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花費4.5億港幣,前後耗時7年製作完成,超過1700個特效鏡頭,《明日戰記》可謂迄今香港製作規模巨大、技術難度最高的一部電影。
《明日戰記》也號稱“中國第一部科幻機甲爽片”。在製作上,全實景搭建空軍基地,改裝裝甲車和1:1大小的戰機機艙,重工打造動力裝甲、機器人特種部隊和不同型別的硬核機甲,展現了多場人類與外星怪物、機甲戰士的激烈打鬥場面。
《明日戰記》的成功誕生,實現了總監製、主演,也是重度科幻迷古天樂懷揣數十年的夢想。
作為核心人物,在電影上映前,古天樂就在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賣力廣告,在疫情期間也特地飛來內地參加一系列宣傳活動,為了《明日戰記》,可謂拼盡全力。
影片上映3天票房破2億,市場走勢平穩,但無法企及同檔科幻喜劇《獨行月球》的爆款熱度。影片目前豆瓣6.4分,貓眼9.1分,淘票票8.9分,綜合各平臺的評分,不屬於“爛片”級別。
那麼,在科幻電影研究者和科幻迷眼裡,《明日戰記》的質量到底如何呢?
1905電影網特別邀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學與影視融合專委會常務副主任林育智,科幻電影資深影評人電子騎士,以及電影、軍事博主,曾在航空業工作的聖迭戈-北島,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明日戰記》和中國機甲科幻電影。
以下為圓桌採訪內容:
1905電影網:如果滿分為10分,你會給《明日戰記》打幾分?
林育智:看了兩遍《明日戰記》,一次是因為個人愛好,一次是因為在做中國科幻電影工業的一個課題研究。滿分10分,我個人會為它打6分:2分給重視效的努力,2分給機甲+武打的融合,2分給我喜愛的古校長。
電子騎士:6分。
聖迭戈-北島:8分。
1905電影網:《明日戰記》在宣傳上號稱“中國第一部科幻機甲爽片”、“華語第一部機甲硬科幻”,你認為它值得這個稱號嗎,為什麼?
林育智:遠在2000年,由陳木勝導演的動作科幻片《特警新人類2》,就出現了全自動化戰略機器人RS-1;近幾年如《未來警察》《機器俠》《機甲核心》《昆塔:反轉星球》《鋼鐵飛龍之再見奧特曼》等各類機甲類的院線電影、網大、動畫電影層出不窮。《明日戰記》則是在投資體量、重視效度上做到了中國機甲題材的第一。
電子騎士:這個稱號還是可以的,因為之前國內沒有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科幻機甲類電影,而本片的整體水準是立得住的,特別是在特效、機甲造型,還有戰鬥等方面,應該說是一部立得住的科幻機甲爽片。
聖迭戈-北島:非常值得,最重要的是,之前的確沒人做到過。
科幻電影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極其看重道具的戲劇屬性,很多科幻電影都在展露“機器情懷”,即必出現至少一件基於科學幻想的道具,其既要推動劇情發展,還要深化電影主題。
那麼在《明日戰記》中,這件“道具”就是“機甲”。實際上也不只有機甲,電影大部分劇情都是圍繞單兵外骨骼戰鬥系統、戰鬥機器人、機甲和飛機這四種科幻道具,按照執行任務的邏輯依次展開的。
1905電影網:從機甲科幻電影型別來看,《明日戰記》相比國外的同類型影片,比如《鋼鐵俠》《變形金剛》《環太平洋》《明日邊緣》等,優缺點在哪?
