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節目何以讓觀眾“走心”

近日,《大偵探7》《守護解放西3》等幾檔熱門普法節目的播出引發熱議。撲朔迷離的案情,匪夷所思的犯罪,高能反轉的劇情,都讓觀眾大呼過癮。然而,在看過笑過後,觀眾不禁會產生對人性的思考,對行為的反思。在最新一季的兩檔節目中,紛紛加入了一個新的板塊──普法教育課堂。在《大偵探7》中,最高人民法院聯合芒果TV共同推出普法環節《大偵探合議庭》。法官們探討節目故事,剖析劇情案件,普及法律知識,還針對“兇手”“嫌疑人”的違法行為提出定罪量刑建議。知名法律學者羅翔更是與《守護解放西3》“夢幻聯動”,以案解法,金句頻出,收穫觀眾一致好評。內容多變的普法節目究竟有怎樣的魅力?“寓教於樂”的普法形式又能帶來怎樣的收益?當“娛樂”與“普法”聯動,這二者間又能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 燒腦+反轉+普法

多角度解讀案件背後人情冷暖

2月10日,“明偵”迷們盼了又盼的《大偵探7》終於和大家見面了。雖然更換了新的導演組,元老級玩家“明燈”撒貝南也未能出現在節目中,但節目依舊保持著原有水準,每集案件聚焦時下熱議社會話題,撥開層層迷霧尋找答案的同時,也揭開了一個個隱藏在人內心深處不可告人的“傷疤”。高能反轉的劇情,腦洞大開的推理,感人至深的故事,讓《大偵探7》吸粉無數,第一集節目播出後,共收穫全端熱搜78個,微博主榜15個,連續三天登頂TOP1。

作為一檔以普法教育為目的的推理探案綜藝,《大偵探》始終以用誠心和匠心做好新時代的普法教育作為節目的主旨基調,也因此深受年輕觀眾的喜愛。本季首案《童話學院之畢業悸》中,何炅、魏晨、張若昀、大張偉、戚薇、楊蓉等玩家分別扮演性格各異、身世背景各不相同的一群角色,彼此間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更是為案件增添了懸疑感與趣味性。隨著一個個線索浮出水面,人物背後所隱藏的故事也慢慢被拼湊起來,原來所謂的童話學院只是一個“夢境”,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只是一個個被遺棄、被傷害的二手玩具,見證了主人內心深處最脆弱敏感的部分,也由此映射出當下青少年可能遭遇的童年問題──因外貌缺陷被孤立、父母偏心二胎、被家長逼迫學習、排擠外地同學以及校園暴力等。

當下,青少年犯罪心理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如何及時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問題疏導,並有效制止犯罪行為的發生,是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標。《明星大偵探》七季以來(第七季改名為《大偵探》),也就此問題進行過不少討論,聚焦杜絕網路暴力的《週五見》,呼籲關愛孩子幼小心靈的《恐怖童謠》等,都成為“經典案件”。節目組還在第三季節目中增加“偵探能量站”環節,透過嘉賓集體發聲,將網路暴力、個人資訊洩露、兒童保護、環境保護、家庭暴力、抑鬱症、容貌焦慮等社會熱點議題搬上螢幕。

而在最新一季《大偵探7》中,節目組更是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共同推出了普法環節《大偵探合議庭》,郭慧、趙俊甫、翁彤彥、段凰等法官,針對每期節目故事背後的成因及其所反映的社會熱點問題展開討論,將目光聚集到更真實的法律層面,走進法律,剖解真相。同時,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沈奕斐和偵探助理齊思鈞也將與法官們一同參與討論。

在第一案結束的尾聲,來自最高人民法院的郭慧法官和趙俊甫法官從法律的專業角度解讀校園欺凌,並向觀眾普及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利用網路這種匿名的形式散佈同學隱私、謠言,讓被欺凌的人感到巨大的痛苦和輿論的壓力,也屬於校園欺凌。”趙俊甫說:“(最新生效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專門增加了未成年人的網路保護專章,在網路空間對其他人進行的欺辱、謾罵或誹謗,網路服務商、經營者均有義務及時遮蔽、消除這些不良的違法資訊,甚至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以“案”釋法,以點帶面,《大偵探7》讓我國法律中的具體條款在每一則案件和具體節目內容中落地。如此新穎的普法形式,令不少年輕觀眾感慨:“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來為我們科普法律知識時,那種法律的肅穆和帶給觀眾內心的震撼太強了!”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藝術評論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盛伯驥在採訪中表示,《大偵探7》實現探案到普法的升級,開拓了新媒體環境下的專業普法新路子,也代表著文藝作品的創作思考升級,為文藝作品如何從“喜聞樂見”到“責任擔當”提供了新思路。

