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央視一姐。
她曾連續13年主持了央視春晚,主持風格落落大方,氣場從容穩重,臉上永遠帶著親切的笑容。
1999年春晚,趙本山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調侃:“倪萍就是我的夢中情人。”
鏡頭切換到臺下的倪萍時,她依舊如往常一樣帶著清新、自然、親切又大氣的笑容。
殊不知,此時倪萍心裡已經千瘡百孔。
她的兒子“虎子”被檢查出了先天性眼疾,如果不及時接受治療,5歲之前將面臨失明。
甚至會危及生命。
這是倪萍主持的最後一屆春晚,此後她辭掉了春晚的工作,在接下去的十年時間裡。
她四處奔波,為兒子“虎子”尋醫問藥。
2009年,虎子的眼疾徹底痊癒,倪萍身上的重擔終於可以放下。
闊別舞臺十年的倪萍,終於在2014年迴歸,然後成了《等著我》公益節目的主持人。
觀眾發現,倪萍胖了也老了,她滿臉皺紋,再也沒有了從前的明媚動人,一看就是飽經風霜。
後來倪萍參加節目時,說了這樣的一句話:
“如果有下輩子,我既不要爹孃,也不要孩子,也不要家庭,我只想一個人就夠了。”
看似雲淡風輕,實則飽含了無盡的辛酸。
誰也不知道曾經舞臺上,那個意氣風發的“央視一姐”,這一生到底經歷了什麼?
但如果翻開她的人生經歷你就會發現,這麼一位才華橫溢的人,卻奈何被親情和愛情,所拖累了一生。
倪萍原名叫劉萍,1959年出生于山東青島。
她的父母都是雙職工,上面還有一個比她大兩歲的哥哥。
倪萍的父母重男輕女,在她兩歲時就把她送到鄉下姥姥家。
雖然沒有父母的陪伴,但倪萍也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因為姥姥對她很好,什麼好吃的都留給她。
但倪萍的母親對待兒子卻非常寵愛,自己不捨得吃、不捨得穿,卻對兒子有求必應。
倪萍6歲那年父母把她接了回去。
可回到父母身邊的倪萍,也沒有感到多麼的幸福。
一是母親對哥哥的偏心讓倪萍心酸,有時候家裡蒸了白饅頭,母親卻還是讓她吃剩的。
好的要留給哥哥。
年幼的倪萍還要學著做飯、刷鍋洗碗,而哥哥卻不用做這些,即便這樣母親還嫌棄她做得不夠好。
二是因為父母性格不合,兩人動不動就吵架,鬧得家裡雞犬不寧,沒有一天安生的日子。
終於在倪萍十歲那年,父親和母親再也無法忍耐對方,然後結束了他們的婚姻關係。
離婚後,倪萍的父親遠走他鄉,並很快組建了一個新的家庭,還又生下了幾個子女。
從此以後,“父親”成了倪萍心中的代名詞,父女二人之間的感情也就越來越淡漠。
為了宣洩自己心中的怨恨,倪萍在17歲那年,將自己的名字由“劉萍”改為了“倪萍”。
當父親得知女兒這個舉動後,滿眼都是苦澀,尤其後來倪萍成了家喻戶曉的主持人後。
倪萍的父親更是痛苦不堪。
他明明有這麼一個優秀的女兒,卻不能光明正大的對外人說出那句:“倪萍是我的女兒。”
倪萍的姥姥勸解倪萍:“不論如何,他是你的父親,對你有養育之恩,離婚不是他一個人的錯。”
可倪萍內心,始終不願意與父親和解。
有一年,倪萍父親去看望倪萍,他想和女兒聊一聊家常,可女兒全程一副冷冰冰的樣子。
臨走時,倪萍父親鼓起勇氣問女兒:“你能再叫我一句爸爸嗎?”
倪萍終究沒叫出口,只說了一句:“快回去吧。”
2004年,倪萍父親病重,他唯一的念想就是再見一見自己的女兒。
倪萍哥哥早就原諒了父親,他不忍父親失望,給倪萍打了一個電話,讓她去見父親一面。
倪萍二話不說,當天就趕回了山東。
當她看到病床上那個瘦骨嶙峋的老人時,內心再也忍不住,上前緊緊握住了父親的手。
父女的隔閡到底融化在這一刻。
在父親生命的末期,倪萍守護在他的病床前寸步不離的照顧,雖然並沒有感情基礎。
但那些髒活累活倪萍從來沒有抱怨過。
父親離世前,哥哥一聲聲地喊著“爸爸”,倪萍張了張嘴,卻還是沒能喊出一句“爸爸”。
但父親卻感受到了女兒的親情,因為他是笑著走的。
後來,倪萍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心情,她說:“其實爸爸一直在幫我,我能夠報答的也只是喊一聲爸爸,但我卻沒有做到。”
短短一句話,道盡了她的愧疚。
父親走後,倪萍將對他的愛,轉移到了繼母還有她的子女身上。
她拿出一部分積蓄給繼母買了一套寬敞明亮的房子,讓她安享晚年。
倪萍還託關係,為幾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安排了工作。
相信倪萍父親泉下有知,也能感到欣慰了。
在倪萍和父親這場親情的拉鋸戰中,沒有贏家,只有無盡的遺憾。
在父親離世這年,倪萍也離了婚。
她成了一個單親媽媽,帶著兒子一個人生活。
倪萍,一生之中有過5段感情。
但她要麼被後來者插足;要麼夫妻感情不和離婚;要麼是因為孩子的問題而被拋棄。
倪萍的第一段婚姻是在山東老家時,維持的時間比較短,兩人育有一個女兒,因為聚少離多。