林育智:我們從《明日戰記》中看到了過往眾多機甲、機器人的影子,但相比《鋼鐵俠》《變形金剛》這樣完成龐大世界設定、擁有全球廣泛影響力的IP,《明日戰記》還有漫長的一段路要走。
如果影片多邀請一些植物學家、生物學家、人形自主智慧機器人專家、特種戰術專家作為科學顧問的話,會有效提升整個電影的品質。
不過,《明日戰記》融合香港功夫動作、警匪特色,也走出了一條特色道路。期待它如片尾彩蛋一般,打出地球,打上月球,繼續拳拳到鐵。
電子騎士:優點在於它是一個非常清晰的型別片,把型別元素都抓住了,就是非常爽快的戰鬥,非常炫酷的機甲和外骨骼造型,以及特別緊張的節奏等等,所以它是一部非常合格的科幻型別片。
它確實在模仿一些國外有科幻、動作、軍事這些元素的型別片,和國外這類大片相比還是有一些不足,比較詬病的是故事過於簡單化,角色也非常平面,還有戰鬥的時候鏡頭顯得比較凌亂,交代不是特別清楚,和《變形金剛》一樣有這樣的問題。
聖迭戈-北島:優點在於對核心科幻道具的展示更加地“赤裸”,劇本幾乎是圍繞展示道具特性而寫的,所以缺點也在這裡。
其實《明日戰記》的劇本在宏觀層面的設定並不差,邏輯自洽和矛盾鮮明的同時也構築了一個宏大的世界觀,例如潘多拉雖是入侵地球的外星生物,但又能在重汙染的未來淨化空氣,而為地球建一層類人工臭氧的“天幕計劃”也值得深挖。
然而,《明日戰記》劇本的文學性是較低的,通俗地講就是文戲不足,並沒有展開講前述的一些帶哲學和人性思辨的宏觀設定,也沒有將其貫穿到角色身上,導致電影整體顯得比較單調,可看性都集中在機械設定和動作設計上了。但《明日戰記》作為華語首部機甲片,我覺得劇本上的問題,是可以接受的。
1905電影網:片中出現了動力裝甲、機器人、窮奇、刑天、戰機飛魚和巨鯨以及裝甲車等,你認為哪個設計比較突出、有特色,或者都很普通,為什麼?
林育智:僅僅就機甲、戰車、飛行器等裝備外觀而言,看過了太多電影和各類概念設計的觀眾,已經很難對某個新設計產生“驚豔”之感,能塑造其“驚豔”感的,唯有“故事”。
電子騎士:這些重型的機甲、外骨骼造型、機器人的武器裝備都非常出色,能夠達到國外一級大片的水準,是非常難得的進步,我們看之前《機器俠》裡的機甲設計,就顯得相當廉價,缺乏美學質感。但是,這些設計並不是特別有東方特色和獨創性,因為它採用了一種比較世界化、普遍化的設計。
聖迭戈-北島:都很出色。第一是飛機。空戰部隊駕駛“飛魚”傾轉旋翼機,其基於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已退役的S-70直升機設計,執行任務起始階段的顯影彈投擲任務,在為觀眾帶來刺激的飛行體驗的同時,也第一次領略了被潘多拉侵佔的世界。此外,還有一款可空投機甲的“巨鯨”垂直起降運輸機。
第二是單兵外骨骼戰鬥系統。電影專門設計了主角身著單兵外骨骼戰鬥系統與外星蝗蟲異形和叛變的機器人進行搏鬥,以及攀爬斷壁殘垣搜尋基因彈的情節,為的就是展示該系統的多工屬性(戰鬥和攀爬),以及各種任務下豐富的構造和作動細節(或者說助力細節,因為現實中的外骨骼系統是為了增強人力而設計的),並融合了傳統香港動作片武術攻防套路,為觀眾帶來了打擊感更強、對手更科幻的(外星人與機器人)的近戰表演。
第三是機甲。高機動機甲的展示是從其與防地雷反伏擊車(MRAP)之間的追逐展開的,這場戲既保留了傳統香港動作片的追車戲質感,還因科幻武裝機甲的加入,增添了軍事元素,比如煙幕彈反制、重集槍對射和導彈攻擊等等,展現了高機動機甲的速度與武裝特性。
重火力機甲的展示放在了最後的決戰戲份,古天樂藉助單兵外骨骼戰鬥系統,在邁著笨重步伐前進的重火力機甲的頂部和足部遊走,機甲則以電磁炮和集束彈回擊。這場戲似乎借鑑了經典科幻動畫《攻殼機動隊》,但足以證《明日戰記》對機甲特性的設計以及運用是十分到位的。
1905電影網:影片有大量動作特效場面,包括在醫院遭遇外星怪物、大廈廢墟內部搶險、高速公路追車戲、街頭巷戰等,哪個動作場面設計比較好,為什麼?
林育智:片中主角團隊與人型機器人的械鬥,完美融合了機甲和武打動作,讓我們看到了國產機甲片超越好萊塢機甲片的某種可能性。
電子騎士:我認為動作設計最好的是在高速路上,窮奇追擊小分隊的這場戲。這場戲時間比較長,比較清晰交代了雙方的態勢,各自的裝備特點,怎麼把一個看起來非常可怕、強大的機器人消滅掉,整個過程非常緊湊、刺激,而且用到了各種戰鬥手段。
聖迭戈-北島:都很好,詳見前面問題的回答。
1905電影網:有不少觀眾評價本片是“披著科幻外衣的香港警匪片”,你認同這一觀點嗎?
