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半百依然無敵可愛的星際寶貝,今年捲土重來了!
上一季《曼達洛人》,我們跟著Baby Yoda打過巨型怪獸、看過宇宙絕景,穿越星河,出生入死,回過神卻猛然發現,除了壽命超長,愛吃青蛙,這隻小小外星生物的一切,我們居然一無所知
愛上Baby Yoda很容易,想了解Baby Yoda卻不容易。它空空如也的身份檔案,在全球引發了一場尋親狂潮,可惜,至今沒有進展。
長相萌中帶醜,能力飄忽不定,臺詞都沒有一句,這樣一隻皺巴巴的綠色小怪獸卻能席捲網路?當然不可能只是靠臉吃飯這麼簡單,背後其實是大靠山《星球大戰》叱吒整個星球近半世紀的核心魅力。
靜如處子動若脫兔
沒看過星戰的人不少,但沒聽過星戰的人,實在不確定是生活在哪個星球。這個可能比你年齡還大的響亮名字之下,有著數不盡的衍生小說、漫畫、遊戲、影視作品,一時之間很難消化。
沒關係,今天就和我們一邊深挖Baby Yoda的猛料,一邊回顧這部流行文化聖經,一起走進那段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星系中,波瀾壯闊的太空傳奇。
50歲也是寶寶
Baby Yoda不是字面意義上的“尤達寶寶”,這是邁進星戰宇宙前,你需要知道的第一件事。上一季官方命名它為The Child(那個孩子),這一季又安上了一個奇奇怪怪的真名——Grogu???
我們和廣大網友一樣不買單,下面還是稱它為Baby Yoda吧
Baby Yoda早年在絕地聖殿修煉,不知為何流浪太空,銀河帝國重金懸賞抓它,被曼達洛人救出,一度不知該把它送回哪裡。如今雖然迴歸絕地陣營,但它的未來和過去一樣,依然迷霧重重。
如果對星戰稍有了解就會發現,它長得根本就是900歲絕地最高大師尤達做完熱瑪吉的樣子。
尤達大師正在提光劍趕來
Baby Yoda的愛稱由此而來。儘管並非尤達大師本人,但來自同一物種的它,也已經有50歲高齡。
一出場就被狠狠追殺,應對大場面也不慌不忙。大人打架,它在喝湯,乖巧之餘,透出一股活了半個世紀的淡然。平日裡不愛聽話愛搗蛋,緊急關頭卻伸伸手指就能使出驚人“原力”,隔空鎖喉、控制怪獸、治癒傷口。
三十六計閃為上策
口刃風暴步兵
來點原力讓你見識一下(欸不是
來點真正的原力讓你見識一下
Baby Yoda的身世作為《曼達洛人》的最大懸念所在,背後其實也是星戰宇宙的一個終極謎題。
從1980年,尤達大師在《星球大戰V:帝國反擊戰》首次現身以來,這群綠色物種始終保持神秘。面對全球追問,星戰之父喬治·盧卡斯只聳聳肩:“其實我也從來沒搞清楚尤達來自哪裡,它的物種是什麼,它就是一個謎。”
醜萌臉源自愛因斯坦
雖然不知道尤達來自哪個星球,但我們知道它的原型是人類!
創作者Stuart Freeborn提取了自己臉部的可愛特徵,又融入了愛因斯坦的智慧氣息(例如說髮際線?)。難怪Baby Yoda比尤達年輕850歲,那股捉摸不透的機靈勁倒是沒變。
神似悲傷蛙的“審醜”,是星戰的一貫風格。在首部星戰的拍攝片場,一堆外星人群演坐在酒吧的畫面,連導演喬治·盧卡斯本人看了都倒退三步。
但這種醜美醜美的設計,反而成了星戰脫穎而出的關鍵之一。要知道,在星戰上映之前,太空美學一度固化成塑膠的金屬風格。而星戰裡髒亂差的場景、怪奇醜的生物,完全扭轉了人們對科技的完美幻想。
其中流露出的“高階科技/低端生活”賽博朋克式議題,比《銀翼殺手》還要早五年。
寶寶穿的是Margiela還是Yeezy?
