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登陸之際, 5萬美軍當逃兵, 僅有一人被送上絞刑臺
美國《紐約時報》曾經針對二戰逃兵做過一次專訪,雖然這是一段既敏感又極不光彩的歷史,但文章最後依然堅稱:懦夫的故事和勇者的故事一樣扣動人心。後者講述的是我們希望成為這樣的人,而前者則講述的是我們害怕成為這樣的人。
在整個二戰時期,逃兵是個忌諱的話題,媒體報紙上對這樣“逃兵事件”的報道少之又少。一來這並非是一件光彩的事,二來這樣的話題會影響己方計程車氣,更有可能淪為敵方的宣傳工具。為了減少這樣的逃兵事件,蘇聯應該是做的最為“徹底”的一個國家。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步步逼近蘇軍士氣低落,不少人厭戰情緒嚴重,面對這樣的窘境,斯大林釋出了著名的“第227號命令”,要求:所有將士在沒有上級的命令時,不準後撤一步,否則視為叛國。輕則判刑入牢,重則死刑。
這一“改變蘇聯命運”的命令在不少人看來是十分殘酷的,但是非常時期非常手段,當時德軍一路打到莫斯科城下,沒有必要的措施恐怕蘇聯早就是德軍的囊中之物了。不過,斯大林的這項命令在美國人看來就是“野蠻人的行為”,蘇聯的逃兵、叛逃事件沒少受到美國的嘲笑。當然,美國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在美國曆史學家查爾斯·格拉斯借《逃兵:一段被隱藏的二戰歷史》一書中深入探討了二戰中美國的逃兵故事。
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在戰爭中至少有5萬人成為逃兵。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不少美國老兵甚至還未從一戰中的陰影走出,在1942年5月美國陸軍的一份報告中顯示,至少有2822人叛逃。為此,美軍還增派不少心理護理分隊趕赴前線安撫士兵。1943年初,美軍還向所有士兵下發了一本名為《戰鬥者心理學》的小冊子,裡面詳細的介紹瞭如何讓士兵克服在戰場上的恐慌情緒。
當然,這樣的手段只是預防,而達不到根治。1944年6月6日,雖然此時的盟軍已經吹響了反擊的號角,但是在諾曼底登陸時,依然有不少美軍士兵利用登陸的契機集體當逃兵。這些人不僅在法國娶妻生子,甚至還與巴黎黑社會勾搭製造事端,洗劫商店民宅,利用自己美軍軍裝的掩護,偽造公文偷運、盜取美軍的車輛、武器。在盟軍登陸歐洲後,人們會看到這樣一幅場景:在外要對抗德國軍隊,在內還要清除逃兵團夥。
據統計,從登陸歐洲到德國投降,美軍查處的7912起案件中,有40%以上是逃兵所為。更具戲劇性的是,這些逃兵在被抓後,大部分都被遣送回原部隊繼續服役,只有不到1000人被送上軍事法庭,而真正處死的僅有一人。
這個倒黴蛋就是埃迪·斯洛維克,原美軍第28步兵團的一名普通的列兵。1944年10月9日,埃迪伺機逃跑,卻被憲兵逮了個正著。相比其他做盡壞事的逃兵來說,埃迪並沒有什麼嚴重的罪行,他既沒有謀殺也沒有搶劫,可惜他碰上了一個較真的上司——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當時駐法美軍中的逃兵現場日益嚴重,此時的德軍還在阿登山區放手一搏,為了穩定軍心、殺一儆百,1945年1月31日,在歐洲戰事即將結束之際,埃迪被艾森豪威爾下令槍斃。
德國投降後,在美國軍方不願深究的情況下,不少美國逃兵在當地過上了隱姓埋名的生活。當然,別以為太平洋戰場的美軍士兵不想逃,只是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除了日軍控制的島嶼外,他們根本無處可逃。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最重要一場戰役之一:諾曼底戰役,73年前的6月6日「D-Day」諾曼底登陸為此戰役的起始,由美軍遊騎兵部隊第2營所率領進攻的奧馬哈海灘傷亡最為慘重。一位96歲美國老兵,成為每年紀念這場血戰的主角。不過沒想到73年後,他道出了一個驚人的真相:我欺騙了大家,我並沒有登陸諾曼底。
克萊因(George Klein)長年被視為諾曼底英雄,他所屬的美軍遊騎兵部隊第2營在諾曼底中負責搶攻奧克角,為當年被德軍抱火圍困,無法前進的奧馬哈海灘部隊開啟缺口。在36小時激戰後,225名遊騎兵只剩90名仍能站在崖上。
