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網上寫五一票房張藝謀《懸崖之上》輸給小鮮肉,輸給《你的婚禮》…
真的受不了這樣的比較,聯想起來前兩天看華夏基因CEO的一段採訪。
上了社會以後,主旋律大多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孩子必須努力讀書的原因,也是不好好讀書將來掙不到錢,沒法好好生活。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還有多少人記得?教孩子做怎樣一個人?有錢人。
這可能是發展到今天的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也可能是需要儘快結束的一個過程。
張藝謀有這樣成就的導演,拍出來的片子怎麼和一些商業片去做對比,之前拍的《一秒鐘》也是票房一般,但是真的有多少人能讀懂呢?有多少人能體會那種集體看電影的興奮,那種堅守,那種執著?
電影和文章都分很多種,有些只是過眼雲煙,有些確是永恆的經典。
在這個短影片,碎片化爆炸的時代,我們可以娛樂的東西太多了,而讓我們冷靜思考的作品卻越來越少,無論是音樂,電影,文章或者其他,嘈雜的肉體,需要一個安靜的靈魂棲息地。
收入不斷增長帶來的快樂,能持續多久?金錢能帶來的快樂能持續多久?當你得到了,很快就安然無恙了。
而精神世界的富足和快樂,才是永恆的。有些人一輩子很辛苦,他們快樂起來很難,無論是換了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物件,不同的工作,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收入等等,他們都是難過的悲觀的。他們人云亦云,他們沒有太多主見,別人的意見大於一切。
他們不是迷失自己,而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標與方向,不知道自己的點在哪裡,有時候想起來暗自流淚。
當你在比較別人的票房的時候,人家再看自己的作品到底能影響多少人,到底能改變多少這個社會的意識。
可能我們都需要冷靜,需要拿一本書,放下手機,去尋找那份消失已久的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