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導遊其實不好當。因為當你向遊客介紹“大家好,這裡就是太后的慈寧宮,‘甄嬛’住的地方”時,旁邊可能會有人問:
“那碎玉軒在哪?‘眉姐姐’的存菊堂又往哪個方向?”
於是,你語塞,不得不花點時間給遊客解釋電視劇和歷史的區別。
為什麼呢?因為“甄嬛”是一個藝術人物,小說中的“甄嬛”,並非生活在清朝而是架空朝代,和她相愛相殺的皇帝也不是雍正,而是玄凌;不過,觀眾朋友們往往還是更熟悉電視劇裡的“甄嬛”,她的原型就是清朝歷史上的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雍正帝之妃,乾隆帝之母。
至於“甄嬛”這些年來火到什麼程度,至少在刷《延禧攻略》時,看到太后出現,彈幕裡必定是一水兒的“上一屆宮鬥冠軍”或“嬛嬛”!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甄嬛”,和電視劇有多大區別呢?很遺憾,真實的甄嬛,不像電視劇裡那樣老謀深算,而是活得頗有些憋屈。
鈕祜祿氏的出身並不算十分高貴,四品典儀凌柱之女,11歲便被指給還是貝勒的胤禛,這個年紀在現代來說還太小,但在當時,父親為官,女兒最好的出路也就是嫁好人家,鈕祜祿氏選擇不多,至少和現代女性一樣去工作,養活自己萬萬不行。
所以她唯一的指望就在替胤禛傳宗接代,康熙五十年(1711年)弘曆的出生,讓長期在王府只有格格身份的鈕祜祿氏生活從此有了變化。
因為康熙帝很喜歡這個聰明孫子,稱讚鈕祜祿氏有福氣,胤禛自然懂得,弘曆作為皇孫,是自己登上皇位的加分條件,所以他愛屋及烏寵愛鈕祜祿氏,鈕祜祿氏在王府生活好了很多。
不過讓人感到疑惑的是,鈕祜祿氏雖然在雍正繼位後被封為熹妃,卻出現了“誤寫妃姓”烏龍,貝子允祹速記雍正帝封妃口諭時,居然將熹妃名字寫成了“錢氏”。
在很多電視劇中都有乾隆身份疑雲,有說乾隆是陳閣老之子,是漢女錢氏之子,或者是圓明園宮女李氏之子,這些傳聞都是不可信的野史,但熹妃在雍正後宮的地位的確很古怪。
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帝養女出嫁,清宮內務府資料中出現了熹貴妃字樣,但雍正一朝並沒有任何將熹妃提高為熹貴妃的冊文與冊封禮記錄。也就是說,電視劇中熹妃“甄嬛”春風得意從妃位一躍至貴妃,把皇后氣得牙癢癢的情節沒出現,她很可能只是地位視同貴妃。
而在乾隆登基時,熹妃42歲,這個年紀做皇太后,其實還很年輕了,故宮珍寶館有座很出名的“金髮塔”可以證明,“甄嬛”42歲之後的物質生活不錯,因為乾隆奉養母親還算是盡心。
不僅衣食住行都送上好的,還用黃金和白銀摻一起給太后打造了重3009兩的金塔,具體用處就是專門裝太后娘娘掉下來的頭髮。據《清史稿》載,太后80大壽,場面十分隆重奢華:
“先以上親制詩文、書畫,次則如意、佛像、冠服、簪飾、金玉、犀象、瑪瑙、水晶、玻璃、琺琅、彝鼎、赩器、書畫、綺繡、幣帛、花果,諸外國珍品,靡不具備。”
但即使乾隆給了太后足夠優越的物質條件,“甄嬛”也依然排除在皇權之外,因為乾隆帝是個講究權柄在握的人,就像《甄嬛傳》裡演的那樣,他忌諱後宮干政,更忌諱母后以身份干涉他決定,所以在繼位第3天,他便頒下了一道如此旨意:
“凡國家政事,關係重大,不許聞風妄行傳說,恐皇太后聞之心煩。皇太后仁慈,撫愛朕躬,聖心切至,凡有所知,母子之間,豈有不告之理?(重點)但朕與諸王大臣所辦政務,外人何由而知?其應奏聞母后者,早已奏聞矣。”
乾隆這道旨意既是警告那些想走太后門路的人,也是在直接告訴“甄嬛”,不許以任何手段形式插手朝政,幾乎是明晃晃威脅,“其應奏聞母后者,早已奏聞矣”,就是說讓你知道的事情,你可以知道,不讓你知道的,我不說,你也不要來問。
而這道旨意的背景,很可能便是有人已經告知“甄嬛”某些事務,因此遭到乾隆處理。
可見在古代,女子的地位真是很低下,即使貴為了太后,也不過籠中鳥,金絲雀,凡事只能依靠丈夫和兒子卻不能自己主動去爭取些什麼,實在可悲。
都說甄嬛是“宮鬥冠軍”,但這難道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甄嬛絕非真正的大女主,她和歷史上無數後宮女子一樣,是依附大樹的絲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