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出生於書香門第,學識淵博,70年代封筆至今,作品依舊在暢銷書之列;倪匡社會經驗豐富,想象力天馬行空,成為香港名噪一時的大導演張徹、楚原撰寫劇本,票房收益十分可觀。
有一個女人和他們併成為香港文學圈的三大奇蹟,她就亦舒。
說起亦舒,我們對她的作品耳熟能詳,但對於她的個人生活卻是知之甚少。今天就和大家說說亦舒的初戀。
亦舒從小和哥哥倪匡一樣,或許是因為遺傳的原因,她很有文學才華,中學畢業之後,就在金庸旗下的《明報》任職。能夠獲得金庸先生的肯定,可見亦舒文字功底,絕不一般。
亦舒雖然文學天賦令人嘖嘖稱奇,但是感情方面卻是一塌糊塗的。在17歲的時候,名動香港文壇的亦舒喜歡上了鬱郁不得志的窮畫家蔡浩泉。
對於這段感情,倪匡很反對,因為他見過太多“蔡浩泉式”的文藝青年了。和他們談朋友,可能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但是要和他們結婚生子,就會產生種種問題。
要是一個秉性溫和善良的女人也就罷了,偏偏亦舒還是一個暴躁的脾氣。婚後一定是針尖對麥芒,遲早要破碎。
蔡浩泉(左)
但亦舒當時還年輕,年輕人就是無所顧慮、不計後果的,在不久之後,亦舒就和蔡浩泉閃婚了。當時的亦舒只有十八歲,很多女孩子在這個時候,還在校園裡面讀書。
婚後沒多久,亦舒懷孕了,亦舒的母親想要讓亦舒打胎,因為此時的亦舒還是一個孩子,怎麼可能負擔起撫養另一個小孩子的重任?生下來不僅是對亦舒本人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但是亦舒就是不聽,毅然決然地生下了兒子蔡邊村。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亦舒的婚姻真的和倪匡所預言的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激情的退卻,亦舒和蔡浩泉的感情漸漸地疏遠,到了最後,甚至鬧得不可開交。
至於原因,在社會上是眾說紛紜,而有人說是因為經濟上的原因,有人說是因為亦舒移情別戀,這種行為理所當然地引起了蔡浩泉的不滿。
但不管怎樣,這對曾經你儂我儂的恩愛鴛鴦最後一拍兩散,形如陌路。
亦舒和兒子
對於自己的兒子蔡邊村,亦舒一開始還會探望。但是當蔡浩泉另結新歡之後,亦舒就再也沒有探望過自己的兒子。似乎要徹底和自己的初戀一刀兩斷。
對於這樣的決裂,連亦舒身邊的親朋好友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他的哥哥倪匡就曾經在公眾場合,表示過對亦舒絕情的不滿。侄子倪匡更是直言說,姑姑之所以不見小表弟,恐怕是怕有一天小表弟找上門來要財產。
面對著親朋好友的指責,亦舒還是我行我素——她一直是一個不顧他人看法的女子。
縱使母親對待自己十分冷漠,蔡邊村還是依舊思念著自己的母親。
他曾經幻想,自己見到久違母親的那一刻,他可能會這麼說:“您好,是我。蔡邊村,你的兒子,很久不見。”或者是,“等你電話很久了,我們一次去吃點心,我知市內有一間很好的店子。”
由此可見,蔡邊村在心裡面還是非常在意自己的這個母親的。
蔡邊村
30年後,繼承了父母文藝細胞的蔡邊村已經成為了一個很不錯的導演,在電影圈子裡面有一些名氣。
蔡邊村在拍攝他代表作《尋母記》的時候,他曾經由衷地請求亦舒,和自己見一面。但是亦舒鐵了心了,並沒有做出正面的回應。
只是在自己的文學作品當中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你父親已經浪費了她的前半生,現在你又要去浪費她的後半生?”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段文字裡面暗指的就是前夫蔡浩泉和兒子蔡邊村。所以,這段文字一經發表,就引起了軒然大波。成為了華人世界的頭條八卦。
對於亦舒的行為,網路上,吃瓜群眾們看法,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
一種是認為,亦舒已經再婚,丈夫曾經是港大的教授,亦舒透過人工授精有了一個小女兒。她不希望兒子打破自己和丈夫平靜的生活,這是無可厚非的。另一種則認為,亦舒這種行為喪失了一個做母親的良知。
兩種觀點各有各的道理。但筆者認為,清官難斷家務事,我們作為看客實在沒有理由對他人的選擇指指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