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女兒包裡放著7只口紅,爸爸:“孩子那麼小,商家不應該”

如果聽到一個12歲的小女孩包裡放了7支口紅,你的反應會是什麼呢?是吃驚,還是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

女孩爸爸本打算幫女兒收拾一下書包,誰知這一收拾,竟發現了女兒的“珍藏”,在爸爸的追問下,女孩才坦露自己最近一個星期,都會拿著壓歲錢去學校周邊的一家小店買口紅,幾乎一天一隻,就這樣“攢了”7支。

爸爸一聽,氣不打一處來,“我家妞還那麼小,商家居然賣給她口紅,我們雖然有監督不到位的地方,但是商家也不能這麼做。”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說到愛美,我們總能不經意地想起這句話,但你會贊成孩子把化妝品作為載體來滿足“愛美之心”嗎?

12歲女兒包裡放著7只口紅,爸爸:“孩子那麼小,商家不應該”

01

很多新父母並不排斥孩子接觸化妝品?

以前說到化妝,總覺得那是大人才能幹的事,小孩如果化妝,要不就是“不學好”,要不就是父母教育出了問題。

很多80後、90後都是這樣“素面朝天”的長大的,偶爾接觸到基礎化妝品也是因為學校活動、演出需要,除此之外如果有類似化妝的苗頭,多半都被父母在最初就“掐滅”了,很多女孩進入了大學才開始有機會修飾打扮自己。

當80、90後成為父母后,不願孩子在經歷“醜小鴨”變“天鵝”的漫長等待,更希望孩子從開始就能有機會去發現自己身上的美,便把選擇美的權利交給了孩子,讓他們透過摸索,去發現和創造自己的獨特風格。

12歲女兒包裡放著7只口紅,爸爸:“孩子那麼小,商家不應該”

02

把選擇美的權利交給孩子好嗎??

看看電商平臺,兒童化妝品的售賣清單,就會發現“化妝品”的物件越來越低齡化,如果說小學生還可能用壓歲錢自己去購買,那麼幼兒的購買行為就多是父母代勞或者支援的。

父母這麼做的目的都是出於什麼考慮呢?

●首當其衝的原因就是“尊重”。

如果父母小時候是生在一個被尊重的環境中,多半就會延續這種教養的風格,而相反如果父母曾經是在被漠視的環境中長大起來的,那麼多半就會有意識的去反思父母教養中的弱點並期望在自己養孩子的過程中得到修正。

12歲女兒包裡放著7只口紅,爸爸:“孩子那麼小,商家不應該”

●加上孩子看世界的樣子,就是對生活瑣事的記憶和遷移。

他們對某事感興趣,最初的動機多是來自於模仿或抱著“好玩”的小心思在嘗試,比如穿媽媽的鞋子、穿媽媽的衣服、學大人護膚的樣子在臉上輕拍、偷偷使用媽媽的化妝品。在孩子小時候有這樣的行為父母往往會視為可愛的行為,因為那時父母看待孩子時心態會更加平和,更精力會聚焦於發展孩子的個性,較少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擾。

●當尊重具體到“審美”這件事上來時,孩子到了“審美敏感期”會開始各種形式對美的探索,提倡“尊重”的父母,就會順應孩子在敏感期的特點,任由他們去塗去畫、去裝扮周圍的一切,包括裝扮自己。

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中說:“成人的氣質是由兒童期間的審美導致的,童年的審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品質。”

尊重孩子看世界的方式,尊重孩子對美的選擇,是給了孩子一個視窗去滿足自我發展和自我認同的需要。

12歲女兒包裡放著7只口紅,爸爸:“孩子那麼小,商家不應該”

03

讓孩子接觸化妝品要注意什麼呢????

可隨著孩子 “審美需求”的深入發展,新的挑戰來了,如果沒有父母的引導,孩子的“審美”也會遇到麻煩。

●關於容貌焦慮

當孩子開始長大,同伴意識越來越強,相互間的影響,也會出現審美的攀比。

此外,全媒體時代,各種資訊總會“見縫插針”地把成人化的內容過早地傾入到孩子的世界,這讓一些孩子過度地去在意自己的容貌,孩子接觸化妝品的目的不再是發現自己的獨特和欣賞自己,卻變成不斷彌補自己在面容上的各種小瑕疵,以至於容貌焦慮下沉到未成年人群體。

12歲女兒包裡放著7只口紅,爸爸:“孩子那麼小,商家不應該”

●化妝品的質量良莠不齊

有資料顯示我國使用化妝品的兒童每年不低於5000萬,2020年與2019年國內兒童彩妝的消費同比呈迅速遞增的趨勢。

隨著兒童化妝品市場份額的擴大,可以從不同渠道購買到兒童用的化妝品。

一些成套的化妝品的價格卻是相當“親民”,低到幾十塊就能買到,一些父母可能想孩子偶爾用一下沒有關係,也就哄哄孩子開心,便也買了。

還有小學生直接自己在學校周圍的小店區購買沒有品牌、資質不詳的成人化妝品。

但兒童用的化妝品是有其相關規範的,2012年制定的《兒童化妝品申報與審評指南》明確了12歲以下的兒童化妝品中要注意香精、防腐劑、著色劑、表面活性劑的用量和風險性評估的要求。

在《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年版)》還專門提到滑石粉應遠離三歲以下兒童口鼻。

可見,即使父母不反對孩子接觸化妝品,把這當做孩子接觸“美”的一種方式,也要做好陪伴者和引導者,不要讓劣質的化妝品和錯誤的審美觀成為了孩子“審美路上的絆腳石”。

12歲女兒包裡放著7只口紅,爸爸:“孩子那麼小,商家不應該”

04

別對孩子的審美,完全“放手”?

尊重審美是好事,但尊重卻不等於完全放手。

我們可以尊重孩子探索美的想法,但也得把“重品質也是種審美”的資訊傳遞給孩子。

並注重培養孩子“內外兼修”,多去通過歷史沉澱下來的文化、自然環境中的視覺衝擊,來豐富孩子心裡對美的積澱,開闊孩子審美的視野,才能讓孩子不只把“美”的定義侷限於容貌上。

這樣,孩子就會在成長的路上找到自己看世界的方式,再從這些方式裡去形成他們獨特地看待美、創造美的角度。

讓孩子“愛美”,還得讓孩子“懂美”,才能讓孩子健康和快樂的一直“美”下去。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050 字。

轉載請註明: 12歲女兒包裡放著7只口紅,爸爸:“孩子那麼小,商家不應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