■ 高能又真實

派出所裡上演人生百態

“有新的警情,請查收!”被網友戲稱為“抓了麼”訂單的提示音又一次響起。近日,由嗶哩嗶哩、中廣天擇聯合出品的警務紀實節目《守護解放西3》開播,滿屏“期待”“終於等到你”“爺青回”的彈幕,讓坡子街派出所熱鬧的接警大廳再次成為了全國網友“圍觀”的焦點。目前,該節目播放量1.4億,豆瓣評分8.9。

隨著《守護解放西》的火熱播出,“北有三里屯,南有解放西”的口號也傳播甚廣。“解放西”是湖南省長沙市解放西路的簡稱。整個解放西區域只有1.21平方公里,坐落著國金中心、新世界百貨、悅方iDMall、王府井百貨等7家大型購物中心、近2500家大小商鋪、30餘家酒吧俱樂部、1300家酒店、賓館、民宿等。這裡是整個長沙市,乃至全湖南省最繁華的地段。

也正是因此,湧動人潮讓不穩定的因素成倍增加,《守護解放西》將鏡頭對準管轄這一區域的“坡子街派出所”,講述身處其間的民警們如何處理各類警務,在電影大片感的新片頭和新人警官登場之後,說著長沙口音“塑膠普通話”的老警官重新出現在螢幕中,在派出所裡真實上演的人間百態拉開了序幕。

如一條高贊評論所說,這個節目滿足了他足不出戶也能湊熱鬧的八卦心理:有女子深夜報警稱遭受一名男子的暴力和監控,警方調查後卻發現,被騷擾跟蹤的其實是這名男子;9歲的弟弟被姐姐揍了,報警稱遭到了家暴,後續卻是弟弟在學校中教唆學弟在商店偷竊;醉酒少年在派出所醒酒過程中大肆吵鬧,放言“我爸是邵陽的黑老大”,第二天清醒後,卻溫順如綿羊;還有讓人氣憤又離譜的,13歲少女懷孕流產,生父卻不是臨時男友等。

一樁樁奇葩的案件,一個個迷惑的行為,讓網友都不禁調侃道,“就連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演。”可生活畢竟不是電視劇,現實中的故事發展永遠沒有劇本,這些鬧劇背後存在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民警們對待這些當事人始終嚴肅認真,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理,對當事人進行批評教育,提醒大家增強安全意識、法律意識。在這個過程中,節目實現了嚴肅和有趣的自然平衡,傳達了專業和嚴謹的法律知識,體現了深刻的社會價值,也讓人們也對基層民警多了一份理解和尊敬。

《守護解放西》的導演肖姝回憶,坡子街派出所出警的最高紀錄是,一天171趟警情,最少的時候,一天也有30起左右。在每起警情的間隙,節目也記錄下了他們的疲憊,凌晨工作,很難在正點吃飯,和家人聚少離多以及受到部分嫌疑人的辱罵和攻擊。“我們製作這部紀錄片最主要的目的是普法,同時展現民警工作的真實狀況,希望觀眾可以透過這個節目對警察,尤其是派出所的警察,多些包容。”肖姝說。

如果說《守護解放西》前兩季節目中的教育意義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那麼第三季新環節的加入,則讓節目的普法功能進一步明確凸顯,給觀眾提供了更深刻的啟發。《守護解放西3》與“法制大V”羅翔教授展開了夢幻聯動。針對片中的一些案例,在《羅翔老師普法小課堂》中,羅翔從法理出發展開闡述,同時又帶領觀眾去思考人生自由與責任等大義。

