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三十歲後,看懂人生丨人物

熱播劇《盛裝》不久前剛剛收官,劇中,張超飾演的是堅守《盛裝》核心內容的專題總監嚴凱,他自成一派,不依附於任何勢力,堅守著對雜誌內容的底線。

張超:三十歲後,看懂人生丨人物

從選秀出道,到如今一直沒有放棄音樂夢想,張超說感恩於自己年少時的堅持。受訪者供圖

2007年,張超透過選秀節目出道,一夜走紅。年少時的他也曾堅守著自己的底線,一度退居幕後,嘗試用另一種方式堅持自己的音樂夢想。

雖然如今,他的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到了表演上,但還是會時常在微博上即興彈唱自己創作的音樂,並感恩於年少時的堅持。音樂已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是他表達情緒的出口,“我不急於把它(音樂)做成商品,除非有一天有值得這麼去做的理由。”

《盛裝》中與魯斌斌喝的是真酒

2007年出道的張超,趕上過紙媒時代的鼎盛時期,拍過不少雜誌,也結識過很多在時尚雜誌社做編輯的朋友。接到《盛裝》的劇本時,他瞬間就想到了曾經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盛裝》中,張超飾演時尚雜誌專題總監嚴凱,該劇講述了紙媒轉型時期,上一任主編喬治突然跳樓自殺,圍繞主編之位的爭奪故事。嚴凱作為雜誌的核心班底,一直有著自己的立場,相較於主編之位,他在乎的是喬治跳樓背後的原因。

張超:三十歲後,看懂人生丨人物

《盛裝》中,張超飾演雜誌專題總監嚴凱。受訪者供圖

劇中有場戲,是《盛裝》雜誌第100期出刊後,嚴凱帶著雜誌來到前主編喬治的墓碑前,跟他訴說自從他“離開”後《盛裝》發生的事,以及對好友離世的釋懷。張超說,這是他最喜歡的一段戲。

拍重頭戲前,張超習慣邊聽音樂邊思考,“這場戲我最先想到的是,要不要流淚?後來我又想,這個時候老友已經去世很久了,但情感是飽滿的,情緒要開合到什麼程度?”最後的呈現效果,張超很滿意,“這場戲相當於是我對著墓碑一個人在獨白,如果處理不好會特別平,很難看,現在這麼看我覺得還是滿意的。”

讓張超印象很深的還有他和魯斌斌(陳赫飾)一起喝酒的那場戲,嚴凱一直贊同“內容為王”,是個很天馬行空的人,而魯斌斌是廣告總監,更在乎廣告客戶的權益,是個很實際的人,兩人從一開始就針鋒相對。“那場戲我倆敞開心扉聊了很多,作為張超,我很認同魯斌斌的一些說法,一本雜誌想要活下去,是需要廣告的,所以那一刻很奇妙,我進入到了第三個維度裡。”那場戲兩個人拍攝時喝的也是真酒,他很久沒有喝過那麼多了,導演喊:過!也是因為張超喝不動了,“拍完那場戲,我直接躺在了車裡。”

張超:三十歲後,看懂人生丨人物

張超透露,劇中嚴凱與魯斌斌喝酒這場戲,兩位演員喝的是真酒。

——人生事——

愛上搖滾

立志做個“有態度”的人

1988年,張超出生於北京一個普通的家庭。因為父母工作忙,他是由鄰居奶奶帶大的。那時不是家家戶戶都有彩電,張超就和小朋友一起鑽到小賣部裡看電視。“四大天王”正當紅,鄰居奶奶總是念叨著:你長得也挺好看的,長大了上電視多好。

12歲那年,他結識了一群熱愛音樂的朋友,“那時北京流行搖滾文化,最開始朋友給我聽的都是很吵鬧的音樂,我也接受不了,後來發現好聽的搖滾也不一定都很吵。”慢慢地,搖滾成了張超生活的背景音樂,他喜歡在這種氛圍中感受世界,比如邊聽歌邊看夕陽、看彩霞,好像世界都變得不一樣了。

後來,張超開始學吉他,他很感謝自己當初的這個決定,“我覺得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就是堅持彈了二十多年的吉他。”

張超:三十歲後,看懂人生丨人物

音樂,是張超情緒的宣洩出口。圖片來自張超微博

22歲前,他還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會隨身帶著吉他,音樂是他喜怒哀樂的宣洩出口。“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特別有態度,往那兒一站,你們就一定能懂我。”為了證明自己是個“有態度”的人,他還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比如去看樂隊演出時,衝上臺,拿過貝斯手的琴就開始彈,“現在想起來,做這些事就是為了讓別人看看,我多有態度。”

