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哈利·波特IP衍生作品《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票房破億,影片是《神奇動物》系列的第三作,眾多神奇動物相繼登場。其中,來自中國的神奇動物成為銀幕新寵兒。本期節目邀請了北京語言大學教授黃悅,和我們一同聊聊電影中的中國神獸。
中外神話如何在當代的文化當中去轉化和傳播,是一個值得觀察與思考的問題,這也是黃悅一直以來的研究課題。最近在《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出現的中國神獸,正是中國神話當代化展現的一個例子。為什麼外國電影越來越喜歡中國神獸?
黃悅表示:“這當然是中國文化輸出,或者說中國文化被世界瞭解的一個最明顯的證據。世界的其他國家也都始終保持著對中國傳統文化很高的熱情,大家對於中國神獸,或者中國文化的理解也是逐漸地由淺到深、由表及裡,越來越關注到我們的內涵。”
在《神奇動物》系列裡面,出現過由中國神獸形象改編而成的神奇動物,比如在第二部《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用到了騶吾的形象,在中國神話中,騶吾是日行千里的仁獸,而在《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它成為一隻萌大貓。在《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中,我們能看到象徵心靈純潔的麒麟。
影片中的麒麟負責在選舉中挑選出具有純潔心靈的選舉人,從內涵上,影片表現出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麒麟是選擇聖主的神獸。它作為一種道德化身,實際上承載了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有觀眾質疑影片中麒麟的外觀不符合一般認知,更像一隻小鹿,黃悅解釋:“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傳統中,麒麟的形象也會發生變化。有一種說法,說它是牛頭龍角,覆滿了鱗片;還有一種說法說它是狼皮;但也有一種說法,說它的蹄子像牛一樣。在跨文化的轉化的過程,為了能夠讓更多的觀眾體會到這個動物背後的象徵意味,所以我覺得它在外形上是做了一些調整的,是為了適合跨文化傳播的語境。”
有幾種中國神獸,深受銀幕青睞,《哈利·波特與鳳凰社》《X戰警:黑鳳凰》《沉睡魔咒2》等影片都出現過鳳凰的形象。《山海經》裡對鳳凰有著具象化的描述:“其狀如雞,五采而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這剛好體現了我們中國人推崇的“德義禮仁信”。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的鳳凰,是結合了印度不死鳥傳說轉化而來。今天看到的神獸,都是在漫長的時間歲月裡面,經過不同文化互相交流、激盪,甚至彼此影響、融合的結果。
以上提到的中國神獸都是有著吉祥美好的寓意,而一些有著相反象徵的神獸也在不少電影中登場。比如張藝謀導演的《長城》以及動畫電影《風語咒》都出現過的饕餮,以及《大聖歸來》出現過的混沌。它們都有著可怕的形象。
黃悅提到:“其實這是反映了人類在創造怪獸的過程中,心理機制會分成兩種,一種就是我把所有美好的、理想化的東西堆疊在這個動物身上,而創造出了祥獸;那麼另一類其實就是人類把自己對自然界、死亡、未知的恐懼組建出的怪獸形象。古人就說饕餮代表貪婪,因為它字裡面就有兩個食,說它食人未已、害及自身。張藝謀導演最懂中國的浪漫,更懂得如何向世界去傳達中國的浪漫。饕餮這樣一個惡獸的形象,它其實是一種人類共同恐懼的東西,長城就不僅僅是一個具象的長城,對於這種未知恐懼的抵抗,恰恰是使得這個民族成為一個共同體的外在壓力。”
還有一些神獸,在文化傳播中形象會產生轉變,其中最“冤枉”的便是九尾狐,一開始九尾狐是吉祥的象徵,後來逐漸變成了魅惑人的狐精形象,比如在《封神演義》裡的蘇妲己。到現在許多奇幻影片中出現的九尾狐,都由漂亮的女演員飾演,像迪麗熱巴就被稱為“九尾狐專業戶”,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與君初相識》等影片都出演九尾狐,在這些電影裡,九尾狐的形象也做了更現代的轉化,不僅僅是魅力,更是女性力量的覺醒。神獸的形象也隨著時間不斷地進行改變,賦予新含義。
銀幕上出現的眾多中國神獸形象,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以及中國與外國文化交流的成功。中國神獸也寄託著中國人心中對美德、和諧的浪漫化訴求,在理性化、規範化的現代生活,我們需要這樣的美好願景,並且希望這些願景能呈現在大銀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