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木偶上春晚·技術|一次表演、兩大創新 金牛創作工業化、稻草人制作原生態

由 沈建伏 釋出於 娛樂

封面新聞記者 謝傑

2月11日,央視牛年春晚,由四川南充市委宣傳部選送的《聽我說》節目中,3只金牛機械大木偶和6個稻草人木偶,讓全球華人看到川北大木偶的魅力。這背後,有怎樣的技術支撐?

四川(南充)大木偶劇院黨支部書記羅映紅在春晚後臺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電話採訪時解析:此次春晚表演中,擁有300年曆史的川北大木偶,有了兩大創新:金牛大木偶創作機械化、工業化、朋克化,稻草人制作原生態化。

20多天、1噸重

金牛機械大木偶誕生

11日晚,春晚《聽我說》節目中,金牛機械大木偶在金色田園背景中,金牛奮蹄,呈現豐收的喜悅。少兒在藍天下起舞,生動畫面勾起一代人的兒時回憶。

金牛大木偶將傳統文化與工業文化採用科技手法融合,用中國文化進行中國表達,刻畫中國形象展示中國精神,呈現腳踏實地、敢於拼搏、開拓進取、勤勞奉獻等中國傳統牛文化、牛精神。

“最終和觀眾見面的金牛機械木偶,大的重1噸,高3米、長4.2米;小的高2米、長2.5米。”負責此次後勤保障和機械金牛製作協調的四川(南充)大木偶劇院黨支部書記羅映紅向封面新聞記者講述,10月15日左右創作團隊接到金牛木偶創作任務,11月初完成最終版本,隨後演員和金牛木偶進行表演磨合。“過程中經過多次設計、實驗。包括對材質的創新,3D建模設計等,很多次打磨才形成這個版本。”

羅映紅解析,金牛大木偶技術創新主要是體現人和機械與藝術的結合。“靈感來源於工業文明、朋克文化,是在傳統基礎上的一個很大飛躍:用工業文化和朋克文化與傳統木偶文化相融合。結合舞臺表演,對牛的形態模仿,從而達到表演需求。”

羅映紅告訴記者,機械牛的頭、眼睛、嘴巴、四肢都可以動。“ 這個機械動能靠人力實現,具有高仿生效果,也是川北大木偶外偶內人的藝術體現。”

實現木偶新型製作

稻草人木偶採用原生態材料

《聽我說》節目中,和小朋友們一起起舞的六個稻草人,憨態可掬、生動活潑。有2個編著辮子頭戴花環的稻草人“小姑娘”,有2個綁著“沖天炮”雙股辮穿馬甲的稻草人“小可愛”,還有頭戴粉紅色草帽的稻草人“小帥哥”。蝴蝶飛舞、歌聲嘹亮,在鮮花鋪滿的希望田野上,金牛奮蹄、麥浪翻卷,畫面十分美好,呈現歡樂吉祥、喜氣洋洋的新春氛圍。

“ 稻草人木偶也和傳統木偶製作不同。” 羅映紅介紹,因為金牛大木偶創作,讓央視團隊看到川北大木偶的製作能力和藝術魅力。隨著《聽我說》少兒歌舞節目的深入編排,南充大木偶劇院又接到春晚“新訂單”:製作6個稻草人。

央視組給出了稻草人草圖和創意想法。“時間緊任務重,我們根據少兒舞蹈表演的特點,重新設計製作的大木偶。”不同於傳統木偶和軟體木偶,稻草人木偶是一種新型製作方式。採用的製作材料都是原生態的,如稻草、麥穗。“傳統木偶製作,頭髮用的是真的人頭髮,木偶的手腳是木頭做的。而此次稻草人的頭髮和手腳都是稻草製作。” 為了這些製作材料,創作團隊在南充本地購買了各種稻草、麥穗,進行創作。

技術創新

實現非遺文化的創作傳承

羅映紅介紹,這次參與到春晚創作的,是造型室老中青三代木偶創作人的努力。“從造型創作上,對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積澱。”大木偶劇院在藝術創作和製作工藝上都實現創新突破。

大金牛木偶,10月中旬接到創作任務,11月初完成最終作品;稻草人,春晚組給出的是草圖和想法。“我們用川北大木偶300年的技術實力,實現了這些創意想法。”羅映紅告訴記者,在這個過程中,大木偶劇院不斷嘗試、不斷探索,最終實現大木偶上春晚的技術支撐,完成川北大木偶上春晚向全球華人賀歲的夙願。

“這次春晚對我們大木偶製作創作而言,是邁出一大步的探索和實踐,也給我們今後的製作方向提供很多思考。”羅映紅表示,今年國際木偶藝術節將在南充舉行,大木偶劇院也會將這些探索在藝術節上和同行進行交流。“製作團隊也以此為契機,想盡可能多嘗試一些辦法和方法,提升傳統非遺文化專案的製作創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