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左右為難時,用一用10/10/10法則
(圖源Veer)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18/2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417天
電影《後會無期》有句臺詞: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這提醒我們,很多事情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相對的利與弊;不能簡單非黑即白下結論,而要灰度思考審慎權衡。
問題在於,利弊分析並沒有那麼容易。不少情境中,利與弊往往旗鼓相當,不會一邊倒,讓人左右為難。
在兩難情境中,我們可以運用一些決策工具輔助思考,幫助自己理清思路,做好權衡。
其中一個工具是“10/10/10法則”,由曾任《哈佛商業評論》總編輯的蘇茜·韋爾奇提出,指的是,在決策時自我提問以下3個問題:
10分鐘後,怎麼看這個決定?
10個月後,怎麼看這個決定?
10年之後,怎麼看這個決定?
也就是說,10/10/10法則提醒我們,要站在時間軸不同時刻上去權衡當下這個決定。10分鐘代表當下、10個月代表中期、10年後代表長期。
我們先來看法則提出者蘇茜·韋爾奇的兩個決策案例:
第一個決策情境:是否留下加班。
一個工作日早上,蘇茜向孩子們保證,晚上早些回家和孩子們一起吃晚餐。
但臨下班時,公司有緊急情況需要蘇茜加班。那時她希望得到晉升,不加班似乎很不理智。
於是,蘇茜打電話回家試探一下情況,結果臨時保姆急得都快哭了,兩個孩子在打架,還有一個在生悶氣。她的女兒搶過電話喊到:“你愛工作勝過愛我們!”
這個時候,蘇茜搖擺不定:到底是走還是留?於是,她放慢思緒,運用10/10/10法則開始思考:
“假如我留下加班,10分鐘內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老闆會在小本子上記下我的良好表現,而孩子們和保姆則會氣得臉色發紫。
假如我衝回家,老闆會找別人來幫她,而孩子會跟沒事一樣,照例會纏著我買新玩具。
10個月之後呢?假如我天天都準時回家,孩子們不會怎麼樣。工作上就不同了,老闆會懷疑我的可靠性。
10年之後呢?我的事業會發展到我無法預知的程度,而孩子們會為了比回家晚點更大的理由,而愛我或者恨我。”
於是,蘇茜決定這一次留下來加班,家裡的怨言經過溝通,也得到了孩子們的理解。
第二個決策情境:是否主持重要會議?
在這個決策情境中,蘇茜被指派在星期六組織開經理會議。不巧的是,那天她兒子要參加空手道黑帶考試,那是他在4年刻苦訓練後的一場重要考試。
到底去哪邊?蘇茜同樣運用10/10/10法則開始分析:
“在10分鐘內,兩種選擇都會帶來麻煩。不是我的兒子會傷心,就是我的老闆很失望。
在10個月後,我估計痛苦會被埋葬,因為我會瘋狂地彌補。要麼我會在幾個月內一直溺愛孩子,直到他原諒我。要麼我會在工作上,用同樣的努力來取得老闆的諒解。
十年後呢?問題來了,兒子內心深處會一直記得,我為了自己的晉升而缺席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活動。那是我無法治癒的創傷。”
於是,這一次蘇茜選擇陪兒子。當兒子拿到黑帶時,蘇茜為他歡呼,兒子高興得淚光盈盈。
回顧前述兩個決策情境不難發現,出現兩難一個重要原因是,利與弊看起來旗鼓相當。如此一來,“兩害擇其輕,兩利擇其重”這個決策原則,就難以生效。
但事實上,利與弊其實並不都是旗鼓相當。有很多時候,由於情緒等各種因素,我們會錯估利或者弊,導致價值判斷時出現偏差。
比如說,在判斷利弊大小時,很多人忽視了時間這個因素。
一件事情的重要性,並不是一次性的。例如,我們常說這件事影響了一輩子,反映的就是,事件的重要性是分佈在整個時間軸上的。
有些事當下重要,過陣子就沒那麼重要,到了臨終之時,就一點都不重要了。
10/10/10法則是在整個時間軸上取樣,取3個點:10分鐘、10個月、10年,讓我們判斷這件事在當下、中期和長期上,重要性高低如何。
接下來我們就能判斷,這件事的利和弊分別是越來越重要,還是越來越不重要?
如此一來,我們就更容易判斷,在整個時間軸上,利與弊到底是哪個大?這也就是10/10/10法則能輔助優質決策機制所在。
以上是關於10/10/10法則部分內容,更完整內容可點選閱讀詞條《895:10/10/10法則》。
《精讀君通識詞典》宗旨是:每天一個認知積木,持續精進終身成長,目前已釋出2000+詞條。處理問題、決策行動之前,你不妨先查查通識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