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提名覆盤,《少年的你》可否笑到最後?
《少年的你》
在經歷了日程推遲,短名單預熱,金球等各大前哨獎項吊足胃口後,第93屆奧斯卡終於在北京時間3月15日揭曉了提名名單。
在2020這個有史以來最慘淡的電影年份裡,奧斯卡的這張名單也只是矮子裡拔高子,在全年有限的影片中挑選出尚且拿得出手的作品,還要兼顧傳統好萊塢體系、流媒體新勢力,平衡包括非裔、亞裔和性別等多元文化的訴求,實屬不易。
大衛·芬奇父子的《曼克》
本屆奧斯卡共有366部影片報名,競爭可算激烈,但當15日拿到這份提名名單時,最開心的或許是流媒體巨頭Netflix——共獲得了三十多項提名:好萊塢名導大衛·芬奇父子齊上陣,傾力創作的《曼克》以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10項提名領跑,另兩部熱門片《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和《藍調天后》也分別獲得了6項和5項提名,再加上兩部紀錄片入圍,Netflix的成績足以笑傲其他傳統好萊塢片商了。
《曼克》雖然是Netflix投資和播放的“網大”,但其臺前幕後的配置之高,足以對得起奧斯卡這10項提名。更何況從創作背景上看,《曼克》堪稱影史最偉大的《公民凱恩》的“副本”,一曲為黃金年代奏響的黑白輓歌。
《曼克》
影片藉助傳奇編劇赫爾曼·曼凱維奇的目光,透過迷醉、荒誕的閃回剪輯,重塑了傳統好萊塢體系,嘲諷了大亨片廠制和明星政客們,加里·奧德曼再次施展遊刃有餘的演技,把主人公曼克表面上恃才傲物,內心卻對於權力攀附的心理呈現得淋漓盡致,想想前些年的最佳影片《藝術家》、《逃離德黑蘭》……這種對好萊塢電影人和美式理想主義的銀幕悼念,最容易慰藉學院那群電影從業者失落的內心。
不過,《曼克》的10項提名中很意外沒有劇本獎,而已經獲得過一次影帝的奧德曼,很可能會重複金球獎的遺憾,眼見著小金人被學院留給已故黑人演員,“黑豹”查德維克·博斯曼。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如果說《曼克》是Netflix精心準備的“衝奧”炮彈,那《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就是Netflix為更重要的白宮之戰“蹭熱點”所押的寶。
該片上線時間正在決定美國未來命運的總統大選前一個月,雖說是根據五十年前的真實歷史改編,但片中那些毆打抗議民眾的警察,被歧視侮辱的黑人,以及當局為打擊異己使出的種種“陰招”,無不是在對映美國去年的亂局。好萊塢著名編劇艾倫·索金親自執導,即便沒有獲得提名,拿下最佳原創劇本的懸念不大;一向玩世不恭的薩莎·拜倫·科恩在片中飾演的嬉皮士,更是號召觀眾們“快去投票換總統”,他不僅憑藉這個犀利的角色入圍最佳男配角,其另一部代表作《波拉特2》,同時也獲得了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女配角兩項提名。
《波拉特2》
去年BLM運動讓全美國都體會到了“群族割裂”的陣痛,一向走在政治化前沿的娛樂圈更不能置身事外。昨天剛剛頒發的格萊美獎上,悼念遭警察跪壓致死的黑人弗洛伊德的《我不能呼吸》斬獲年度最佳歌曲,電影圈裡自然也有不少人盯著敏感的種族和膚色話題。
還記得2016年奧斯卡提名名單時,媒體發現4個表演類獎項,20個提名演員居然是清一色的“白人演員”,沒有一個少數族裔演員入圍,頓時掀起了對奧斯卡涉嫌“種族歧視”的口誅筆伐。在輿論巨大的壓力下,美國電影學院趕緊宣佈更加“多元化”的改革,大肆吸收包括海外電影人在內的新會員,計劃在2020年前把女性和少數族裔成員數翻一番,改變被人詬病多年的“老白男”格局。
《邁阿密的一夜》
在如此“正確”的改革趨勢下,這些年奧斯卡提名者中少數族裔和女性電影人,尤其是幕後工作者的數量明顯增加,像2017年直接把最佳影片授予黑人影片《月光男孩》,2019年的大贏家《綠皮書》更是借真人故事來倡導種族和睦。其實,在當下的語境裡,所有的好萊塢獎項都在小心平衡膚色和性別歸屬,上個月的金球獎把最佳導演獎頒給亞裔女導演,6個表演類獎項裡白人黑人正好對半分,就這樣還被《洛杉磯時報》挖出來其主辦方“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裡缺乏非裔評委,審美主體不夠多元化。
《猶大與黑人彌賽亞》
