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電影《芳華》裡的劉峰,他是電視劇《紅高粱》裡的張俊傑,他是《九洲·海上牧雲記》裡的牧雲笙,他也是《妖貓傳》白樂天,他叫黃軒,一名演員。
2017年被譽為“黃軒年”,這一年《海上牧雲記》、《芳華》、《妖貓傳》、《非凡任務》等劇一個接一個的上演,霸屏電視和影院,黃軒直接從不太受關注的演員變成炙手可熱的演員,他身上的書卷氣、文藝氣,加上本人謙遜低調的性格,受到了各知名導演的青睞。兩年後,馮小剛導演的另一部電影《只有芸知道》也再次找到了黃軒出演男主角。
從出道運氣不太好到炙手可熱的演員,從2016年接受魯豫訪問到現在,四年過去了,在這四年裡黃軒發生了什麼變化呢。2020年初,黃軒第二次接受魯豫的採訪,一個全新的黃軒出現在了眼前。
演員到了一定年齡,都面臨轉型的困擾,黃軒也不例外。再接受魯豫訪談,黃軒還是如曾經一樣謙遜真實,看似訪談,其實兩個人就像朋友閒聊一樣,說說困惑,聊聊現在。
想轉型和能轉型是兩回事,需要自身成長與成熟輔助,硬來只會給人感覺是男孩在演繹男人,不倫不類的,黃軒已經基本完成了他的轉型,魯豫是這麼認為的。
黃軒的朋友在看電影《只有芸知道》時感動不已,從中也看到了他男人的樣子,雖然黃軒的感覺不大。
男人不代表各個方面都必須成熟穩重,也可以保有純真的一面。所以“男人至死都是少年”這句話出自日本動畫《銀魂》。
對於男的永遠長不大,永遠是少年這個事,黃軒也有話要說。少年,代表本真,代表天然,代表純淨,並不是每一個人在經歷世事,看遍爾虞我詐,看清人之本性之後都還會給赤子之心留有一方天地。
一件事從善從惡不是絕對的,需要選擇,經歷過的選擇才更真實,是真實的自己。黃軒喜歡這樣的少年感,赤子之心是內心純粹散發出來的本能的東西,需要選擇需要堅定才會擁有。
演員與觀眾是可以互相轉換的角色,戲裡是演員,生活中是觀眾,工作之餘,旅行充實自己,吸收營養是黃軒的生活方式。
演員是將另一個人的人生演繹出來呈現給觀眾看,作為演員本人也只有過自己的人生。所以黃軒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安排了時間,一段時間演戲,一段時間生活。
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置身煙火氣才更加貼近民眾的生活,瞭解民眾的日常和生活,才能真實地演繹出可以進入民眾心中的好劇。
對於工作,黃軒希望能有那麼幾件事或者幾個作品可以代表自己,這也是人生某個階段的展現。所以對將來的事業,黃軒想做一名好演員,有更多好的作品。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黃軒也有自己認為的好作品標準。首先確實能夠帶來一些影響,給社會一些改變,在作品裡塑造一個讓別人感同身受的角色,引發了思考;其次是影響到了一些人,同時你自己的情感輸出也在裡面得到了一些表達和釋放;第三它同時記錄了當下的這個階段,在這個年齡段演員本身的狀態,一說到這個階段,就可以看這個作品,這就是那時候的自己。
《海邊的曼徹斯特》、埃迪·雷德梅恩的幾個電影,國內的《我不是藥神》在黃軒看來都是可以稱為好作品的作品,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有目標才有動力,有動力才會鍛鍊能力,有能力才會將工作做好,這是迴圈,也成就自己。
男人跟這個世界打交道的通道是事業,事業的起伏直接影響男人的狀態。如今的黃軒合作過諸多大導演,也有了不錯的成績,事業上的成功讓他從四年前的茫然,到現在有著他人也能感受到的篤定。
當堅持、努力的工作得到的回報給了生活選擇的機會後,黃軒也停下腳步,開始了我想做什麼的生活。現在黃軒沉浸在生活中,喝茶、品酒、冥想、寫毛筆字、看書、畫畫、旅行,修剪樹枝花枝,心態隨著佛系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淡然和隨緣。
什麼劇成就哪位演員,這是有緣分的。不僅如此,會拍多少部戲,會演多少個角色,,一生會賺多少錢,是否一下子擁有,都是有定數的。
還有一種機緣巧合叫“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栽柳柳成蔭”,特別努力的結果是反作用,釋然之後迎來的都是意想不到。
經歷過生活的大起大落,感受過工作的高低起伏,黃軒接受人生的給予,調節自己不焦躁,不患得患失,將生活變成工作+生活模式。前幾年的大火,讓他覺得自己輸出過量,也是那幾年,事業上該經歷的都經歷了,所以現在他把生活慢了下來,沉澱自己,充實自己,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工作也不會排列那麼緊密,至拍攝時,黃軒說自己接下來的工作都還沒安排。
人能決定的事寥寥可數,曾在3年間,黃軒接連失去了最親的三位親人,那時候愛情分手,工作沒找落,年輕的他承受了巨大的悲痛和壓力。
那些年經歷的一切都無法預料和掌控,演員這個工作也是如此。演員是被動的,每年那麼多劇本,哪個能被導演看上,這個劇本又怎麼到演員手裡,這中間就充滿了不定數,而選定的劇本能不能成就自己,也不在個人的掌控中。
