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年前,安徽有一個寒門學子,名叫徐孟南,他寒窗苦讀十數載,一直名列前茅,卻在臨近高考之時“揭竿起義”,以故意考0分的方式對抗當時的教育模式。
如今他已不復青春,早年的一腔怒火通通都化作了悔恨,在經歷了掙扎痛苦、生子離婚等一系列生活的巨大變故以後,他終於知道自己當初的決定有多麼幼稚和悲哀。
1989年,徐孟南出生於安徽亳州蒙城縣,這裡雖地處平原地帶,自然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但是由於霜、凍、旱、澇等災害性天氣頻繁,對當地的經濟造成了極大損害,一直以來蒙城縣都是出了名的貧困縣。
徐家家境貧寒,子女又多,徐孟南有一個姐姐、兩個弟弟,生活負擔相當重,徐父徐母為了養活一家人只能外出打工,把徐孟南姐弟四人留在家裡,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徐孟南從小就聰明,學習成績在班級裡一騎絕塵,徐父徐母看到孩子有出息自然滿心歡喜,雖然家裡經濟不寬裕,也一直非常支援徐孟南的學業,從未短缺過他的花銷,家裡的姐姐和弟弟們也總是讓著他。
進入初中以後,徐孟南的成績依然名列前茅,那時候教育觀念不太好,許多人初中沒上完就輟學外出打工了,等到徐孟南升到初三,只剩下了兩個班級,而他依舊是佼佼者,這讓他對自己充滿了自信。
直到中考以後他才發現人外有人,自己的成績根本算不上優秀,最終他只考上了蒙城縣排名第二的高中——蒙城二中。
當時徐父本想透過託關係或繳納擇校費把他送入一中,但是徐孟南“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拒絕了父親的建議。
蒙城二中的教學環境比較艱苦,十個人一間宿舍,而且人多桌少,衛生間都要排隊,生活很不方便。
徐孟南因為過不慣苦日子,便選擇校外和同學合租,父母對他自然無有不應,給了他更多的生活費,而這也為他將來的墮落埋下了伏筆。
高二的時候徐孟南放棄鍾愛的文科而選擇了理科,驟然增大的學習難度令他無所適從,學習成績頓時一落千丈,向來自負的他在心理上出現了巨大變化。
他對理科知識漸漸產生了恐懼,反而沉迷於文學寫作之中,有一次他看到一則徵文比賽的公告,心裡便想著:如果自己能夠拿獎一定能夠驚豔所有人,老師們也會刮目相看。
於是他開始不分晝夜地構思,課堂上別人都在學習的時候,他就偷偷地在作業本上寫文章,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終於完成了一篇大作。
然而他的文章寄出去之後便杳無音信,夢想中的大獎很快就成為了泡影,與此同時他的成績也變得更加慘淡,如此種種令徐孟南的內心充滿了痛苦。
就在此時,一個人的出現讓徐孟南找到了情緒的發洩口,那就是韓寒,他可以稱得上是80後憤青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中的諸多言論都是在批判。
他曾在《通稿2003》裡尖銳犀利地批判中國的教育模式,聲稱“現在教育問題是沒有人會一絲不掛去洗澡,但太多人正穿著棉襖洗澡”。
韓寒的話,引起了徐孟南的共鳴,他將自己成績下滑的原因全都歸咎於僵硬的文理分科和機械化的學習方式。
此後徐孟南更是執著於尋找能夠理解自己的集體,他的心思幾乎完全脫離了學校,一放學就往網咖裡跑。
不過他不是去打遊戲,而是熱衷於瀏覽各大論壇,他每天在二手菸和混亂的噪音中,津津有味地和網友們討論現代教育的弊病,殊不知自己的行為就是在飲鴆止渴。
2007年的一天,徐孟南在論壇上偶然看到了0分高考生蔣多多的新聞。
兩年前,此人為了表達對教育的不滿曾在高考試卷上寫滿了控訴的話語,成為了當年高考的風雲人物。
這種瘋狂的做法令徐孟南的腎上腺素迅速飆升,他彷彿終於找到了組織一樣,他在心裡暗暗下定決心,自己也要以一己之力對抗全社會,用0分試卷向中國教育體系宣戰!