今年6月6日,年逾96歲的克萊因獲邀出席紀念活動,與同樣參與戰爭的老兵們見面,生動地述說著他如何爬越懸崖,並與敵軍戰鬥,如何中彈受傷和被救出。但在他回國數週後,他突然道出一個驚人秘密:我不是英雄,那些在諾曼底中犧性的才是英雄,我並沒有登陸諾曼底。
其實早在多年前,當人們翻查當日資料,始終無法確認克萊因有否在諾曼底上出現。但由於戰爭中資料出現混亂並不為奇,既然他既隸屬遊騎兵,又真的在戰場上受傷,大家也不再深究。多年他一直肩負“諾曼底英雄”的名譽,到處出席演講,協助出版書籍和記錄片,為支持者簽名等;73年後的今天,可能他已發現無法逃避,決定道出真相。克萊因在1943年一次訓練中意外受傷骨折,致使他無法再留在遊騎兵部隊。
紀念諾曼底戰役組織D-Day Overload表示,克萊因可能對自己身為遊騎兵,卻因訓練受傷這低階理由,錯失參與這場充滿歷史意義戰役,而編出這個謊話。這不是單一案例,2009年和今年2月分別有兩人,Howard Manoian和Eugene A. Cook Jr.,都被揭露並非世人所認為的諾曼第英雄;他們雖然都參加過戰爭,但都沒有參與過此戰役。
(2017-08-24)
英國女巫通靈獲知軍方驚天秘密 諾曼底登陸為防洩密關進監獄
2017-08-05
愛歷史
在英國最近的一次判決女巫有罪已經是1944年的事情了,當時一個名叫海倫.鄧肯的女巫,準確預測了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的事情。
海倫.鄧肯可以說是英國30年代最著名的女巫之一,她最擅長的就是與死去的亡靈進行交流,也就是所謂的“通靈”。
海倫.鄧肯自稱可以在沉睡中釋放出白色介質與靈魂進行溝通。不過這種所謂的說法很難獲得人們的相信,許多人人都對此表示懷疑。其中就包括了當時的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主任,人們懷疑海倫.鄧肯所謂的釋放白色介質不過是提前吞下了紗布而已。於是人們提出讓海倫在通靈時接受X光檢查,不過海倫.鄧肯拒絕了這一要求,這就讓她的“通靈”能力變得不好說清了。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來找海倫.鄧肯進行“通靈”的人越來越多,因為許多人都想知道自己親人的下落。從1941年5月開始海倫.鄧肯一直住在朴茨茅斯。在一次降神會上,海倫.鄧肯精神恍惚的向人們表示:“英國的海軍艦艇有一艘沉入了海底,1100名水兵葬身大海。”而這時候的新聞報道中從未提及有任何一艘英國軍艦沉沒的訊息。海倫.鄧肯進一步“通靈”表示,她看到水兵的帽子上清楚的寫著“巴勒姆”。亡靈告訴她,巴勒姆艦在戰鬥中被德國潛艇擊沉,所有的人都沒能生還。
面對海倫.鄧肯的通靈,英國政府矢口否認,表示一切都是胡言亂語。然而僅僅幾個月以後,英國政府便宣佈巴勒姆號軍艦被擊沉的訊息。原來英國政府最初為了不影響士氣以及防止民眾恐慌, 撒了謊。將關於巴勒姆號戰艦被擊沉的訊息列為了最高機密,但不知道海倫.鄧肯到底是通靈還是從哪裡獲知了這個訊息。
從那以後,海倫.鄧肯便受到了英國特勤局的特別關照。當盟軍即將在1944年6月6日實施諾曼底登陸前夕,英國情報機構擔心海倫.鄧肯又突然“通靈”暴露盟軍即將登陸的訊息,給英國的國家安全造成真正的威脅,決定依據1735年頒佈的巫術法案逮捕海倫.鄧肯,罪名就是叛國罪。
面對英國政府對海倫.鄧肯的指控,遭到了她的矢口否認,她表示自己的兩個兒子,女婿都在英國軍隊中服役,她永遠也不會做出對英國軍隊不利的事情。但英國法院依然還是根據巫術法案認定海倫.鄧肯是一個有實力的女巫。1944年1月,倫敦老貝法院在經過了7天的聽證會後,認定根據1735年的巫術法案,海倫.鄧肯有罪,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收押於倫敦的霍洛威監獄,而且不允許海倫.鄧肯提起上訴。
被關進監獄以後,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還前往監獄探望了海倫.鄧肯,並認真閱讀了她的判決書,隨後丘吉爾發表了公開宣告指責法官在這個案件上犯下了可怕的不公與偏見。等到1951年丘吉爾再次當選英國首相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了1735年的巫術法案。