Baby Yoda 2019早秋度假系列(誤)
《曼達洛人》一經播出,就有時尚雜誌深挖Baby Yoda的好品味。
它那身從沒換過的襁褓,保暖度媲美Maison Margiela的羽絨被大衣,頹廢鬆垮的褶皺又神似Rick Owens,而彷彿穿越過宇宙荒漠的土色,在星戰死忠粉Kanye West手下任何一季的Yeezy都看得到。
或許你很難想象,這部風格粗糲的太空史詩,其實服設製作精良到不行。戲服設計師John Mollo就以第一部《星球大戰》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戲服設計。
黑武士的頭盔、天行者兄妹的日式服裝,或許和山本耀司、川久保玲在當時嶄露頭角不無關係
而在星戰前傳中,一反正傳的低調奢華,戲服設計師Trisha Biggar跟著這趟瑰麗冒險,展開了目眩神迷的銀河高定秀。
艾米達拉女王被打造成宇宙第一時博,坐擁“時尚原力”。服設靈感海納百川,中國宮廷禮服、蒙古帝國婚紗、古俄羅斯服飾、高麗王朝妝容,大紅大紫大金無奇不用,寓意女王成為銀河新希望。
艾米達拉女王每次出場都要換裝,走一條路換兩身衣服,一路換上了《VOGUE》
然而艾米達拉最終喪生,但星戰系列脫俗的奇裝異服,確實改變了科幻電影的服裝概念。回看《曼達洛人》第一季,也得到了艾美獎最佳科幻戲服提名,還算沒給女王丟臉。
星戰祖傳手作匠心
在這個萬事靠CG的特效時代,Baby Yoda卻是個真實存在的木偶。小小一隻,造價高達500萬美金,拍攝時還需要兩位技術人員共同遠端遙控。
一方面,木偶柔軟有光澤的肌膚、細緻入微的動作表情,是計算機建模不能比擬的;另一方面,如此“又貴又笨”的方式背後,是星戰祖傳12代的手作匠心。
想當年Baby Yoda的前輩尤達大師,更是需要5位木偶師一起配合,才能展現身高0.66米的絕地大師的不凡身手。
喬治·盧卡斯和他的星戰拍攝道具
回到《星球大戰》破石而出的70年代,蘋果電腦公司也才剛成立,想要實現喬治·盧卡斯的星際狂想,不是滑滑滑鼠就能解決得了,全靠劇組團隊兼職工程師,發明出各種拍攝技術和器材。
風靡宇宙的光劍,真身是木棍包著感光紙
星際最快的飛船千年隼、震懾銀河的殲星艦,原材料均為硬紙板。在出了名難搞的喬治·盧卡斯“需要看得出建造邏輯”的嚴格要求下,艦船的每顆鉚釘都清晰可見。
而風馳電掣的飛行器追逐片段,其實由攝影師步行慢速拍攝,後期加速24倍播放。原本只想認真打工,一不小心卻改寫了好萊塢電影的製作傳統。直到今天,這些技術仍然在發光發熱。
銀河系版《如父如子》
《曼達洛人》中比颯爽利落的戰鬥戲碼更好看的,無疑是曼達洛人的帶娃日常。
開一下飛船都不行哦?
抱抱!
《曼達洛人》這個以嬰兒作為最強武器的故事,脫胎自1970年代日本武士片巔峰之作《帶子雄狼》,內裡卻有一個極妙的反差設定,“那個孩子”Baby Yoda其實比爸爸曼達洛人年紀還大。這個如父如子卻沒有血緣的太空跨種族家庭,反而從新的角度探討了親子關係。
寶寶第一次看到揭下頭盔的爸爸
隨著劇情展開,原來獨來獨往的孤膽硬漢曼達洛人,開始承擔奶爸重任,生性乖張的Baby Yoda也開始學習理解人類的感情。他們的相處,傳達著一個再簡單不過卻很難做到的道理:相互信任、彼此尊重、一起成長,才是最好的關係。
家人的羈絆是星戰宇宙的重要核心,不過說來心酸,這對高齡寶寶和新手奶爸,居然是星戰中罕見的溫馨父子檔。
星戰的大部分主角都在父母缺席的環境中長大,該死的命運又讓他們免不了要面對親情和大局的終極抉擇。所以說,星戰的冒險,其實也是每個孩子在茫茫宇宙尋找自我的旅程。
2020大戰還得靠可愛決戰
Baby Yoda出門巡視,瞧瞧誰還沒有看《曼達洛人》
可惜,堪稱驚世鉅作的星戰系列,隨著時代發展,漸漸陷入了經典作品慣常的尷尬境地,名氣很大,票房很慘,老故事已經打動不了新觀眾。
回想1970年代美國剛結束越戰,星戰給彼時的好萊塢打了一劑回魂雞血。現在沒有了尤達大師,由Baby Yoda接棒,舉起可愛原力的大旗,帶我們走進《曼達洛人》的太空西部之旅。
荒野吃蛙技能滿分
這一次,冒險屬於所有人。誰說只有男孩愛看太空飛船、光劍大戰,女孩一樣可以在星戰找到不同的樂趣。想想艾米達拉女王、萊婭公主,還有銀河系裡數不清的女性議員、軍官、絕地大師。
在當今充滿變數的世界,塔圖因(星戰天行者的故鄉)永遠在宇宙另一端恆定漂浮,奇妙原力永遠指引著迷途的人重新相信夢想。就像後來許許多多的偉大旅程,都因星戰而起。
23歲的詹姆斯·卡梅隆因為看了星戰,辭去卡車司機的工作,才有了《魔鬼終結者》和《阿凡達》。40歲的雷德利·斯科特因為“這麼棒的東西居然不是我拍的!”,受到激勵拍出了《異形》和《銀翼殺手》。
喬治·盧卡斯才是真爸爸
作為星戰之父,喬治·盧卡斯看到了更遠處。“如果有一天,我們殖民了火星,而殖民地的領袖說,‘我來這本來是想看看《星球大戰》裡的外星人的’,那我就心滿意足了。”
星戰早就從各個意義上拓寬了電影的邊界,而Baby Yoda的誕生,又一次打破了年齡、性別、種族的界限,讓早已沒了手持光劍保衛宇宙和平夢想的你我,喚起本心,重新大膽做夢!
《曼達洛人》第二季現已完美落幕,養胖的劇和寶寶可一次享用,加入星戰永遠不晚!
THIS IS THE WAY!
撰文 - Freda
編輯 - Nik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