徐孟南自從領悟了“教育的真諦”之後,便開始像自己的偶像韓寒學習,陸陸續續地記錄下自己對教育的看法和主張,到高三的時候已經長達30萬字有餘。
他將自己鑽研的教育理論稱為“三人行”,主張不按文理分科,而且讓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選擇科目,考大學不以單次成績定高下,而是將高考成績和平時成績結合起來衡量等等。
他對自己的這些理論非常滿意,曾興高采烈地將自己的“著作”裝訂成冊寄給了某家出版社,但是稚嫩的文筆與偏激的言論沒有激起任何水花,徐孟南為此非常苦惱。
及至高考前夕,蒙城二中的氣氛緊張而壓抑,高三的學生都在緊張的備考,只有徐孟南每天嘻嘻哈哈地在教室裡和同學開玩笑。
每當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放鬆的時候,他總會神神秘秘地說自己要幹一件大事。
徐孟南一心想要讓自己的聲音在社會上引起轟動,2008年6月,高考期間,他故意胡亂答題,在試卷的空白處寫滿了自己的教育主張,其間還有希望閱卷老師給他0分的話語。
從表面上看徐孟南確實膽大妄為,但是實際上他的心裡充滿了忐忑。
一方面他擔心自己的行為被監考老師發現,所以每寫一句話都要小心翼翼地拿草稿紙擋住。
另一方面他在心理上還沒有徹底放棄高考,因而每一場考試結束後,他不僅不覺得暢快,反而一直愁眉不展。
兩天的考試結束後,徐孟南知道自己考大學已經沒有希望,轉而開始期待著新聞媒體能夠發現自己的0分試卷,給他刷一波熱度,讓他的教育理論能被所有人聽到。
但是這一想法最終也落了空,高考成績公佈後,徐孟南看到自己的143分心中後悔萬分,他既不上了任何一所學校,也沒辦法吸引到記者的注意。
但他仍不願意放棄,幾天後又策劃了一起自殺事件。他在家裡留下了一封訣別書,自己揹著書包離開了蒙城縣。
他把自己身上全部的錢都送到了網咖,沒日沒夜地盯著各大網站上的新聞頁面,餓了只能吃最便宜的饅頭,他本以為過不了幾天自己自殺的事情就能上新聞,誰知家裡人根本沒有注意到他的訣別書,最後他只能灰溜溜的自己回家。
經此一事徐孟南暫時偃旗息鼓,乖乖地按照家裡的安排,跟著姐姐一起到上海的工廠去打工。
工廠裡的條件非常差,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工資卻只有800塊錢/月。
徐家雖然窮,但是徐孟南從小到大都沒有吃過苦,因而工廠的生活很快令他無法忍受。
夜深人靜的時候徐孟南的心裡總是充滿了掙扎,潛意識裡他或許是後悔的,如果他沒有放棄高考,以當時的成績最起碼能夠考得上三本學校。
但同時他又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於是只能將自己的痛苦全部推到教育制度上去,更加堅定地推廣自己的理論主張,來獲得社會的認同。
除了撰寫部落格、在論壇上發聲以外,他還主動找上媒體平臺,訴說自己的故事。
但是高考年年有,新鮮事更是層出不窮,徐孟南的故事早已是明日黃花,沒有太多人關注。
他也曾自己做過教育網站,把自己的心路歷程訴諸於文字供人們討論,但是都草草了事,沒有獲得多少關注量。
之後的幾年裡,徐孟南在生活的催促下,沒有時間再猶豫和掙扎,曾經的中二少年在社會的打磨中逐漸被磨平了稜角。
重振旗鼓,再赴高考2010年,徐孟南21歲,他不再是家裡人期待的大學生,而是一個受不住風吹雨打的無用青年,在父母的安排下,他回到老家和當地一位患有言語障礙的姑娘結了婚。
婚後沒幾年,妻子為他生下了一雙兒女,他必須成為一個為生活奔波的父親。
岳父讓他在家裡的養殖場裡幫忙,一個月能掙3000塊錢,徐家也有一片瓜園,他時不時地下地做些農活。
就這樣,徐孟南渾渾噩噩地過了幾年,因為生活中的瑣事,他和妻子的感情逐漸消磨殆盡,最終只能選擇和平分手,此時不過20來歲的他,彷彿已經歷經滄桑。
到這個時候,徐孟南終於鼓起了勇氣回望自己的過去,這才發現曾經的選擇有多麼的幼稚,如果沒有放棄高考,他應該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推著往前走。
值得慶幸的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徐孟南還有重來的機會,離婚以後,他準備重新起航,再次參加高考。
他把孩子交給父母照顧,自己一個人跑到了長三角地區找工作,幾經轉折,他憑藉以前鍛煉出來的寫作能力成功找到了一份電商文案的工作。
徐孟南一邊工作一邊複習,每天廢寢忘食地做題,像打了雞血一樣,經過一段時間的不懈努力,他攢夠了上大學的費用,同時也重新恢復了考試的信心。
2017年招生考試報名期間,他帶著10年前的畢業證來到了蒙城縣教育局,在報名的時候發現教育制度早已發生了變化,自己一直宣揚的某些教育主張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2018年,徐孟南在家人的支援下踏上了考場,這一次他沒有掙扎、沒有擔心,坦坦蕩蕩地完成了每一道題。
而他的努力也沒有白費,一所大專院校給他發出了錄取通知書。
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徐孟南非常珍惜踏入學校的機會,他努力學習,基本上年年都能拿到獎學金,還主動擔任班長一職,和年輕的小同學們相處得很是融洽,而他的同學在得知這個老大哥曾經放棄高考的時候,都覺得驚訝而又惋惜。
2021年,徐孟南32歲,他又順利通過了專升本考試,並以優異的成績升入本科院校——安徽藝術學院,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大學生。
如今十多載光陰匆匆而過,曾經用激烈的詞句抨擊著中國教育的憤青韓寒改變了自己的想法,說出“對於大部分普通家庭來說,根本沒有必要去羨慕美國、英國的教育體系,而應該慶幸在中國”這樣的話。
徐孟南的思想也在慢慢變得成熟,現在再提起過往的經歷,他已經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他經常以自己為案例勸解年輕人不要放棄學習,更不要放棄高考,並且付出了比以前更多的熱情投入到自己的學業之中。
其實與徐孟南有相似經歷的很多,前文提到的蔣多多同樣出生於貧困家庭,因為對當時的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不滿把自己的筆名寫在密封線外,最後被判0分,泯然於社會底層。
還有湖南瀏陽的陳聖章、貴州的張強、雲南昭通的吉劍等人也都是高考故意考0分,而餘生艱難,後悔終生。
不可否認唯分數論的考試機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但是高考確實是打破階級壁壘,幫助寒門子弟改變命運的最公平的途徑。
那些手握大把資源的富家子弟都在拼命抓住每一個機會,窮苦人家的孩子卻故意考零分,如此不成熟的選擇不僅令父母寒心,也辜負了自己。
幸而徐孟南能夠迷途知返,重振旗鼓,再次依靠自己的努力踏入校園,實現自己的“大學夢”,也希望未來不會再有學生因為年輕氣盛而放棄自己一生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