林育智:當我們需要用畫面和聲音講述某個故事,而剛好它需要用到科幻,這樣的邏輯更成立。我倒是很鼓勵香港的電影人可以努力將更多科學和科幻元素融入到特色的警匪片中,這是文化自信,是繼承與發展。
電子騎士:我不認同這種評價,非常不準確,它是有香港警匪片的一些元素和風格特徵,但是整個型別都是不一樣的,比如電影裡打怪獸的場景,就和警匪片沒有直接關係。只不過,我們看到裡面出現了高層有人叛變成反派、還有兄弟情等,看似香港警匪片兒裡比較多出現的橋段和元素。
聖迭戈-北島:我認同這個觀點,但這只是表象,並非電影主創有意而為之。
《明日戰記》的文字其實是受限於香港獨有的城市、文化和社會敘事語境的,對香港來說,城市外、警隊外的空間是未知的。換句話說,在香港以外的觀眾看來,讓單單一座城市的市政機構和執法機構去處理外星生物威脅乃至生態環境危機,在邏輯上有些說不通。
因受好萊塢電影的影響,解決外星人入侵等未知屬性的大事件時,必然會出現白宮、五角大樓和美國大兵等國家級機構和組織的身影,這在專業上講,叫型別期待。所以你會發現,香港電影對超越城市執法和城市政治的命題的處理,無一例外地都顯得比較幼稚。
這裡可以做一個對比,面積更小的新加坡有超越警隊的武裝部隊,與超越城市的國家政治的存在,所以換做是新加坡拍《明日戰記》,會好很多。
1905電影網:為什麼國內的大製作機甲電影這麼晚才出現?在你看來,《明日戰記》對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發展意義重大嗎?
林育智:國內機甲電影其實一直都有,只不過票房都不大理想,有的甚至沒有走上院線。《明日戰記》證明了中國電影製作技術足以支撐這一類重視效題材,這無疑會鼓勵和促進更多類似題材的創作,讓我們在《流浪地球》《獨行月球》這樣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在科幻電影之外,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距離科幻電影領域的百花齊放也越來越近。
電子騎士:可能普通觀眾對某部片子只感到喜不喜歡,但從業內來看,看到更多的是可能性,就是我們能去拍這種片子,特效能做到多好。之前《流浪地球》有些特效場面和好萊塢一線大片比還是有點差距,比如上海冰封崩塌、開車逃走那段,特效還可以更精良。
其中暴露的問題也值得思考,就是在科幻型別下如何講好故事、塑造好人物。《明日戰記》在這方面確實做得不夠好,它只是揚長避短,長在於特效和技術,短在於它很含糊的在一個設定裡講這個故事,把很多東西都模糊、簡化掉了,有些觀眾看這片就缺乏代入感,只看到打到底、爽的一面。
國產科幻片將來要越來越精耕細作,我認為最近這幾部科幻電影都做了非常好的開端,都是在一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裡拍出來的,但是,它們還沒有達到特別完善的地步。
聖迭戈-北島:出現得晚是因為華語科幻電影整體起步就晚,創作、資本和市場都晚。
在我看來,《明日戰記》對於華語科幻電影的未來發展意義重大。《流浪地球1》證明了中國有能力拍出宏大科幻敘事的科幻片,《明日戰記》則證明了中國有能力拍出細緻入微的科幻動作片。
最後,我希望大家給華語科幻電影多一些寬容,華語科幻電影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補很多落下的“課”——工業體系的課,現在拍一部科幻片,不只是說我就拍了一部電影這麼簡單,你在拍的同時,是在帶動科幻電影製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這一點,是非常艱難的,背後有很辛酸的故事。
所以,請盡最大可能,善待每一部認真創作的華語科幻電影。
依據三位嘉賓的觀點,《明日戰記》並不是中國第一部機甲科幻題材電影,但在投資規模、製作體量上是首創。
兩位給《明日戰記》打出及格分,一位打出8分的高分。綜合來看,《明日戰記》交出了一份合格的質量成績單。
大家對影片在機甲科幻型別元素的把握給予肯定,對角色塑造孱弱、故事細節欠缺問題也形成共識。
有讚賞影片融合了香港動作片的武打設計,有批評戰鬥鏡頭交代凌亂,對影片延伸出與香港警匪片的關係存在不同角度的見解,對片中的外骨骼系統、戰機、機甲等科幻道具設計的評價,也褒貶不一。
無論如何,《明日戰記》結尾似乎預示著將開啟續集“月球戰記”;古天樂近期宣佈將投入下一部製作規模更大、更復雜的科幻電影《天梯》。
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還有更多突破,更多精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