彼時,恰逢選秀行業興盛,一個朋友去參加海選,知道張超會彈吉他,便拉著他一起去。“那把吉他還是現買的,少一根弦。”2007年,張超參加了東方衛視的《加油!好男兒》,並獲得全國第五名。“前一天,我還是個普通的學生,第二天一出門大家全認識你了。”他記得有天和朋友去吃飯,被很多人圍住,大家一起為他加油,說給他投了票,還拉著他合影,“我當時就給我媽打電話說:媽,我紅了!你們以後出門要注意了,稍微低調點兒。”

“爆火”背後

父親離世讓他重新審視自己

出道後,雖然人氣很高,但張超卻很彷徨。“當時的感覺就是,這樣的被喜歡並不是我想要的,這樣的所謂‘紅’也並不是我想象中的紅。”他記得,有次參加校園路演,剛一上臺就唱走音了,但臺下依然是歡呼聲、喝彩聲。“我就想:自己到底在幹嗎?這不是一個對的方向,這些演出也都會透過畫面和錄影留存下來,這太丟人了。”

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張超嘗試過退居幕後,在音樂公司工作。也正是那段時間,這個曾經沉默的男孩,突然變得善言了許多。“也算是初入社會吧,以前總覺得別人懂我,後來發現,只有學會表達自己,去跟別人交流,別人才能懂你,事情才能往下推進。”

尋找人生方向的日子裡,張超意識到,迴歸拍戲才是他想要的。

張超:三十歲後,看懂人生丨人物

在拍攝電視劇《複合大師》期間,張超的父親病逝了。

2016年,張超接拍了電視劇《複合大師》,那一年他的父親病重,為了照顧父親,張超白天在片場演喜劇,晚上去醫院陪床。電視劇殺青的那一天,父親也永遠離開了他。“我連他最後一面都沒見上。”這成了張超一生的遺憾。

在張超的印象中,父親不太關注他的工作,“他好像不太在乎,也無所謂。但他病重時總跟我說:別讓他的病耽誤我的工作。”收拾父親的遺物時,張超在枕頭下發現了一本包著塑膠皮的老相簿,裡面放著他選秀出道後的很多照片,包括他拍的每一本雜誌海報,拍過的每一部電影的票根。“我這才意識到,他一直在意我做的這份工作。”

在此之前,張超自認並不是一個懂得珍惜機會的人,有也行,沒有也行。“或者說人都有點兒小聰明,每件事只盡70%的力就可以了。”父親的過世,讓他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不能總白搭工夫,拍一部戲,幹得好、幹得不好都是三四個月,那為什麼不好好幹呢?”他揹負起父親的希望,也在試圖改變自己,“我總覺得他會看著我。”

三十而立

以後每一年,都會成為人生中更渺小的一年

全身心投入到演員工作中後,張超也從中找到了快樂,拍《獨家記憶》時他學俄文,拍《棋魂》時學下棋,“老實講,一個演員像不像三分樣,學一些專業的技能,雖然只是皮毛,但你會有一種信念。”

張超:三十歲後,看懂人生丨人物

拍攝《棋魂》時,張超特意去學了下棋。

前不久,張超出演了一位文物修復師,在學習過程中,他問師傅:我們修復這個到底是為了什麼?師傅說:其實我們修復的這些東西遲早還是要消失的,我們的工作就是讓它存在的時間更長一點兒,但並不能讓它永恆。“我當時覺得他說得太好了,跟導演和編劇商量,一定要把這句話加在臺詞裡。”這也讓張超更加堅定了為角色去體驗和學習的決心,“如果我沒去學這項技能,就聽不到這句話,就會少了很多精髓的東西。”用心塑造的角色,播出後自然會收穫不錯的反響,“這也算是一種良性迴圈吧。”

今年3月2日是張超34歲生日,“我還記得30歲生日那天,哭了,現在想想覺得很好笑,有什麼可哭的,但當時覺得怎麼就30了呢?後來我想明白了,以後每一年都會成為人生經歷中更渺小的一年。”

張超:三十歲後,看懂人生丨人物

面對30歲後的人生,張超在慢慢接受、適應。受訪者供圖

如今,對張超而言,每天工作結束卸妝後,就回歸到自己的生活中,他喜歡上街轉轉,跟不同的人聊天,“以前不愛說話,現在的我還挺能說會道的,人家也喜歡跟我聊。”張超喜歡聽別人講述自己的經歷,對演員來說,這些都是寶貴的學習過程。

新京報資深記者 張坤玉

首席編輯 吳冬妮 校對 趙琳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020 字。

轉載請註明: 張超:三十歲後,看懂人生丨人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