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碩士在我家基本等同於文盲,仔細一查全家清華,無法反駁

高曉松:碩士在我家基本等同於文盲,仔細一查全家清華,無法反駁

"我恨我不能交給愛人的生命,我恨我不能帶來幸福的旋律,我只能給你一間小小的閣樓——一扇朝北的窗,讓你望見星斗。"

一扇能夠望見星斗的窗戶,面朝北方,將自己的眼界和心靈開啟一個新的高度。父母之言傳身教是至關重要的,就像是這扇朝北的窗戶,在不經意之間給孩子帶去了一個不一樣的視野,在耳濡目染之中不費吹灰之力便將孩子真正的帶贏在了起跑線上。

高曉松曾經說過,碩士在他那樣的一個家庭裡就只是等同於一個文盲而已。這個家庭該是有怎樣的高度和底蘊,才會讓高曉松面不改色地說出這樣的話。

高曉松:碩士在我家基本等同於文盲,仔細一查全家清華,無法反駁

雖然現在大學生在社會上很常見,但是碩士也不是一抓一把的,況且考研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真正去查了高曉松的家人背景之後,才知道,他說的這句話過於真實,絕不是在開玩笑。

1988年,高曉松考入了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這簡直就是當時的鐵飯碗,既擁有了未來又擁有了名譽,但是高曉松卻在大三那年選擇了退學清華,去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研究生預備班。

如若是在尋常人家,高曉松的這個決定無疑會遭到四面八方的阻止,但是高曉松卻成功的做了導演並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現在已經是中國最重量級音樂人之一的高曉松能夠在娛樂圈說著自己想說的所有話,沒有任何的忌憚,這股勇氣與當時從清華退學時如出一轍。

高曉松:碩士在我家基本等同於文盲,仔細一查全家清華,無法反駁

真正有追求並且敢於去實施的人一定是極其勇敢的,而在勇敢的背後他必須沒有後顧之憂,不必承擔家人的期望,也不必畏懼未來的失敗,這樣的底氣只有一個來源,那就是不凡的家庭背景。家庭底蘊帶來了影響是與生俱來的,這不是孤勇的行為,這只是在勇敢的追求自己喜愛的事物,並且擁有底氣。

高曉松的母親叫張克群,出生於德國柏林,是國家的一級註冊建築師,退休前曾經是清華大學的教授。在張克群四歲的時候就跟隨著父母回到了中國,之後在清華附小讀書學習,之後更是考入了清華大學建築系師從梁思成。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高曉松說這句話其實是源於自己的母親,在高曉松的認知裡,母親張克群一直都有著民國才女林徽因的風範。

高曉松:碩士在我家基本等同於文盲,仔細一查全家清華,無法反駁

張克群小時候曾想做一名相聲演員,但是後來沒有做成,於是就養成了北京話裡的"貧",這也就解釋了為何高曉松說話總是妙語連珠了。

張克群的教育理念就是"別管那麼多",她總是隻管孩子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她自己也是堅守在自己愛的事業上。

"一個家庭的爸爸媽媽都在搓麻將,指望小孩看書,那是不可能的。我們在家裡要不就是看書,要不就是聽音樂,所以孩子也是。"

高曉松:碩士在我家基本等同於文盲,仔細一查全家清華,無法反駁

張克群認為這就是家長言傳身教的精髓,現在的張克群雖然已經退休,但是仍然一個人揹著包在美國考察天主教的遺址。

孩子在家長身上學習到的不應該是知識,而是追求知識的勇氣和方式,文憑也不應該是衡量孩子成功與否的標誌,只要學會了積極向上的追求,對於愛的東西,肯定會有所成就。

而家庭的力量就在於此,一個人的努力也是不夠,母親張克群絕不可能憑藉一己之力將孩子們帶上一個新的高度,其他的家庭成員也是不可或缺的榜樣。

高曉松:碩士在我家基本等同於文盲,仔細一查全家清華,無法反駁

高曉松的外公是張維,是著名的固體力學專家,也是兩院的院士,不僅擔任過清華大學的副校長,還是深圳大學的創辦者。

而高曉松的外婆陸士嘉則曾是清華大學航空系的教授,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籌建者之一,並且還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空氣動力學專業。

相比較於優秀的外公外婆來說,高曉松的父親高立人雖然稍顯遜色,但是高立人也曾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系,也曾是清華大學的教授。

高曉松:碩士在我家基本等同於文盲,仔細一查全家清華,無法反駁

可見高曉松的一家都與清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他們的家庭聚會簡直可以直接在清華校慶時一起舉辦了,全家包攬名校學歷的低機率事件就這樣在高曉松的家庭裡發生著。

多數的家人都是在清華大學完成了本科的學習,然後在再去往世界各地的高階學府深造,最後繼續回到清華教書。

很多人都會將成功的教育的原因歸結為"有錢、有權、有資源",但是這是不是意味著"沒錢、沒權、沒資源"就不配擁有成功的教育?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為有錢和懂教育完全是兩碼事,父母的教育觀才是至關重要的存在。

高曉松:碩士在我家基本等同於文盲,仔細一查全家清華,無法反駁

張克群的父母用自己的言傳身教給女兒帶來了能夠看見星辰大海的視野,高曉松的父母用自己的感同身受給兒子帶來了追求熱愛的勇敢與果斷。

與其去讚歎高曉松這個連碩士都被認為是文盲的家庭,不如再去深度思考一下,這個厲害的書香世家背後的力量是什麼。

人們總是習慣於去模仿別人的成功,在起跑線上就給孩子捆綁上了對他看似有利的興趣引導,實則是讓他承受著這個年齡不該有的壓力。

高曉松:碩士在我家基本等同於文盲,仔細一查全家清華,無法反駁

教育在家長的眼裡似乎交給教育機構的老師就夠了,回到家之後一切就變成了家長玩著手機、孩子被逼學習的狀態,這樣的棍棒之下是不可能讓孩子們生出真正的求知慾和追求的。

"當時我家裡有好多書,連走廊裡都擺滿了書。書櫃下面都是卡片櫃,那個時候沒有谷歌搜尋,看書得把筆記記在卡片上,這句話在哪本書的第幾頁,於是我們家到處堆滿了卡片。我常常隨手撿起一本書,一看就是一個下午。對我而言,讀書就像吃飯。"

這是高曉松在《魚羊野史》裡的原話,隨手撿起的一本書都可以是一個下午的時光,這定是來源於對父母家人的模仿,在會覺得這件事並不無聊,甚至可以有趣起來。

高曉松:碩士在我家基本等同於文盲,仔細一查全家清華,無法反駁

看似有些戲虐的"碩士也只是文盲的"的話語,其實是在驚醒我們,真正的教育,不是模仿成功獲得文憑,而是模仿對真才實學的追求,模仿有底蘊的知識渴求和氛圍感染。

文/竹昂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13 字。

轉載請註明: 高曉松:碩士在我家基本等同於文盲,仔細一查全家清華,無法反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