可想而知,在這樣的輿論壓力下,美國電影學院在2021年篩選這份提名名單時,得有多麼的謹慎:最佳導演獎的五個提名人選中,創紀錄的出現了兩位女性導演;四個表演類獎項中,少數族裔的份額大幅增加,甚至在影帝候選人中,非裔(查德維克·博斯曼《藍調天后》),南亞裔(里茲·阿邁德《金屬之聲》)、東亞裔(史蒂文·元《米納裡》)加起來的比例甚至超過了白人;此外,其他類提名中,黑人或少數裔也幾乎佔了一半。而像《猶大與黑人彌賽亞》、《藍調天后》、《美國訴比莉·哈樂黛》、《邁阿密的一夜》、《誓血五人組》和《心靈奇旅》這些入圍影片,不僅帶有濃厚的黑人文化色彩,非裔演員挑大樑,其主題更是飽含了美國少數族裔抗爭當局不公的血性,奧斯卡作為好萊塢左翼傾向的標榜,在這樣的年份,豈能輕易忽視。
雖說奧斯卡是基於美國本土市場的獎項,但由於其巨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令參選、入圍的別國影片也頗受全球媒體和觀眾的重視,而今年,最讓中國電影驚喜的是《少年的你》提名“最佳國際電影獎”(原最佳外語片獎),這是繼張藝謀的《英雄》之後,時隔18年之後再度有華語片獲得該項提名。
按照奧斯卡慣例,“最佳國際電影獎”是由各地區官方選送一部代表電影參賽,華語片除了代表中國香港地區的《少年的你》,還有代表中國內地的《奪冠》和中國臺灣地區的《陽光普照》,此外新加坡選送的《熱帶雨》也是以普通話為主要對白的影片。《少年的你》和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的《陽光普照》之前已經出現在奧斯卡“短名單”上了,但最終能名列Top5依然有些意外,畢竟華語片已經多年無緣該獎項了。
在奧斯卡歷史上,曾經有7部華語片入圍“最佳外語片”,分別是1991年的《菊豆》、1992年的《大紅燈籠高高掛》、1994年的《霸王別姬》和《喜宴》、1995年的《飲食男女》、2001年的《臥虎藏龍》和2003年的《英雄》,其中只有李安執導的《臥虎藏龍》拿下了包括最佳外語片在內的4項奧斯卡獎。
《少年的你》能夠代表中國香港出征,主要是因為幕後團隊中不少是香港電影人,其中導演曾國祥是曾志偉的兒子,上一部作品《七月與安生》就已大獲好評,此番首次申奧即能入圍,頗令人鼓舞,連名導埃德加·賴特和奧斯卡最佳女配得主露皮塔·尼永奧都倍加推崇。不過,《少年的你》要想再進一步獲獎的話,還得直面其他4部佳作的較量,尤其是“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得主的《酒精計劃》,丹麥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同時也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而曾入圍威尼斯的波黑影片《艾達怎麼了?》裡對戰爭和人性的殘酷重現,也很符合奧斯卡在該獎項上的傳統審美。
除了《少年的你》,今年奧斯卡提名名單上還能找到其他一些“中國元素”:迪士尼的《花木蘭》獲得最佳服裝設計和最佳視覺效果兩項提名。這兩個獎項通常是為傳統古裝片和科幻、動作大片預留的,但在去年各大片商紛紛撤檔、推遲映期的狀況下,僅能靠《花木蘭》等為數不多的A級製作來體現好萊塢電影工業的實力。
此外,入圍最佳動畫長片的《飛奔去月球》,也是基於中國傳統神話“嫦娥奔月”的中美合拍片,哪怕該獎項基本上是《心靈奇旅》的囊中之物,但能在主流動畫裡呈現中國古代文化和當下社會的對話,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如果說上世紀九十年代是中國電影在奧斯卡等西方電影主場綻放的巔峰,那如今風頭最健的,則是後來居上的韓國電影。去年《寄生蟲》一路從戛納金棕櫚到奧斯卡小金人,拿獎拿得手軟,連帶著韓國題材電影、韓裔電影人也更加吃香,今年的《米納裡》上個月已經拿下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現在又在奧斯卡上喜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6項提名。
《米納裡》
《米納裡》能夠在頒獎季獲得如此高的關注度和榮譽,應該感謝《寄生蟲》的獲獎和奉俊昊、樸贊鬱等韓國電影人的不懈努力,以及Kpop等韓國流行文化在全球的走紅,這些文化軟實力潛移默化的輸出,正在影響美國主流媒體和普通觀眾對於韓國人的印象,因此才會去關注《米納裡》這麼一部講述韓裔移民在阿肯色州種“水芹”的小眾文藝片,從中體會到亞裔群體生活的不易和文化困境。
從這個角度來看,《米納裡》的6項提名不僅對名不見經傳的導演李·以薩克·鄭、憑藉美劇嶄露頭角的史蒂文·元,以及韓國資深女星尹汝貞是難得的榮譽,對於包括華人在內的所有在美亞裔群體,也是件推動相互理解的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