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各種綜藝中,觀眾可以看到不少熟悉的身影——鄧倫成為今年《極限挑戰》的全新常駐;郭麒麟以新成員加盟“跑男團”,黃明昊正在《看我的生活》中展現獨居生活。市場形成了“流水的真人秀,鐵打的常駐咖”。
時間追溯到兩年前,2018年以作品翻紅的潘粵明、翟天臨等演員仍是綜藝的搶手人選;沙溢、魏大勳則憑藉十足的綜藝感,成了新晉熱門“綜藝咖”。演員進軍綜藝已成為大勢所趨。而隨著市場進一步追求年輕態,加之影視寒冬下藝人“無戲可拍”的老生常談,自2019年開始,越來越多的知名演員、流量藝人轉戰綜藝舞臺,甚至同時擔任多檔節目的固定MC,盡搞笑之全能,在節目中造梗、玩體能、拼智慧。綜藝似乎已逐漸淪為藝人 “刷存在感”、“跨界立人設”的首選。
變化
新京報盤點了2019年1月到2020年5月期間藝人參加熱門綜藝的數量。其中,楊迪以22檔綜藝成為當之無愧的“綜藝勞模”,大張偉、李誕等“綜藝老炮兒”保持既往水準。但與往年不同的是,近兩年的“綜藝咖”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專業歌手、演員。例如歌手汪蘇瀧以14檔綜藝位列第三名。此外,蕭敬騰、毛不易、張藝興等歌手,也以10檔左右的綜藝躋身名單之列。
演員方面,郭麒麟是近期最搶手的綜藝嘉賓。據不完全統計,從2020年3月開始,其參與的綜藝高達9檔,包括《最強大腦》《奔跑吧》等王牌綜藝的常駐嘉賓。不少人調侃其為“報復性復工”,“一個人養活整個德雲社”。沙溢、賈乃亮、郭京飛、沈騰、王鷗、雷佳音等憑藉作品立足的實力派演員,也開始頻頻在綜藝中“刷存在感”。
除此之外,“流量”也成為時下綜藝節目的重要標籤。黃明昊、周震南、範丞丞、李汶翰等一眾自養成綜藝脫穎而出的歌手,如今卻遊走於各大綜藝場,一年6到10檔節目接到手軟,為綜藝市場帶來更多流量底色。
成因
綜藝需要年輕血液
從前兩年的“南薛(薛之謙)北張(大張偉)”的霸屏時代,到人人均是綜藝人,“綜藝咖”正在日益年輕化、普遍化。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何打破審美疲勞,適應年輕人口味的市場命題,是“綜藝咖”輪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老綜藝咖已很難挖掘新內容的情況下,觀眾也需要被新的綜藝人設所刺激。例如很多節目組會偏好選擇有熱門作品,且能在舞臺上自行發揮的藝人,像“長在笑點上”的沈騰、沙溢、金靖;或本身性格與綜藝存在反差萌的,例如周震南、毛不易、張藝興等。
“老綜藝咖的熱度不會衰退,但常駐正在減少。”李楠經常在彈幕看到“怎麼又是他”,觀眾的審美更迭速度比想象中更快。“所以保持新鮮感對於綜藝而言,尤其是綜N代,就是保持持久生命力。”
上節目適合賺快錢
參加綜藝節目,是藝人賺錢速度最快的方式之一。曾有資料統計,在綜藝片酬居高不下的前幾年,部分藝人擔任固定嘉賓的酬勞,相當於拍攝一部為期三個月的電視劇;即便在綜藝限酬後,其投入產出的價效比也遠高於影視作品或歌曲,流量更是酬勞的保證。
某平臺藝人統籌小方(化名)認為,選秀節目出身的藝人淘汰速度極快,大多數經紀公司都會在藝人的“黃金期”追尋更多綜藝機會賺快錢,“消耗得差不多了,正好再選一波新人。”
疫情導致通告減少
2019年影視寒冬導致市場下行,令不少演員或歌手不得不選擇綜藝“刷臉熟”。而2020年上半年,疫情導致劇組停擺、商演取消,更是令不少藝人開始自謀出路,選擇仍在正常執行的綜藝保持營業。
“流量藝人、歌手,說白了有大量閒置的時間。除了寫歌、商演、出專輯,其他時間都是空著可調配的。而且有的流量藝人甚至一年都出不了幾首歌,要不去演戲,要不就是綜藝,總不能閒著。”某平臺藝人統籌阿斯(化名)表示。
據阿斯的觀察,今年受疫情影響,想要主動上綜藝的嘉賓比往年還要更多,在酬勞上有可洽談的空間;一些“雲錄製”的節目甚至可以零酬勞配合。“還是因為通告太少了,就像藝人紛紛去直播一樣,大環境下必須積極尋找一些工作機會。”
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赫
製圖/新京報 許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