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跨越29年,“侏羅紀IP”的第六部電影——《侏羅紀世界3》終於與觀眾見面。
目前,影片上映2天,內地票房已超2億,同時助推中國電影市場強勁復甦,時隔103天,單日票房再度破億。
怪獸電影作為一種電影型別,主要描寫人類和怪物間的對抗,憑藉特效技術給觀眾帶來視覺奇觀和感官刺激,在好萊塢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在中國院線片中還較為稀缺。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大蛇》《水怪》《變異狂蟒》等網路電影接連成為爆款,國產怪獸片在網路市場大放異彩。
國產奇幻電影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怪獸形象,經典神話傳說也為“中國神獸”的影視化創作提供了有待挖掘的富礦。
隨著《侏羅紀世界3》再度熱賣,我們不禁要問,中國的“怪獸”大片何時突圍?
爆款頻出,“怪獸”很有觀眾緣
《侏羅紀世界3》的熱賣不是個例,怪獸大片一直受到中國觀眾的歡迎,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進口片方面,兩大代表分別是“侏羅紀世界”系列和華納與傳奇影業共同開發的“怪獸宇宙”系列。“侏羅紀世界”前兩部分別於2015年和2018年上映,內地總票房超過30億元。
“怪獸宇宙”也可謂彈無虛發。2014年,《哥斯拉》4.81億;2017年《金剛:骷髏島》11.58億;2019年《哥斯拉2:怪獸之王》9.37億;2021年《哥斯拉大戰金剛》12.32億,票房均位列年度進口片前十名。
合拍片中也不乏賣座的怪獸電影,傑森·斯坦森與李冰冰主演的《巨齒鯊》票房達到10.53億,續集正在熱拍中。張藝謀執導的《長城》召喚出上古兇獸饕餮,雖然口碑平平,但票房同樣突破10億大關。
曾經稱霸春節檔的《捉妖記》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怪獸電影,但“萌獸”的設計別出心裁,許多場景和情節取材自《山海經》,輔之以閤家歡的故事,成功打動了觀眾,兩部取得了近47億的票房成績。
對比之下,也有一批國產怪獸片票房口碑表現不佳。2012年徐熙媛、郭濤等主演的《百萬巨鱷》號稱中國第一部驚悚怪獸片,最終只收獲1263萬。
2014年的《食人蟲》、2016年的《蒸發太平洋》也分別僅有2246萬和3501萬落袋。這三部均被批評故事單薄、特效粗糙,後兩部的評分更是隻有3.2和3.5分。自此,大銀幕上便難見到國產怪獸電影。
2018年,一部《大蛇》橫空出世,以單平臺破5000萬的成績創下網路電影票房紀錄,也就勢在網路電影市場掀起了一股“怪獸片”熱潮。最高峰時期,每月都有近10部怪獸電影立項。
《水怪》《陸行鯊》《巨鱷島》《大雪怪》《巨蜥》《變異巨蟒》等輪番登場,鯊魚上岸、巨蜥復活、雪怪橫行、鱷魚吞人,各種型別的奇異猛獸都被悉數打盡,其中不乏票房過千萬,甚至幾千萬的賣座之作。
究其原因,怪獸電影往往離不開驚悚、動作、冒險等元素的雜糅,追求視覺獵奇和感官刺激,這與網路電影主流受眾的觀影需求不謀而合。
然而,隨著數量井噴,質量卻未見提升,觀眾對這一型別也逐漸審美疲勞。2021年網路電影票房前十名中已經沒有了怪獸片的身影, 網路怪獸電影亟待一場換血升級。
國產“怪獸”如何突圍?
從1933年上映的電影《金剛》算起,好萊塢怪獸片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產生了“侏羅紀”“金剛”“哥斯拉”“大白鯊”“異形”等一系列極具代表性的知名IP,也形成了一套完備的工業化製作流程。
一部成功的怪獸電影離不開技術和故事兩大部分。在技術層面,怪獸電影要塑造出毛髮逼真、栩栩如生的龐然巨獸,還要呈現怪獸打鬥、毀天滅地的宏大場面,對特效技術和製作成本的要求不可謂不高。這也成為掣肘網路怪獸電影更進一步的主要因素。
然而,隨著中國電影工業水準的不斷提升,技術上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甚至不少影片在視效上已經能夠與好萊塢的比肩。
如何開發出中國觀眾喜聞樂見的“怪獸”故事便成了重中之重。
縱觀已有的國產怪獸電影,尤其是網路電影,大部分仍停留在對好萊塢大片的亦步亦趨之上,敘事單一,故事侷限在無窮無盡的打怪獸上,怪獸造型也似曾相識,套路雷同,甚至有不少如《恐龍世界》一般的“蹭熱度”之作。
網路電影《恐龍世界》劇照
在好萊塢大片尚且被人詬病“重特效、輕故事”之時,觀眾對於這些所謂國產怪獸感到審美疲勞也就不在話下。
《長城》之所以口碑不佳,就是因為沒能在好萊塢和本土化敘事之間找到平衡,取材自中國神話傳說的“饕餮”造型也被指是介於異形與恐龍之間的“四不像”。
張藝謀亦曾坦言,《長城》的問題出在劇本上,想要中外通吃的“1+1模式”已不再適用,現在的中國觀眾更喜歡本土化的故事。
中國電影也許缺少嚴格意義上的“怪獸片”,卻從不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怪獸形象。
周星馳《西遊降魔篇》中的魚怪、豬妖令人過目難忘,孫悟空顛覆性的“猴妖”造型也被認為最符合原著中的描述。
徐克在《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中塑造的怪獸形象同樣天馬行空,令人嘖嘖稱奇。
陸川的《九層妖塔》雖然口碑平平,但怪獸設計卻可圈可點,巧妙地將原著與《山海經》結合在一起,比如紅犼的原型是犼,崑崙水怪是神獸英招等等。
近年來的爆款國漫中也能看到不少有中國特色的怪獸形象,如《風語咒》中的羅剎與饕餮;《大聖歸來》中的混沌;《青蛇:劫起》中的“風火水氣”四劫等等。
《風語咒》中的羅剎
《白蛇2:青蛇劫起》中的“火劫”靈感來自《山海經》中畢方鳥
以《山海經》《封神演義》為代表的經典神話傳說不僅為“中國神獸”的影視化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不少好萊塢大片也經常從中國神話中取經,比如《神奇動物2》中的騶吾,《博物館奇妙夜3》中的“九頭蛇”相柳等等,足以見得這些民族瑰寶的獨特魅力。
《侏羅紀世界3》在瘋狂吸金的同時,也被不少觀眾指出故事單薄、缺乏深度等問題。這是不少好萊塢怪獸大片的通病,也正是中國怪獸電影的突破之道:不僅要追求一流的視覺效果,更要把精力放在講好故事上面。
接下來,還有多部含有“怪獸”元素的奇幻電影等待上映。陸川執導,王俊凱、苗苗主演的《749局》據報道將含有外星生命、怪獸、災難等多種元素;而烏爾善導演打造的《封神三部曲》中也必將呈現麒麟、雷震子等大量神獸形象。
跳出好萊塢怪獸片的型別套路,用中國特色的怪獸講好一個讓中國觀眾有所共鳴的故事,也許下一個爆款“神獸”就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