“多看看別人走的路,人生才不會走歪路。”正是知名法律學者羅翔給大家的寄語。在節目中,羅翔不僅根據案例在法律專業層面提出自己的專業看法,還將思考上升到責任、自由與幸福的關係探討,指出節目中那些誤入歧途的年輕人,為了追求自己短暫的幸福違背了法律,為了追求所謂的自由拋棄了責任,是斷不可取的,“真正的自由是有節制的自由”。在這樣的思考啟發下,節目的教育意義更加深刻,如同一堂觀眾喜聞樂見的普法課和年輕語態的人生哲學課。

■ 寓教於樂

拿捏好娛樂和普法的分寸是關鍵

當今,青少年犯罪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十分突出的社會問題,有人將其列為世界性難題。根據《中國青少年犯罪年鑑》統計,在整個刑事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比例在不斷增加。1959—1963年,我國青少年犯罪率佔整個刑事犯罪案件的30%,1976年一下子上升到60%,1986年又猛跳到72.47%,現在仍然有上升趨勢。

根據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表明,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佔到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又佔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80%以上。有詳細資料顯示,我國有2.2億青少年,平均每分鐘就發生一起刑事案件,並且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新動向,犯罪年齡趨向低齡化,犯罪性質暴力化,犯罪手法成人化和智慧化。

相關專業人士表示,青少年正處於身體生長髮育的迅猛階段,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同時進行。而在心理發展上往往會由於社會的、家庭的或者教育主體上的種種原因而產生偏差,容易在思想上走上歧路或者走向極端,並且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產生感情衝動。故其作案往往呈現為惡劣、暴力、衝動行事、不計後果犯罪,而作案的動機往往單純、幼稚。青少年犯罪的年齡普遍都比較小,並且有愈發低齡化的趨勢。因此,向青少年進行普法懂法教育,有效制止其產生犯罪心理,是當下全民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明星大偵探》《守護解放西》等普法教育節目越來越多,以當下年輕人最能接受的方式進行普法教育也是製作這類節目的初衷。《守護解放西》第二季播出時,導演肖姝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節目組對《守護解放西》的定調是“要用年輕人的手法開啟這個節目”,B站後臺資料則顯示,《守護解放西2》19—30歲的使用者大大增加,佔到68%。當年輕人走上時代的潮頭,貼近年輕人無疑是佔據市場最快捷的方式。

然而,在彈幕刷屏的火爆之餘,也有質疑的聲音出現。《守護解放西》一直嘗試在嚴肅的法律常識和更易於被接受的娛樂感之間找平衡,但是從新一季已經播出的幾集來看,相較於前兩季,節目在案件的選擇上更偏向獵奇,在受害者和嫌疑人身上新增的充滿綜藝感的花字和搞笑音效也更多了。考慮到B站的使用者平均年齡為21歲上下,這樣的做法或許是可以吸引到更多觀眾,但偏戲謔的呈現方式有時也會削弱一些事件的危害性。

從近幾年紀錄片的傳播廣度來看,年輕觀眾所鍾愛的內容不是“苦大仇深”,而是劇情片、喜劇片的外衣+傳統正劇的核心,在這層意義上,《守護解放西》系列其實是順應了行業類紀錄片的發展趨勢。但過於濃厚的娛樂氛圍會否消解掉節目的普法意義?如何拿捏好娛樂和普法的分寸,有沒有可能在貼近年輕人的同時,尋找到內容呈現的最優解?這些問題還需要這類節目進一步去探索。

但值得肯定的是,面對主流文化的受眾青少年,普法教育節目在聯動和創新中成為傳遞社會溫暖與正向價值的有效載體。參與現實討論,喚醒青年意識,推動社會趨向更加積極健康發展的決心和力量清晰可見。在普法的同時,讓更多人看到,社會上還有一些情況需要改進,也是一檔紀實節目的意義所在。也如羅翔所說,“我們所處的社會是衝突不斷的,法律就是解決這些衝突,但是在解決衝突的時候,法律又可能會製造新的衝突,所以法律永遠就是在有問題的社會中尋找平衡,這種平衡不可能是最完美的。”

作者:徐雪霏

來源:天津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523 字。

轉載請註明: 普法節目何以讓觀眾“走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