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不識“吳姥姥”,閱遍科普也枉然

  《鹿鼎記》中有句話——為人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最近這句話被網友套用,有了“為人不識吳姥姥,閱遍科普也枉然”之說。吳姥姥到底是何方神聖?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採訪的人變多了,就是我生活上最大的變化。”當被記者問及“走紅”的感覺時,網紅物理教授吳姥姥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為人不識“吳姥姥”,閱遍科普也枉然

  科普博主吳於人拍攝短影片

  面前的她一頭灰白頭髮,穿著標誌的“寶藏”馬甲,端坐在高腳凳上,配合攝像師的除錯,“這樣可以嗎?好了嗎?”她問的時候,臉上沒有什麼表情。雙手放在腿上,背挺得筆直,彷彿下一秒就能開始上課。

  

為人不識“吳姥姥”,閱遍科普也枉然

  科普博主吳於人接受採訪 中新影片截圖

  “我還是科學大觀園裡的吳姥姥”

  吳姥姥本名吳於人,今年72歲。從同濟大學退休後,一直專注物理科普。在吳姥姥的短影片裡,一切科學原理都變得可愛生動。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好理解,她一邊騎腳踏車一邊展示相對論視覺效應。宇宙射線誰也沒見過,她用一把掃把就帶大家瞭解了它的軌跡。

  

為人不識“吳姥姥”,閱遍科普也枉然

  科普博主吳於人工作室一角

  憑藉幾十年的教學經驗,專業且有趣的吳姥姥很快在網上走紅。吸引了大波粉絲的同時也引來了媒體們的關注,對於走紅這件事,她個人並不在乎。但更多人開始關注物理,這讓她很開心。“你們來了以後能讓更多人知道我想宣傳的東西,這點讓我很開心。”但紛至沓來的採訪,也讓她有些許不適應,“你們每來一次我都要少乾點活,這是對不起等著我更新的網友們。”

  

為人不識“吳姥姥”,閱遍科普也枉然

  科普博主吳於人拍攝短影片

  每次採訪,都會被問到同一個問題“為什麼叫姥姥”。“問了n遍了。”她感慨完之後又再次回答,“我過去的學生當中是女生先有了小孩,帶著來看望我,然後我挺喜歡他們。要叫我的時候,我就說叫‘姥姥’,這麼來的。”

  至於加個字首變成“科學姥姥”,她不是很喜歡,“這是我們的年輕老師給我加的,我覺得自己稱不上完全的科學。”吳姥姥補充道,“我覺得自己還是大觀園裡的吳姥姥,到處都覺得新奇,叫‘玩科學’姥姥或者‘愛科學’姥姥‘還可以。”

  

為人不識“吳姥姥”,閱遍科普也枉然

  吳於人展示物理小實驗

  對她而言,如何把“高大上”的內容在幾十秒、一分兩鍾內說通、說透,其實並不簡單,“我還是比較喜歡線下面對面的課程,我可以注意到學生們的表情和專注度…… ”

  為了讓內容更好,做影片之前她會一遍遍地想。有時候幾周都沒想出滿意的點子,乾脆就不拍。“像麥克斯韋小妖精,我就一直沒想好怎麼拍。”對於那些已經發出的影片,她也沒有很滿意。“回頭想想,每一個都可以精進。”

  

為人不識“吳姥姥”,閱遍科普也枉然

  吳於人展示物理小實驗

  “青少年是一張正待塗寫的白紙”

  “姥姥”是北方用語,但吳於人是個上海人。8歲跟著家人前往北京,16歲重新回到上海。儘管只有7年,北方語系裡的“姥姥”,在幾十年後的今天仍然讓她感到更親切。而對物理的喜愛,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萌芽。

  吳於人的父親是新中國第一代航天人,平常工作既神秘又繁忙,一星期裡往往只有週日的幾個鐘頭能和孩子們在一起。在那幾個鐘頭裡,他常常給孩子們講解雜誌上動腦筋的題目。

  

為人不識“吳姥姥”,閱遍科普也枉然

  吳於人展示物理小實驗

  “如果這個人說假話,那個人說真話,怎麼樣怎麼樣的。一開始總是讓我們先猜猜,然後我和我弟弟猜。”經過一輪思考之後,吳父再揭曉正確答案,幫兩個小傢伙梳理思路。

  後來長大一點,吳於人會帶“傷腦筋十二塊”這樣的玩具回家。不僅她感興趣,吳父吳母也跟著一塊玩。“一個這種平整的長方形,很多小方塊組成。然後要拼回盒子是特別難的,但是我們全家弄。”吳姥姥笑著說,“我爸爸買了那種方格本。弄出一種就把它記下來,然後再弄第二種,看跟前面不一樣的就記下來。記了好多本子,我現在家裡還有兩本,但是也弄丟了幾個。”

  

為人不識“吳姥姥”,閱遍科普也枉然

  科普博主吳於人工作室一角

  在她看來,引導孩子們思考非常重要。青少年還沒有形成思維定式,就像是一張正待塗寫的白紙,只要有良好的啟發和引導,就能創造意想不到的驚喜。

  有一位她帶教過的學生偶然刷到了她的影片,立刻轉給了自己的孩子學習,又帶著孩子來到實踐基地現場參觀;由她帶教過的關大勇,現在同她一起在基地教學,而當年關大勇輔導物理的學生,也是這裡的老師…… 對物理的熱愛,成為了代代相承的師徒緣分。

  “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科學的力量”

  “我希望全民大學物理,是不是口氣大了?”談及自己的預期,吳姥姥笑道。

  在講授《大學物理》時,吳於人發現,不少學生“怕”物理。即便是高校物理專業的學生,也存在擅長做題但並不真正熱愛物理的情況。結合教學實踐和個人經歷,她認為或許是因為孩子們缺乏對客觀世界的好奇心。

  

為人不識“吳姥姥”,閱遍科普也枉然

  科普博主吳於人工作室一角

  但如果用實驗來吸引人,一切或許會有所不同。

  “透過實驗現象你再跟他分析一下,和這個東西接觸的是有周圍有哪些東西,有空氣有地球引力什麼,你這樣子一點點啟發他就會分析一些問題了。然後他只要有一個點提到了,有一點的關聯,你就可以表揚他,那學生慢慢興趣就來了,自信心就強了。所以我覺得做實驗是提高學生自信的一個特別好的方式。”

  但吳姥姥也知道,不是所有家長都認可這種學習模式。而她想做的,就是還孩子天性,激發他們的興趣。

  

為人不識“吳姥姥”,閱遍科普也枉然

  科普博主吳於人拍攝短影片

  “如果總是學校—馬路—回家三點一線,生活非常無聊,寫作文也編不出什麼東西。“他做課題失敗了重來,沮喪的要死,鼓勵再來,最後成功了,他寫作文都好。”吳老師笑道,“所以我們教的學生在學校寫作文,還得了上海什麼作文比賽一等獎。就是你想想看,學一門課補幾門。他估計數學也會好,要用到數學工具,所以一舉多得。”

  有的家長不認可,她也沒辦法。在她看來,“研究能力,研究精神都很重要。小孩兒越早走彎路越早受挫折,長大抗挫折的能力也強,長大走彎路的可能性也小。”

  “姥姥,下一個影片,

  你準備拍什麼實驗啊?”

  “這要等做出來才知道…… ”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95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人不識“吳姥姥”,閱遍科普也枉然 - 楠木軒