不過出獄後的海倫.鄧肯的日子並不好過,她依然受到了英國情報部門和警方的重點照顧,哪怕是在第二次大戰結束以後。1956年11月,在英國諾丁漢的一個私人悼念會上,警方突然闖入,他們想獲取海倫.鄧肯“欺詐”的證據,但介質竟然在警方的面前消失了,最終一無所獲。但警方還是以嫌疑人的身份對海倫.鄧肯進行了逮捕。據說海倫.鄧肯因為中斷了“通靈”腹部造成了兩處二級燒傷。
從警局出來的海倫.鄧肯變得異常虛弱,最終回到了她的家鄉蘇格蘭。5周以後,海倫.鄧肯便宣告去世,享年59歲。
歡迎訂閱愛歷史官方微信公眾號:愛歷史官網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厲害的魔術師,還有一個瑪利亞
網友“Jaja”:儘量遠離
(2017-08-05)
敦克爾克撤退的意義在於,為諾曼底登陸儲存了力量
2017-08-30
浩漢防務
1940年5月20日,德軍主力到達英吉利海峽沿岸,英法聯軍約40個師被包圍在法、比邊境的敦刻爾克地區。此時,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地區三面受敵,一面臨海,處境非常危急,唯一的生路就是從海上撤往英國。影片中,二戰才剛剛開始不久,英法聯軍就陷入全軍覆沒的窘境,怎麼辦?幸運的是此時古德里安以沒有接到命令為由裹足不前,整整休息了兩天,直到22日才根據A集團軍司令部的命令北上攻擊沿岸港口,給了英軍以逃出包圍圈的機會。同年5月22日,英軍2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旅在阿拉斯地區對德軍進行了反擊,這次出其不意的反擊重創了快速推進之中的德軍。同年5月24日,希特勒下令裝甲部隊停止追擊,這也是二戰中的一個疑點,或許希特勒更愛相信其直覺和命運的安排,或許是其他。
此時,皇家海軍開始動員起來,英國開始動員起來,所有的護衛艦和登陸艦及民用小船和運輸船舶都投入了運送英法聯軍的行動,萬幸的是此時英吉利海峽還在英軍控制下,大英帝國的皇家海軍仍然是世界第一,德國的潛艇還沒有入駐法國海岸的潛艇洞窟,法國戰役還在進行中,大撤退成為了最大可能儲存實力的選擇
在影片中,主人公是靠小船和樸實的英國民眾的協助下回到英國本土的,而英國民眾的血液中正是流淌著這種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不甘屈服的品格,或許這是作為島國的海洋民族冒險精神和團結一致精神,所換髮出的同舟共濟的性格吧!這使英國一度達到了世界之巔,也創造了縱橫七海的傳奇,他們的祖先有亨利八世,有伊麗莎白一世,更有對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德雷克海盜,也有英法特拉法加海戰的英雄納爾遜,更有意志堅強的二戰“三巨頭”之一的丘吉爾首相,也有號稱“沙漠之鼠”的蒙哥馬利元帥。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雖然這項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撤退行動使英國及法國得以利用各種船隻撤出了大量的部隊、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但是英國派駐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英國共動員了861艘各型船隻投入撤退,在這些船隊裡什麼船都有,有軍艦,有登陸艦,可這些遠遠不夠,有更多的民用船舶投入了運輸,甚至有拖網漁船,各種小艇等等,不列顛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得以再次昇華,由於皇家空軍無法完全封鎖英吉利海峽,有226艘英國船和17艘法國船被德軍擊沉,而納粹德國元首僅想用轟炸機即可把英法聯軍炸光的想法成為了泡影,雖然英法軍隊付出了撤退中,4萬餘人被俘,2.8萬餘人陣亡的代價,但英法聯軍仍然撤出了33.8萬餘人,這為盟軍日後在歐洲大陸的登陸留下了希望的火種,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英法軍隊從此在不列顛,在北非,在西西里,在D日的“海王霸王”行動的諾曼底登陸中,他們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最終在美軍和東線戰場蘇軍配合下,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完全勝利!
