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和你們一樣愛好娛樂,每天關注娛樂新聞的【冷風說娛樂】,跟著我帶你們每天看最新資訊。
曾經有人戲言于謙一個人貢獻了德雲社一半的笑料,可見對郭德綱來說,于謙的確是他的命中貴人,但在當時看來,這對黃金搭檔的邂逅並不是件多麼令人欣喜的事,而且於謙是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而老郭則來自曲藝之鄉天津,如果不是北漂,兩人也許永遠不會相遇。
早些年老郭北漂的事很多人都知道,當時相聲界很不景氣,有些老相聲大師很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去學相聲,說得好的說不下去,想學的上天沒門兒,可能是當時老郭面臨的困境,但實際上對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來說也很難熬,那時觀眾很喜歡小品和流行歌曲,相聲卻很不受待見,可以說相聲演員在臺上說話,觀眾在臺下打鬧鬧鬧,吵鬧鬧鬧。
舞臺上說不下去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于謙還拿起了吉他,唱起了吉他相聲,硬要用三腳貓的功夫彈琴,才把相聲臺詞說完,不過好歹也是個有家底的人,父母都是高官,即使是玩玩兒也不會餓死,但是他的搭檔可受不了,當時的于謙還是北京藝壇的一位演員,和他搭檔的是劉穎,因為掙不到錢,團裡的演員們都在自己找出路,以前的搭檔劉穎也隨大潮出國留學。
可是演藝團雖不景氣,卻還有下鄉演出的活兒要幹,於是沒有演員的北京演藝團找到了郭德綱,其實直到現在老郭還是很感激,因為當時的他太困難了,與一群徒弟一起去北漂,房租一個月八百,只能在郊區租一個月,妻子王慧硬是把車和珠寶都當過日子。
當北京演藝團找到郭德綱時,開了個現在看來都不可能的條件,答應他只要好好幹,他和王慧把北京戶口給辦好,本來吃上一頓沒下一頓,突然間就成了北京人,當時可把老郭激怒了,不過後來再看,這顯然是公司領導的空頭支票。
首先說一下北京演藝團的實力,事實上北京演藝團這個名號其實是言過其實的,老郭後來回憶說,這個團在當時的北京市都沒有演出過,一般都是在市郊,所以當時人都是把外號叫市郊天王,進了團也只能勉強餬口,每天演出基本都只有幾十塊錢,就這還不能不去,不去就連幾十塊錢的生活費都掙不到,而於謙更慘了,據說工資最低的時候,每月只給幾塊錢,也正是這個原因,讓于謙開創了自己的演藝事業。
于謙和劉穎合計光靠相聲根本養活不了自己,還得想辦法多露臉,於是兩個警察在《編輯部的故事》裡以及以後的《小龍人》等一系列影視劇中的表演,後來劉穎很難堅持,選擇了去日本,留下了兩個落單的于謙,此時于謙為了進入電視臺工作,特地進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大專班,系統學習影視表演方面的知識,再經過幾十年的歷練,終於有了精彩的表演,不過這一切都是後話。
那時候的于謙主要還是在央視和一些地方衛視做節目,在團裡的堅持更多是因為愛好,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堅持,最終讓天南海北的兩個人走到了一起,有了後來的郭德綱這對金主搭檔,才有了今天的兵強馬壯的德雲社。
2000年,于謙與郭德綱首次合作,北京演藝團在廣德樓演出時,正好缺了一個捧哏,於是請郭德綱來代言,兩人臨時搭起一隊戲,表演了《拴娃娃》,之後兩人便陸陸續續地合作了幾次,郭德綱就按捺不住,想拉于謙入夥,當時郭德綱的搭檔張文順先生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太好,跟郭德綱搭檔越來越力不從心,正巧于謙出現,於大爺為人低調謙和,又很有才氣,接過郭德綱的包袱後得心應手,漸漸地,于謙從逗哏變成了捧哏。
而且於老師的搭檔劉穎從日本回來後做起了生意,不過據說買賣沒有成功,後來在師傅李金斗的幫助下,又回到了相聲舞臺,不過等到再上舞臺已經是2003年了,雖然劉穎沒能大紅大紫,但還是有恩於郭德綱,畢竟與于謙搭檔了十年,讓于謙擁有了深厚的舞臺經驗,也讓于謙堅持到了郭德綱的到來,而且也是因為劉穎的離開,才讓于謙救了他漂泊的郭德綱,讓郭德綱撿到了落單的于謙。
現在劉穎已加入鐵路文工團,與張浩楠合拍,不過,與老搭檔于謙相比,這樣的結果難免讓人覺得世事無常,郭德綱的大火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努力,也是造化弄人,當年“濫竽充數”的浪子早已成了紅顏知己,只是那時候的承諾不知是否兌現,不過老郭已經賺到了,即使沒有北京戶口,得一于謙就足夠了,如今這樣的事情已經不用再證明或索取,畢竟郭德綱已經成了一名唐僧,誰不想蹭一下呢?
以上是(冷風說娛樂)為大家介紹的,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評論哦~瞭解更多的娛樂資訊,請關注(冷風說娛樂)!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冷風說娛樂)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