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福利 簽名照免費送

4月19日,湖北一季度經濟資料出爐: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9872.67億元,比上年增長58.3%。

經濟快速復甦同時,令外界更為關注的是:最近一段時間,湖北“很忙”。

一方面,在國家區域佈局中頻頻亮相:

3月13日,最新發布的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長江中游城市群從“發展壯大”升級為“最佳化提升”;

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發展”;

4月13日,《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進一步明確,“研究編制長江中游等跨省區城市群實施方案”。

另一方面,黨政“一把手”馬不停蹄:

3月16日至18日,全國“兩會”剛結束,湖北省委書記應勇,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就率黨政代表團赴贛湘學習考察;

4月2日,湖北召開區域發展佈局暨縣域經濟工作推進會,被認為有著“謀全域性、抓落實、開新篇”的意義;

4月12日,外交部特別推介活動在北京舉行,湖北、武漢站到全球聚光燈下;

回漢不到一天,4月14日至17日,湖北高規格黨政代表團又奔赴滬蘇浙學習考察。

在上海,應勇特別提到,上海在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值得湖北認真學習借鑑。

放眼整個長江經濟帶,如果說長三角是“龍首”,那長江中游城市群就是“龍腰”。帶動“龍腰”挺起來,湖北的謀劃路徑正日益清晰。

做高“塔尖”

上週公佈的湖北“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著力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佈局,加快構建全省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

區域競爭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塔尖”的高度。根據當地媒體解讀,這裡的“一主引領”,不再侷限於武漢“一城”,而是既充分發揮武漢的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又要與武漢城市圈其他8個城市深化要素整合、產業對接等,加快同城化發展。

德雲社福利  簽名照免費送

武漢城市圈示意圖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由此,武漢提出“雄心勃勃”的目標:到2025年,經濟總量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實現進位,進一步凸顯在中部地區的城市首位度。

不過,擺在湖北面前的現實情況是,一方面,武漢仍面臨“大而不強”問題;另一方面,相較於其他城市群,武漢城市圈一體化程序緩慢。

2019年,武漢GDP為1.62萬億元,相當於上海的42.5%,深圳的60.2%,廣州、重慶的68.7%左右。2020年,受疫情影響,武漢經濟總量位次下滑至全國第9位,被杭州反超,身後還有勢頭迅猛的新晉GDP十強選手南京,壓力不可謂不大。

而在武漢城市圈協同發展過程中,“一些不和諧的障礙、壁壘仍然突出”。

比如,《湖北日報》去年12月的一篇報道曾指出,有孝感的園區表示,武漢外溢的產業多集中在紡織、傢俱製造等領域,規模偏小,質量不優;鄂州則有企業反映,兩地在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制約了人才流動。

反觀長三角的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今年已經啟動跨省域國土空間規劃,“這種對接的力度與廣度,令人羨慕”。

向先進發達地區學習,關鍵在於“思想破冰”。赴滬蘇浙考察結束第二天,湖北省委書記應勇就在總結交流會上指出,“湖北發展藍圖確定以後,幹部就是決定性因素,關鍵在理念、思路、作風。”

打破思想“圍城”,武漢城市圈正加快推進“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產業同鏈、民生同保”,朝著“9個城市就是1個城市”的方向努力。

最新的一個動作是,4月16日,武漢、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9座城市的規劃部門坐到一起,明確要共同推進《武漢城市圈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形成指導城市圈空間發展的綱領性檔案。

抬高“底板”

“發展不夠是湖北最大的實際。”這是湖北對自身發展的最新判斷。而要實現全域高質量發展,除了做高“塔尖”,還要抬高“底板”。為此,湖北提出,“全域協同發展,差距在縣域、潛力在縣域、關鍵在縣域。”

去年11月,《求是》雜誌發表題為《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的重磅文章,其中指出:“我國現有1881個縣市,農民到縣城買房子、向縣城集聚的現象很普遍,要選擇一批條件好的縣城重點發展,加強政策引導,使之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支撐點。”