撫今追昔,二戰歐洲戰場的勝利源自一個偉大的行動“發電機”計劃之——敦刻爾克大撤退,這是二戰西線戰場勝利的基石。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以史為鑑,可知興替,不久之後的9月1日,當觀影者步入影院,重溫那段歷史時,請別忘記那些功勳卓著的武器和研製&生產&使用武器在反法西斯戰線上戰鬥過的人們,是他們最終扭轉了歷史的車輪,讓它步入了正確的軌道,或許他們大多已不在人間,但這片和平的土地有他們的熱血和付出,用一句莫斯科紅場上無名烈士墓前的名言作為本文的結尾吧!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萬古長青!”——僅以此獻給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武以止戈,好戰必亡,忘戰必危,前事不忘後事之師!End!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BOND”:敦刻爾克的大撤退成功的主要原因應該有以下幾點。1,德國方因為對法國第一階段戰鬥已經勝利,正準備佔領法國全境的下一階段作戰,空軍司令戈林又承諾只憑空軍就可消滅敦刻爾克的聯軍,導致希特勒下令所有裝甲部隊停止前進進行修整,給了聯軍大撤退寶貴的時間。還有種說法是希特勒估計放走這些人是為了和英國議和,個人認為不可能。2,英國方為了把這支精英部隊救出來是不惜一切代價全民發動。最後結果大家都知道了,33萬人逃脫,打仗打的是資源,工業能力,經濟實力,關鍵還有人,這33萬是隻要拿起武器就可以上戰場的部隊,如果這33萬人被全殲二戰程序真不好說。
網友“打工戰士”:諾曼底登陸投入了200萬人吧,而敦刻爾克才撤回不到30萬人,而且其中二十多萬都是法軍,這些法軍後來被英國送回法國重新組織後再次投入作戰,但是隨著法國投降,德軍一路猛攻,這二十多萬法軍也損失掉了。等於說敦刻爾克實際保留下來用到反攻的部隊就那幾萬英國遠征軍,這幾萬人怎麼能和後來上百萬投入登陸戰役的美軍相比?
網友“洋”:我看電視上解說這段歷史說,當時德軍沒想到英法聯軍這麼脆這麼弱,裝甲車和坦克沒有帶上足夠的燃料,裝甲部隊很多載具都是跑到沒油為止,但是跑的最遠的裝甲車距離敦刻爾克還有上百公里,所以停的時間是在等後勤補給還有整頓部隊,同時戈林想表現就說交給空軍處理,同時還有一部分法軍在拼死抵抗。多方因素造成的這個結果。當時並不是英法聯軍戰鬥力差而是德軍的戰略戰術超前戰鬥力太強悍。
網友“秋海棠之殤”:敦刻爾克的意義在於讓人們相信他們可以勝利,至於儲存實力,44年反攻有沒有那30萬人其實差別不太大。至於和戰狼哪個好看,其實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戰狼的成功也無非是給中國人打了一針雞血而已。
網友“庸世”:打不過人家就是打不過,誰又不是瞎子看不出來,說的那麼好聽有啥用,論武器裝備人口數量地理人勢,哪一點比不上德軍,就這樣被打的落花流水哭爹喊孃的倉皇出逃,還好意思說,
網友“屋大維”:簡直就是放屁,敦刻爾克完全是打不過德軍而潰逃的。最初兵力四十萬,過英吉利海峽就損失了十幾萬。還說什麼儲存力量。如果德軍全力進攻,就得全軍覆沒。當時說不上德軍撞見什麼鬼了,沒有全力進攻。簡直糊弄傻瓜呢。
網友“龍連超”:撤不撤只對英國有意義對戰爭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美國參戰蘇聯反擊才是決定性的。說實話包括日本那兩顆原子彈,才是真正摧毀法西斯得得決定性因素 。也奠定了美蘇爭霸美國霸權的基礎。至今仍然是最強超級大國也有關。
網友“Custer·Troy”:敦刻爾克撤退的意義就是讓所有人都知道,英國人最是最自私的,坑法國,坑我們遠征軍。一打仗就特麼到處坑
網友“潘兒”:說白了就是逃跑,記得當時讀史書,記載說當時古德里安的坦克師停止了進攻,當時很奇怪為什麼希特勒沒有繼續進攻吃下這到嘴的鴨子,後來才明白希特勒是對的
網友“無名小卒”:要不是德國進行東西兩面作戰,專打西線,英國早就被滅了。兵法大忌是腹背受敵,德國卻要這樣幹,失敗也是必然。
