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開展近四個月以來,國家多部門持續加強監管力度,讓“飯圈”亂象得到有效整治。在欣慰與振奮過後,面對明星藝人接二連三違法失德的行為,社會各界對於加強文娛從業者思想道德素質提升的呼聲正越來越高。面對多元主體參與的市場,如何管起來、嚴起來,“一把尺子量到底”,需要多方力量主動介入,積極應對。
這兩天,一段只有12秒的綜藝片段引發網友熱議。影片中,得以與明星近距離接觸的普通觀眾感慨“你們好親民”。坐在地上的青年歌手接話:“我們就是民。”沒想到一眾明星卻對他的回答不以為然,甚至吐槽他“你好傻”“說什麼傻話”。讓道出真相的人反倒成為笑柄。
見微知著。看似一個不起眼的綜藝片段,足以照見不少浸淫所謂“娛樂圈”太久的明星與創作者的自大與傲慢。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個別明星藝人挑釁道德、法律與民族底線的行為絕非偶然——由於缺乏正面教育與引導,在粉絲的“頂禮膜拜”與資本逐利的“造神泡沫”中,有些人自覺高人一等,從思想態度根源上就出了問題。
針對於此,一套正本清源,涵蓋篩選、培訓、考核、懲戒的思想道德培養評估體系亟待建立。透過層層選拔和培訓,從根源上杜絕亂象。而一旦有藝人“翻車”“崩塌”,又該如何強化評估和懲戒,以儆效尤?這些問題都需要多方參與介入,深入慎重研究。
過去,各級文聯、劇協、演出行業協會等組織機構,對於國有院團、會員機構與從業人員,依法定期開展文藝領域的行業教育和行業自律活動。然而隨著文化娛樂產業高速發展,偶像經濟、網紅經濟、綜藝真人秀等一批新興領域誕生。對於這些散落在市場各個角落、分屬各類大小經紀公司、工作室或是平臺簽約的藝人,如何更好地篩選、考核與監管,尚有盲區。眼下,他們的聲量日漸變強,對於青少年的影響力也相應擴大。因此,對於他們的思想道德與一言一行,絕不能放任自流。
首先應當明確,經紀公司與工作室有對簽約藝人進行政治素養、道德修養以及職業道德的培訓考核義務。比如,對於所謂“練習生”這一藝人預備隊的培訓,不應該只停留在歌舞表演等專業層面,還應將提升思想道德、文化修養納入培養體系之中,並將其作為衡量“練習生”能否“出道”的首要標準。而這之後,各類培訓考核更要貫穿藝人的整個職業生涯。目前,針對吳亦凡、趙薇、張哲瀚、鄭爽等違法失德藝人,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採取了“從業抵制”的方式來進行“事後懲戒”。在此基礎上,是否可以建立風險責任制,將藝人與所屬公司、合作平臺掛鉤。這些流量推手與藝人共享收割粉絲紅利的鉅額回報,一旦藝人出事,理當共擔風險,負有連帶責任。唯有如此,才能讓他們更加積極地介入到藝人思想言行的約束中。
而就從業者個體來說,“自律”是最好的方式。例如,某衛視多位藝人自發簽署《藝人藝德承諾書》;一些青年演員主動走入體制內,接受更嚴格的從業約束;還有一批經紀人與演員參加相關培訓班。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向大眾展示了他們自律的決心與態度。不過,一紙承諾書不是從業通行證,一次短期培訓更無法為個體“背書”。我們更期待的是多方參與,以思想價值為引領,對文娛全產業鏈、創作生產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管。
須知,市場大潮下,從業者不應模糊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最終追求。“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創作中心”從來不是口號,而應是每個個體與組織貫穿始終的行動準則。
作者:黃啟哲
編輯:施薇
圖片:視覺中國
來源:文匯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