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顯: 內地醫護援港抗疫,有何不可?

踏入7月,香港的疫情進入第三波暴發。月中時,單日新增已過百例。針對如何對香港疫情防控提供支援,知名專家鍾南山院士日前表示,應從檢測試劑及人力方面提供支援。

上週,《香港商報》引述訊息,稱港府已向中央求助,假如疫情惡化,醫療系統不堪負荷,即緊急調動內地醫護來港協助。中聯辦則表態﹕中央政府高度重視香港近期的疫情,將支援香港提高核酸檢測能力、協助建設“方艙醫院”等,有需要時,也將在醫用物資、醫療設施裝置等方面,提供大力援助。

然而,香港醫療界卻發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聲音。面對如今確診病例超過3000例,公共醫療衛生協會會長馬仲儀說﹕“我們有足夠的人手處理香港的醫療問題。”但在今年2月,累計確診只有94例時,馬仲儀那時卻公開說“醫管局因前線人手短缺而影響控制疫情的工作”。真是前後矛盾。

除她之外,香港醫療界一些人用種種千奇百怪的理由,反對內地醫護來港支援。例如有人說香港公立醫院醫生用英文寫病歷、藥物,用計算機輸入資料,而內地醫護講普通話、寫簡體字,可能會產生混亂。有人甚至造謠說﹕“內地醫療團隊會將港人基因樣本送往內地。”

顯然,這些言行都是被政治因素所影響、也是泛暴派一直強調的“政治攬炒”。從深層次看,這也是自香港迴歸以來,香港醫療界一些人為一己之私,頑固堅持的“保護主義”。

事實上,在1997年之前,所有英聯邦國家的醫生,均可在香港執業。迴歸後,《醫生註冊條例》的有關部分已被取消。現時法例雖有“有限度註冊”的安排﹕英聯邦國家以及在全球最傑出的醫學院畢業生,可以在港執業。但實際上,除了在兩所大學醫學院招聘教學人員,醫療界幾乎從來沒有以此途徑接受過任何外地醫生。任何海外醫生想在香港執業,不管有多大的能力和名氣,也不管來自世界哪間著名的醫學院,也得重新再考執業考試。

就是這種“保護主義”,令香港的醫生與人口比例,只有每千人約1.9名醫生,遠低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先進經濟體平均數3.4。這也令香港的醫生收入在世界都名列前茅。這從另一個側面解釋了香港醫療界一些人為什麼反對內地醫護人員支援。

此外,香港醫療界不少人還對內地醫護人員抱持極大的無知和偏見。有人聲稱﹕內地醫科大學用不著念5年就能畢業、專業知識不過硬、英文不好難以溝通、醫療標準不同,諸如此類。他們拒絕瞭解的是:內地醫學院和研究所培養人才都有嚴格的標準,有些甚至達到國際頂尖水平;英文醫學名詞是共通語言,內地醫護人員有些也有著豐富的國際經驗,英文水平與醫療水平一樣非常過硬。例如,在這次疫情暴發後,中國醫療隊甚至遠赴義大利等歐洲國家及秘魯、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展開支援。

總體而言,反對內地醫護來港協助抗疫的本質,是一些人把政治算計和經濟私利置於港人的健康福祉之上。面對逐漸升高的疫情,著眼港人未來能獲得更公平更令人滿意的醫療救治,內地醫護與香港醫療界應該形成長期性的互動安排。(作者是《香港新報》前主筆,資深評論員)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94 字。

轉載請註明: 周顯: 內地醫護援港抗疫,有何不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