網友“上善若水”:確實這次撤退成功對於英法聯盟來說是保住了底子,對美國來說有隊友分擔總比一人獨抗來的好。勝利麼也是對德國說的,希特勒還指望人家投降抓點勞力填充工業力量呢,沒想到跑了,確實很氣。
網友“潘兒”:史書由勝利者所寫,一個大逃亡說的這麼華麗,就像tg引以為傲的常蒸,說白了不是被光頭打的四處逃竄麼
網友“六月荷花香滿湖”:說實話看了二戰開戰前後的那段歷史,德國進攻波蘭是被英法美波逼的,即使進攻波蘭後,德國人也是不願對英法作戰的,德對英法抱有敬畏和幻想才是敦克爾克撤兵成功的內因。
網友“陸道露”:不行就不行,找再多借口也是不行。難道割地賠款的屈辱也可以說成,意義在於避免滅族滅種,為日後崛起儲存火種。
網友“半夜狗叫屍”:儲存實力?英國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活著!可惜帝國元首格林,斷送了幾千架轟炸機,不然海獅登陸,就能消滅英國
網友“有你在我放心”:只有被趕出來的人才會有回去的心,這些不是那些年輕人會理解的,這是一種精神力量,臺灣的老兵不多了。
網友“解脫鴿子”:33萬是個冰冷的數字,而這些人到英國後可以訓練一些新兵!正如藥引子一樣!沒有這33就沒有後來的百萬!
網友“A __ 李春陽 ”:明明是倉促的大潰逃,說的那麼勵志敦刻爾克大潰逃最大的作用就是在當時的宣傳下激勵了士氣
網友“戰楓”:號稱“沙漠之鼠”的蒙哥馬利元帥????號稱沙漠之鼠的是英軍第七裝甲師,現在是第七裝甲旅!
網友“飄來蕩去”:幾十萬大軍手裡拿的都是燒火棍嗎?有飛機有坦克並沒有彈盡糧絕怕個毛啊
(2017-08-30)
【軍武次位面】作者:三無青年
戰爭絕對是科技進步最好的催化劑,武器的進步讓人類的戰爭空間從陸地擴充套件到海洋,由平面變為立體,從空中走向水下。在如今越來越複雜的戰場中,由海向陸的兩棲登陸作戰絕對是令世界各國軍隊頭疼的難題,這就催生了現代兩棲登陸作戰的利器——氣墊登陸船。力大如牛卻又快速靈活,看似脆弱實則結實無比,它的出現讓殘酷的登陸作戰少了幾分血腥和悲壯,今天筆者就來聊一聊氣墊登陸船的秘密。
▲《拯救大兵瑞恩》裡殘酷的登陸作戰
一提到兩棲登陸作戰,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的就是拯救大兵瑞恩裡慘烈的戰爭畫面。面對敵人堅固設防的海岸工事,士兵們只能冒死衝鋒。在敵人猛烈的火力打擊下,一排排士兵到下去,剩下計程車兵踩著被同伴鮮血染紅的海灘繼續發動血腥而又悲壯的進攻,直到自己倒下。誠然受技術水平的限制,二戰期間的兩棲登陸作戰只能做到這種最簡單的由海向陸的平面登陸,登陸方往往要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尤其像二戰期間最著名的諾曼底登陸,在戰鬥最激烈的奧馬哈海灘,整片海水都被士兵的鮮血染紅了。
▲氣墊船原理
兩棲登陸巨大的傷亡讓各國軍隊都認識到,需要一種能夠將作戰人員和武器裝備快速投送上岸,減少暴露於敵方火力的時間的投送工具。隨後一種特殊的船舶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就是氣墊船。氣墊船的工作原理就是透過大功率風扇向船體底部快速壓力大量空氣,使船體底部與水面之間形成壓力很大的氣團,將船體部分甚至全部都託離水面,這樣就猶如在船體和水面之間加入一個流動的氣墊,減小了水對船體的阻力,從而使得船體可以在水面和較為平坦的陸地上高速行駛,氣墊船的前進動力也是靠船上的風扇先後吹動空氣獲得,猶如螺旋槳飛機那樣。
▲巨大的風扇為氣墊船的航行提供動力,甚至可以直接開到岸上
目前傳統的排水型船舶最高航速也就30節左右,而氣墊船由於採用特殊的設計,其水面航速能輕鬆達到40節以上。氣墊登陸船是傳統的登陸艇和氣墊技術的完美結合,作為一種新型登陸工具,在如今的兩棲登陸作戰中逐漸嶄露頭角,其首要用途就是在由艦到岸或由岸到岸的登陸作戰中運送作戰人員和裝備搶灘登陸。
▲世界上第一艘氣墊船SR-N1