倪萍第一段婚姻平靜結束,離婚後,女兒跟著前夫一起生活。
到北京發展後,倪萍和小品演員郭達相戀,但兩人的戀情遭到了郭達父母的反對。
很快,這段戀情就畫上了句號。
1991年,倪萍認識了現在很有名氣的導演陳凱歌。
然後兩人相戀後同居。
這段感情幾乎影響了倪萍一生。
倪萍和陳凱歌同居6年,在她心理上一直把自己當成了“陳家”的兒媳婦。
陳凱歌也不止一次對倪萍說:“一直跟我過吧,我會給你一個家。”
陳凱歌父親生病時,倪萍無微不至的照顧,雖然還沒進門,但做盡了兒媳婦的義務。
就連陳凱歌父親去世時,也是倪萍以“準兒媳”的身份,一手操辦的。
倪萍滿心期待陳凱歌給她一段婚姻,卻不曾想陳凱歌早就愛上了比他小16歲的陳紅。
兩人揹著倪萍談起了戀愛,在外面風花雪月。
在沒有和倪萍分手的情況下,陳凱歌就和陳紅有了孩子,陳紅迫不及待地找了倪萍。
面對倪萍的質問,陳凱歌只是淡淡回答了一句話:“她懷孕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1996年,倪萍和陳凱歌結束了6年的感情,然後眼看著陳凱歌和陳紅在國外結婚。
婚後生下兩個兒子。
這段感情對倪萍傷害極大,她回憶起這段戀情時說:“那是一段沒有自尊,失去自我的日子。”
離開陳凱歌后,倪萍認識了攝影記者王文瀾,然後她被王文瀾的體貼、踏實所打動。
1997年,倪萍和王文瀾走進婚姻,兩人在婚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可幸福的日子沒過多久就被打破了。
40歲那年,倪萍冒著高齡產婦的危險生下了兒子。
王文瀾喜出望外,給兒子起名“虎子”,希望他能像一個小老虎一樣,茁壯健康地成長。
可沒想到,虎子在4個月大時,被診斷出了先天性白內障,如果不及時治療後果很嚴重。
倪萍和王文瀾覺得天都塌了。
為了給兒子治病,夫妻倆拼了命地賺錢來支付昂貴的費用。
很快,他們就掏空了家底,還欠下了很多外債,虎子的眼疾不僅考驗著感情,也考驗著人性。
倪萍想把房子賣掉給兒子治病,但遭到了王文瀾的反對。
夫妻二人產生了分歧,爭吵成了家常便飯。
倪萍白天跑醫院,晚上坐在沙發上一根接一根地抽菸,伴隨著無聲的哭泣,巨大的傷痛將她淹沒。
2004年,倪萍和王文瀾離婚。
王文瀾留給倪萍母子一筆錢後,離開那個家,他們的兒子“虎子”也交給倪萍來撫養。
倪萍又當爹,又當媽,精神壓力和經濟壓力,幾乎把她壓垮。
但倪萍想起姥姥跟她說的一句話:“你自己不倒,別人推不倒,你自己不想站起來,別人也扶不起。”
倪萍堅強地站了起來,勇敢地面對現實。
為了給虎子看病,倪萍不得不重返影壇,她為了能有戲拍,不得不放下了自己的尊嚴。
倪萍找到馮小剛,二話不說“撲通”跪了下去,懇求他給自己安排幾個角色,哪怕是小角色也行。
馮小剛得知倪萍這麼做,是因為給孩子治病後,先給了她一筆錢,讓她給孩子看病。
然後又在幾個作品中,給倪萍安排了角色。
倪萍得知國外有治療眼疾的好辦法,她把虎子送到了國外治療。
可自己要在國內工作,虎子一個人在國外又沒人照顧。
在倪萍為難時,母親站了出來,提出自己去國外照顧虎子。
就這樣,倪萍母親帶著虎子在國外生活了9年。
為了減輕倪萍的負擔,倪萍母親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日常生活也是儘可能的省吃儉用。
年邁的母親,三個月瘦了12斤。
倪萍也沒想到,一向偏心哥哥的母親,竟然會為了自己的兒子,甘願受了這麼多的苦。
幸運的是倪萍又遇到了導演楊亞洲。
楊亞洲欣賞倪萍的堅強,再加上他也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所以和倪萍格外惺惺相惜。
兩人低調地走到了一起,婚後,楊亞洲把虎子視如己出,積極出錢出力為虎子看病。
不論多昂貴的藥物,楊亞洲也捨得花錢。
終於,在倪萍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虎子的眼疾徹底被治癒。
倪萍用了10年的時間,換回了虎子的健康和光明。
她也用實際行動,見證了母愛的偉大。
五段感情、三婚兩離、六歲被重男輕女的母親送到鄉下、十歲父母離異、四十歲傾家蕩產為兒子治病。
倪萍,看似光鮮亮麗的背後,實際上是無盡的坎坷和折磨。
所以,歷盡滄桑後她才會說出那句:“如果有下輩子,不要爹孃、不要孩子,也不要家庭。”
沒有經歷過刻骨銘心的傷痛和挫折,不會發出這樣的感慨,也不會明白背後的含義。
不過好在倪萍都挺過來了。
她在淚水中和父親和解,看到母親的付出後,不再介懷她對哥哥的偏心,用孝心托起母親的晚年。
她找到幸福的婚姻後,提起陳凱歌坦然回應:“那都過去了。”
倪萍一生,命運給她太多苦,但她卻始終微笑面對,然後把苦釀成了另外一種風味。
如今對花甲之間的倪萍來說,家庭幸福美滿、兒子健康成長,就已經是最大的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