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縣域興衰關係著發展全域性。具體到湖北,此番如此重視縣域經濟發展,正是因為“縣域經濟不強”是一塊“突出短板”。

根據賽迪顧問釋出的《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我國百強縣分佈極不平衡——東部地區佔68席,中部地區佔21席、西部地區佔8席,東北地區佔3席。其中,江蘇、浙江、山東三省表現搶眼,分別佔25席、18席和15席。

德雲社福利  簽名照免費送

湖北緊隨其後,共有7個縣市入圍,在中西部省份中拔得頭籌;從近三年表現來看,湖北入圍縣市數量不斷重新整理,依次從4個、5個增至7個。儘管如此,湖北入圍縣市排名整體靠後,缺乏在全國具有競爭力的頭部縣市。

德雲社福利  簽名照免費送

從2020年百強縣各省份位次分佈來看,湖北無一縣市入圍TOP50,而同處中部的湖南有3個、河南和江西則各有1個。

即便只看自身情況,湖北縣域經濟“基本面”也難言樂觀。

2015年,湖北縣域經濟生產總值為17825.4億元,佔全省GDP比重60.3%。根據《湖北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工作計劃(2018-2020)》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縣域經濟“生產總值達到2.8萬億元左右,佔全省生產總值比重穩步提升”。不過,從實際結果來看,其經濟總量離目標尚有距離,且佔GDP比重持續下降。

德雲社福利  簽名照免費送

正是因此,湖北此次提出“三百”戰略——即支援“百強進位”、加快“百強衝刺”、加強“百強儲備”,推動更多百強縣進位提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湖北黨政代表團赴江蘇、浙江考察,都提到“縣域經濟”這一關鍵詞。根據公開報道,湖北還分別與上海、浙江簽署了幹部人才交流培養協議。而此前湖北在解讀如何“推動縣域經濟做大做強”時就曾透露,將“選派幹部到發達省市跟班學習”。

提高“質量”

做高“塔尖”,抬高“底板”,最終都要落腳到發展上。此前,湖北省委書記應勇指出:“我們追求的發展,是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的發展,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紮實推進科技強省建設。”

湖北“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爭創武漢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推動武漢建立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提升湖北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佈局中的地位。

資料顯示,武漢人才總量達260萬人,約佔全市人口總量1/4;普通高等學校數量84所,其中7所列入國家“雙一流”高校建設;在校大學生上百萬,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

家底豐厚的同時,“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存在。

比如,2019年武漢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167.27億元、佔GDP的25.69%,儘管已創下歷史新高,但仍遠低於深圳9231億元、34.3%的水平。

2020年,武漢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842家、總量達6259家,與上海的年內新認定7396家、總數17012家的成績相比,還有不小差距。

正視差距,上月底,武漢召開科技創新大會,為“全力建立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指明路徑。其中,人才作為“第一資源”被再次強調。

根據相關方案,武漢將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實施武漢英才“拔節行動”“學子留漢工程”“院士專家引領十大高階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力爭到2025年,新引進50名左右戰略科技人才、1000名左右產業領軍人才,吸引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不少於150萬人。

在此基礎上,依託武漢的中心優勢,還要讓創新成為帶動全域發展的新動能——

高水平建設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帶動鄂州、黃石、黃岡、咸寧創新發展,打造武漢城市圈創新共同體;

推進襄陽建設漢江流域區域性創新中心,聯動十堰、隨州先進製造業創新發展;

推動宜昌建設長江中上游區域性創新中心,聯動荊州、荊門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

猶記得一年前,網上不少聲音在討論: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給湖北和武漢經濟帶來哪些影響?未來將面臨怎樣的發展前景?如今,答案似乎已在路上。(記者 劉豔美 程曉玲)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99 字。

轉載請註明: 德雲社福利 簽名照免費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