1959年,英國人科克萊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艘實用的氣墊船——SR-N1,同年7月科克萊爾駕駛這艘氣墊船從法國加萊起航只用了2個小時就成功渡過了英吉利海峽。巨大的成功讓人們馬上看到了氣墊船在兩棲登陸作戰中的軍事價值,於是從60年代起,世界各國就開始研製用於兩棲登陸作戰的軍用氣墊船。目前世界上已經出現多款成熟的大型軍用氣墊船,其中以美國LCAC最具代表性。
▲LCAC是目前美軍由艦到岸登陸的主力,可直接由各種兩棲艦船投放
LCAC艇長26.8米,寬14.32米,標準排水量87.2噸,動力裝置為四臺燃氣輪機,最大航速40節,最大可運載24名士兵和一輛M1坦克或150名士兵登陸。LCAC雖然其貌不揚,但確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快最具威力和效率的兩棲登陸艇,它的出現直接導致了美軍兩棲登陸作戰的革命。
▲LCAC實現了美軍由海到岸直接登陸
20世紀80年代晚期,第一艘LCAC加入服役,按照最初的建造計劃,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共需要建造108艘LCAC用以支援登陸部隊的兩棲登陸作戰,但由於軍費緊張最終只建造了90多艘,這90多艘LCAC也構成了目前美國由海到陸平面登陸的主力平臺。它的出現實現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由艦到岸的登陸作戰方針。由於LCAC體積不大,美國所有的兩棲艦船都可以攜帶。進行登陸作戰時直接開啟船塢門,LCAC就能直接把士兵和重型裝備以高速投送上岸,配合直升機的兵力投送,構成了美軍目前兩棲登陸作戰的基本形式。
▲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可直接開啟塢艙進行由海到岸的登陸作戰
▲歐洲野牛氣墊船
另一款為人熟知的氣墊登陸船就是大名鼎鼎的歐洲野牛氣墊船,歐洲野牛滿載排水量550噸,船長57米,寬25.6米,最大航速60節,最大航程300海里,可運送3輛T-80主戰坦克或10輛裝甲運輸車或500名士兵。相比於身輕體薄的LCAC,歐洲野牛可謂是勢大力沉,作為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氣墊船,其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為了配合蘇聯海軍由岸到岸的兩棲登陸戰略,要求其大航程,大運載量,強大的火力,在兩棲登陸作戰時不僅要運輸人員和裝備,還有進行火力支援和防空作戰任務。
▲歐洲野牛搭載的火力非常強大
其動力裝置為5臺燃氣輪機,最高航速超過60節,艦上裝備2門AK-630火炮,8套陣葉1M防空導彈,20至80枚魚雷,具備較強的火力支援和對艦對海攻擊能力,完全可單獨執行低強度的兩棲登陸作戰。到蘇聯解體時一共只建造了8艘歐洲野牛,烏克蘭分到5艘,俄羅斯分到3艘。2013年中國與烏克蘭簽訂購買協議,引進4艘歐洲野牛氣墊船,目前這批氣墊船配屬於南海艦隊,由於其巨大的航程和運載能力,非常適合南海地區的兩棲登陸作戰。
▲中國海軍的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船
氣墊登陸船從誕生到現在也只不過幾十年左右,但憑藉其在兩棲登陸作戰的巨大實用價值,目前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重視。從中國海軍的情況來看,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是我們很大一塊短板,而作為兩棲登陸作戰的利器,氣墊登陸船肯定是未來我們海軍裝備發展的重點。
▲未來075型兩棲攻擊艦也能搭載氣墊登陸船
▲最新國產氣墊登陸船
(2017-05-13)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連結,不保留本文連結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