐嘮叨姐夫每天一大早出發去國貿上班,要是遇上進京口堵車,就一定會遲到。
其實劇中有不少臺詞,都是任素汐在表演過程中跟對手演員“現掛”的,既是角色需要輸出的內容,也是演員自己想說的話。比如紀南嘉喝醉了跟歐陽(馬思超飾)在車裡的對話:“你是一個人來的,最終也會一個人走,不管這當中有多少年,都得一個人。人呢,就應該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待著。”任素汐很喜歡這場戲,因為她覺得在當時的規定戲劇情境之下,自己與紀南嘉同為異鄉漂泊者,想要表達的內容高度統一。
紀南嘉醉酒,對著送自己回家的歐陽說的話十分逗笑,因為歐陽正是馬思超飾演的。
《他鄉》裡的紀南嘉自己創業當老闆,任素汐卻沒有這樣的經歷。職場相關的戲份,她儘可能地遵循劇本給的抓手去表演,但也從中理解了紀南嘉的不易。做老闆開公司,就意味著不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意味著要對員工們負責,身上的擔子比單打獨鬥的時候重很多。遇到困難也很難依靠別人,必須自己扛過去。“女性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裡,當老闆扛事兒挺不容易的,但也挺棒的。這樣的紀南嘉很帥。”
在飾演紀南嘉的時間裡,她會盡量合理化角色的選擇,但演完抽離出來之後,角色的很多想法她自己並不認同,比如紀南嘉堅持認為必須要有個孩子這件事。但她也承認,演員和角色是會互相影響的。紀南嘉的通透,她經歷了表妹胡晶晶的猝然離世、自己患癌痊癒之後對生死的看透,確實影響了任素汐。“看透生死,這個話有點大,但確實是紀南嘉經歷過的困境。我有時候沒有她活得那麼通透。”
紀南嘉和歐陽是一對戀人。
表演:電視劇要能演好挺了不起的
《他鄉》是任素汐第一次主演電視劇,此前她一直活躍在電影和話劇的舞臺。《他鄉》的導演李漠曾透露,臨開機前四個女性角色定了三個,唯獨紀南嘉的人選很糾結,幸得任素汐仗義出演。任素汐笑稱,自己跟該劇的製片人嶽洋是好朋友,但當時首先想到的並不是怎樣擠出時間幫朋友的忙來救場,而是先評估自己能不能在相對短的時間裡駕馭角色,別給劇組拖後腿。“我覺得紀南嘉這個角色能演,我就來了。”
任素汐深知演電視劇的工作強度和節奏跟演電影和演話劇不同。此前她一直未涉及電視劇領域,就是因為擔心自己適應不了電視劇的拍攝強度,給別人耽誤事。“我又不想湊合著大概齊把詞兒說完就完了,我不想那麼演。但要在每天演很多場戲的情況下還保證質量,是非常耗費精力和體力的,我本來覺得自己屬實沒能力攬下這個活兒。”
這次演《他鄉》,她切身體會到電視劇的“量大”是怎麼回事——電影每天拍一兩場戲,《他鄉》最多的時候她一天拍了12頁紙的內容,從早上六七點出門到第二天凌晨一兩點才收工。當天拿到拍攝內容的時候,她都震驚了,覺得自己可能要給劇組拖後腿了。“後來損失了點休息時間,還是給拍完了。在這麼緊迫的時間裡還要保證質量,我覺得真是挺難的一事兒,表演好的電視劇演員真是挺了不起!”
任素汐和馬思超的對手戲渾然天成。
拍完了《他鄉》,任素汐又接了一部家庭生活類電視劇,每天拍戲的量也非常大,又一次把自己累得夠嗆。她感慨說,自己有點打退堂鼓,現階段不想再接演電視劇了。“我覺得拍這麼大密度的戲,自己能力有點夠不上。但這事兒很難說,保不齊後面遇到一個好的角色,我又心動了,主動跑去遭罪去了。”任素汐說,她從來不認為演話劇、電影就更高階,對她來說都是表演,不過載體不同而已。“表演是我喜歡的事兒,遇到心動的角色我就演,不管它是話劇還是電影、電視劇。”
經歷:我是還沒向生活妥協的人
一句報喜不報憂的“我在他鄉挺好的”,幾乎是每個身在異鄉的“打工人”都會對父母說的安慰的話。《他鄉》裡的紀南嘉、喬夕辰、許言、胡晶晶都這樣跟父母說過,任素汐也是這樣的。她說自己從小就是“報喜不報憂”的性格,永遠不跟父母說過得不好的事情,因為覺得說了他們也幫不上忙,乾著急。還不如只說好的方面,讓他們少操心,安享晚年。
劇中的紀南嘉跟家鄉的父母觀念上頗多隔閡。母親認為女性年紀大了在婚戀“市場”上就貶值了,熱衷於給她安排相親,催促她降低標準早點結婚。任素汐是山東人,家裡的想法也相對傳統。她坦言自己媽媽的一些觀念跟紀南嘉母親的想法有相似的地方。“我覺得跟父母相處,儘量不要涉及世界觀的問題。父母年紀大了,不能要求他們跟上我們的想法,就求同存異比較好。”
《他鄉》有一集專門探討“安全感”是什麼。紀南嘉一度以為,安全感是在北京擁有自己的房子,“搜刮”全部存款買房卻在簽字前一刻放棄了。在任素汐看來,安全感分時候,沒有一個人在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有安全感,也沒有人任何時候一點安全感都沒有。安全感也分事,比如她自己在表演工作上安全感就很飽和。“因為我為之付出過太多,我知道會有回報的,就算暫時沒有我也不害怕。生活中就不見得了。漂了這麼多年,跟紀南嘉很像,還是會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困擾自己。”
紀南嘉在劇中是大姐姐一般的存在。
劇裡的四個女性角色,紀南嘉是被其他幾個信賴的、大姐姐一般的存在。喬夕辰曾經對她說過一段推心置腹的話:“我們知道,上大學畢了業以後,總會有一天跟生活妥協的,但我老覺得,就算妥協或早或晚,最後向生活低頭的人,一定是你。”被問起是否和紀南嘉一樣,不太會向生活妥協?任素汐直言:“我就是還沒妥協的人,我(妥協)的這個槓還挺高的。而且我還是個比較軸的人,要做和不要做的事挺明確的,不太有什麼東西能讓我搖擺。我會堅持自己的想法,因為夠堅持,確實也會夠堅定。”
新京報資深記者 楊蓮潔
資深編輯 佟娜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