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不見的城市》裡說過:“我所有的自負都來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氣概都來自我內心的軟弱,所有的振振有詞都因為心中充滿懷疑。”
大概作者是希望人們能夠去尋找、去思考擺脫沉重的方式和道路,使得世界和生命不再成為一種負擔。
今天是清明假期的最後一天,餘額嚴重不足且無法繼續充值,踏上遠離故鄉的路途之前,我和家人一起重刷了一遍沈騰的電影《一念天堂》。
影片主要是講主角沈默根據自己的需求不斷的轉換成不一樣的角色,從而達到不一樣的目的。
故事的開頭他透過自己精湛的演技協助警方搗毀一夥犯罪份子,可卻在一次意外暈倒後得知了自己已身患絕症,自知時日無多的他開始第一次認真思考起了生命的意義,決定在最後的日子裡用自己的表演天賦做些有價值的事,作為自己人生中的謝幕演出。
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中,壞人會接受命運的冤冤相報,好人儘管一開始吃了虧但是最終還是會將失去的都得回來。
沈默就是那個軸心,他扮演每一個不同的角色,在外賣服務員、沈總、秘書各類角色來回切換,從電影故事中可以看出編劇對於各個不同行業和不同階層的人物描寫,我們也能透過電影看到當今社會的一些普遍現象。
在飯館,沈默從廚房走出來,馬小麗自然地幫他抹嘴角的番茄汁,讓他想起了車禍那天母親為他擦嘴角的血,這讓沈默對她的好感直線上升。
他當服務員忙前忙後,在不良藥商和賈總兩桌之間來回圓謊,卻不曾想到馬小麗從鏡子裡看到沈默的表情,早已瞭然。
或許沈默沒想到自己騙了所有人,其中也包括他自己。因為他給自己設定的所有計劃裡,沒有料到會有馬小麗。
在一次晚間門口的對話中,沈默被馬小麗的話折磨了很多,最後他安慰自己“幸好她說只是臺詞,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告別這個舞臺。”
沈默的不理解也許是在逃避,其實他明白馬小麗的愛意,從他閃躲的眼神裡可以看出。但是如果他多想想馬小麗的那句“也許奇蹟真的會發生”,或許就不會有跳樓的結局。
正因為他把一切都安排好了,該演的都演完了,朋友的真愛也找到了,自己“生無可戀”,可以走了,更重要的是他不希望自己的腦癌發展到後期讓自己活得那麼痛苦,如果這時候他理解了馬小麗的表白,他留了下來,那才是對馬小麗最大的殘忍,這樣的好姑娘一定會有更好的好人來愛護。
在電影最後,沈默縱身一躍的時候說了那句“演了那麼多人,我好像唯獨忘了演我自己”。其實他是有的,在天台親吻尾戒的那一個細節,那時候的他就是以兒子的身份懷念母親。
沈默雖然一直在說謊話,可是她對馬小麗說的全是真的:自己得了腦癌活不了幾個月,他悲慘的身世,不幸福的童年,自己演戲的累,他一股腦說給馬小麗聽,儘管她並沒有相信。
也可能馬小麗信了,但是她卻覺得會有奇蹟發生,因為自己被沈默騙走的錢又回來了。
一部電影,便是人生,一念之間,善惡兩見。
如果心中想的都是美好事物,那麼反饋在行為中就不會有那麼多無良飯店老闆和諷刺意味的“信得過藥店”的假藥供應商姚總以及員工的幸福就是公司的基礎的詐騙集團賈總等人物的誕生,說穿了這不過是將人性的貪婪無限放大,但萬幸的是我們還有善的一面。
加油,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