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已經形成了成熟的電影產業,中國的電影人才在為觀眾提供質量越來越高的電影的同時,也難免製作出飽受詬病的作品。
人們時常用經濟投入來衡量一部電影是的質量,但市場早已經證明,電影的優劣程度與經濟投入並非正比關係。
雖然經濟投入對電影的影響很大,比如人們經常調侃的"五毛特效",就是因為金錢投入不足導致電影不成功的鮮明例子。
但一些小成本電影同樣可以大獲成功,揭示出電影行業的一個道理:是否用心,才是決定電影優劣的關鍵因素。
有一部抗戰影片,其用心程度超過了以往的的任何一部抗戰電影,當然,它也獲得了巨大成功,這就是表現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的《大決戰》。
1948年初,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此時,戰爭形勢已經發生了逆轉,在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全國人民的支援下,我軍對於國民政府的軍隊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
為順應戰場形勢的需要,中共將中共總部和解放軍總部由陝北遷入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與劉、朱帶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匯合。
河北地處中原地帶,將指揮部設在這裡,有利於同時指揮中國南北的抗戰。中共中央決定向國民政府的軍隊發起總攻。
於是,一場改變中國命運的全面戰爭正式拉開帷幕,這就是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由來。在作好充分準備的前提下,9月12日,遼瀋戰役正式打響。9月14日,東野的主力部隊向東北軍事重鎮錦州發起了總攻。
這場歷時31小時的戰爭以殲敵數十萬人的戰果而告終。解放軍乘勝追擊,導致被被困在長春的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投誠,遼瀋戰役結束!
在遼瀋戰役打響的同時,另一場戰爭也同時打響了,這就是淮海戰役。劉伯承、陳毅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著手策動淮海戰役。
戰爭初期,雙方你爭我奪,處於膠著狀態。經過十幾天的激烈戰鬥,黃百韜兵團被殲,杜聿明集團被圍困,黃維兵團全殲。
蔣委員雖多方設法救援杜聿明集團,但終因軍無鬥志,終致全軍覆滅,具有決定意義的淮海戰役大獲全勝。
1948年秋天,平津戰役正式打響,解放軍與當量駐守北京的傅作義邊打邊談,最終,解放軍率先攻克天津,導致北京東面失守,傅作義投降,平津戰役結束。
三大戰役都以解放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因戰爭失利,蔣委員長髮表了"引退"宣告,回到了老家浙江溪口,意味著國民政府軍隊的全線潰敗。
戰爭片,由於其對於場面宏大的追求,應該算得上是最燒錢的電影之一,因此,輕而易舉沒有人敢去觸碰,因為電影是一種市場化行為。
如果拍出的電影口碑不好,就沒有人去電影院買票支援,票房不足的直接後果就是沒有利潤,甚至倒貼錢,這對於投資方的打擊,直接就是投資失敗,生意虧本。
這也能理解近些年產生的抗戰神劇的原因,如手撕鬼子,褲襠藏雷等情節,出現這些啼笑皆非的情節。
並不是電影創作人員意識不到這樣的情節會讓觀眾抓狂的問題,而是限於電影的成本影響的原因。
但《大決戰》不是普通的抗戰題材電影,這是一部試圖表現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的電影,是一部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電影。
這部電影表現了中國軍民為推翻國民政府反動派而抗戰的英雄戰歌,為了拍好這部電影,可以說集結了全國的力量,勢必要達到最好的效果。
首先,這部電影起點之高,沒有幾部電影敢與其爭鋒,全國人民迫切希望能有一部電影能再現那三場史詩級的戰役,對這部抱有非常高的期望。
在全國人民的殷切希望中,國家層面也非常重視這部電影的拍攝。電影的主創方也非常重視這一點,他們決定不惜一切代價,盡最大的投入拍好這部電影。
其次,這部電影的主創團隊具有專業的電影精神,這部電影的創作,交給了八一電影製片廠,八一製片廠本來就具有非常高超的電影製作水準。
電影的主創團隊也包括了當時中國國內最優秀的電影人士,無論是編劇,導演還是演員,在當時都是具有崇高的電影修養與專業技能的一群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電影成功的基礎。
最後,這部電影反映的題材是我軍在解放戰爭時期最重要的三大戰役,自然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援。
為了協助電影的拍攝,前後共有三名將軍參與到了這部電影的拍攝之中,陣容之豪華,可謂前不見古人。他們憑藉自己專業的軍事才能指匯出來的電影,不僅真實,而且極其專業,為電影加分不少。
在電影主創團隊的精心準備下,一場鴻篇鉅製的電影的拍攝工作有序展開。為了真實地還原數百萬軍人集體作戰的場景。
這部電影並沒有請業餘的群眾演員充當群演,而是調動軍事人員充當群眾演員的角色。解放軍歷來紀律嚴明,聽從號令。
這些特點不僅能真實反映真實的戰爭場景,也為導演"調兵遣將"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無論是短兵相接的搏鬥場面,還是萬劍齊發的攻城場景,這些軍事素質過硬的解放軍士兵都遊刃有餘地完成了任務,畢竟,這些都是他們的看家本領。
以三大戰役為題材的電影《大決戰》,因為真實地反映瞭解放戰爭而受到全國人民的關注,在此壓力下,主創團隊的壓力必然很大。
但正是他們一絲不苟的電影精神,在各方的大力支援下,這部投入巨大的電影也獲得了空前成功!這也給後來的電影創作者表明:只要用心去做電影,就能獲得成功。
文/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