黃軒也曾擰巴過,現今已全然接受,黃軒覺得經歷的事就是該經歷的,沒有好壞之分。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然後按著自己的步調,跟隨人生的給予,儘可能的擁抱,剩下的順其自然。當心裡這樣想的時候,會發現每個經歷都有它的力量在你生命中發芽。
“該是你的就是你的”這不是雞湯,是黃軒一路走來的寫照。作為演員,有時需要在某些地方開啟自己,與別人快速建立聯絡,以爭取更多機會,但黃軒的性子是慢熱的,與不熟或者不認識的人是無法一下子就侃侃而談的,回過頭來看,他堅持自己的性格沒有改變,也得到了許多他人夢寐以求的機會。
很多人會在隨波逐流和堅持自己上徘徊,不論怎麼選擇,在當下都是可以做得最好的選擇。
堅持自我不容易,但總有人堅持,例如黃軒。看他的經歷,會發現世界容納百川,包羅永珍,每個性格的人都有屬於自己性格一撇的機會,差別在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沒找到。
這就不得不提天賦給人的影響,“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天賦是什麼決定可以做什麼,能做什麼。當隨著自身天賦找到自己擅長的事,不再糾結做喜歡做的事還是做該做的事的時候,自然人生的坎坷坑窪就會少很多。
我一直強調隨心,是因為時間久了就會發現,所有的行為思想到最後都會走到內心裡一直嚮往期待的地方。這期間,若從心從己,即便失敗也甘之如飴;若違背自己,即便成功了久而久之也還是會從心從己,那為了改變而改變得到的東西,也會隨著自己的迴歸自我而失去。
除非自己想改變,否則所有被動的改變都會成為今後自己給自己下的套,掙脫需要的代價更大。
做最壞的打算,過當下的生活,這是黃軒的心理寫照。
現在環境、規則、市場、喜好隨時都在變化,黃軒居安思危,會做最壞的打算,當有一天他被人遺忘,沒有戲拍了,黃軒也坦然接受自己去過另一種生活。
黃軒和魯豫在談到這的時候說,一輩子若一直在片場演戲,就會想這一輩子好多地方沒去,好多書沒讀,好多事沒做,當想做的時候已經老了,做不了了,遺憾;到一定年齡,不再演戲,揹包出去旅行,看很多很多書,認識很多很多人,老了之後也會想其實還可以拍一些,看到好的電影時也會感嘆自己也可以演。
其實不論走哪條路都會覺得遺憾,沒有走過的路在心裡就是很美好,走過的一地雞毛,但若有幸踏足另一條路會發現,其實哪一條都一樣,有得到有失去,有坎坷有歡喜,另一條路上的花,也得有蜜蜂採蜜才能開花。
但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另一種生活也不是全然不好,人生只能有一條路,就看怎麼選擇,遺憾一定會遺憾,但用什麼心態看待遺憾是可以選擇的。
85年出生的黃軒已過而立之年,而立之年的他至今仍然單身。現在他建立起了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裡自洽的生活,單身許多年,黃軒有些習慣一個人的生活。
黃軒非常沒有安全感,這與他原生家庭有關係。黃軒十一二歲的時候父母離異,離異前,媽媽對生活的抱怨、媽媽的眼淚,黃軒都看在眼裡,家庭氛圍壓抑,折讓黃軒很少感受到家的溫暖,這給他幼小小的心一個不小的衝擊。
直到後來住校沒有父母在身邊,黃軒才感受到了輕鬆。至今黃軒都不願意過節也是因為如此。家庭的不幸福讓節日也成為了他人狂歡、自己孤單的日子,那種巨大的失落感讓黃軒心生叛逆。
他不過節大家一起過得節日,他只過自己定義的節日,今天開心,那今天就是節日。17年春節,黃軒一杯紅酒,一根蠟燭,一個人,別人看來是悲慘,黃軒卻很享受。他把這稱之為“小時候跨越困難的感受”,可以一個人過年,還有什麼不能承受的。
黃軒覺得快樂是一種感受,悲傷也是,失落也是,來了體驗就好,當有一天超越感受到達恆定,不再對待他人分別出來的東西沒有感覺的時候,那就到了智慧的境界,是另一種精神層面。
童年給黃軒定的基色是不安,所以現在的黃軒生命的底色就是不安。這種不安十分影響愛情。他很難相信和依賴一件事或一個人,愛情有的時候要的就是一種衝動和不理智(在正常狀態下的衝動和不理智),黃軒將自己包裹起來,保護起來,這樣很難進入一段感情。
黃軒渴望陪伴,但有時候也享受獨處。談到今後的妻子,黃軒有些擔心該怎麼融入二人世界,自己的另一半需要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接受理解和包容,特別是作為公眾人物,一舉一動受人關注,戀情方面代價太大。
還有一點是因為未知。關於自己他現在在許多方面是篤定的,但愛情面臨許多未知,不僅是愛情,還有自己。
原生家庭的破碎讓黃軒更慎重的看待婚姻,工作的特殊性也讓黃軒更審慎的進入愛情。愛情可以說是一種補給,沒有也會按著自己的步調生活,但有了會在此基礎上增加更多的能量,這個能量能讓人精神煥發,擁有更多自信,安全感和對生活更美好的嚮往。
一個人走和兩個人一起走,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感覺,期待未來的黃軒,也希望再次深度訪談,他已經在愛情的海洋中徜徉。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私信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